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理论界将入股安置模式视为较有发展潜力的安置模式,在此制度框架下,相关的各利益主体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形成了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因此,对入股安置模式中的各方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以及在阐释此安置模式特有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范发展措施,对于研究和优化、创新安置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理论界将入股安置模式视为较有发展潜力的安置模式,在此制度框架下,相关的各利益主体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形成了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因此,对入股安置模式中的各方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以及在阐释此安置模式特有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范发展措施,对于研究和优化、创新安置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反映了我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供求价格变化及土地增值利益在不同所有主体或使用主体之间的分配。通过分析土地征用中出现的及应当解决的利益与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征用大量原农业用地,部分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侵害失地农民利益,且征地后安置工作不合理,农民失地后易陷入失业困境,生活失去出路。本文通过马鞍山市征地拆迁调研,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迁安置工作中与失地农民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途径、就业安置及土地流转等方式缓解征迁安置过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一、移民安置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利用博弈论可以分析各主体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由此决定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在博弈分析中,一定场合中的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都策略地、有目的地行事,并考虑其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博弈者在最大化自身偏好的同时需要相互合作,而在合作过程中又必然存在冲突。因此,为了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和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冲突问题,就需要建立起新制度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用经济学的方法审视刑事诉讼,可将刑事诉讼中的利益分为刑事实体利益和刑事程序利益.长期以来,刑事实体利益受到各方主体的重视,并将之作为刑事诉讼的最终目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刑事程序利益却被忽视.事实上,刑事程序利益是推动诉讼主体进行诉讼行为的内在动力,诉讼主体可以通过对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的分析决定其诉讼行为,认识诉讼主体的这一行为动机,并进行相应的法律调整,可以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缓解日益严重的诉讼压力.应当通过类型化的方式及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等,实现诉讼利益的最大化.刑事程序利益的法律保护对于诉讼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3):90-90
葛金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一文中认为,城市的扩张会伴随着农地的征用和失地农民增加,这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难点;土地制度是中国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瓶颈,农民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受到的利益损害不可小觑,征地造成的无地无业农民激增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造成农民失地失业的真正原因不是城市化进程,而是现行的征地制度。真正缺少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原因。要建立起能够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土地制度,依法建立土地流转制度,通过改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征地法规,立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权;要严格控制土地的非农化;农民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农地纠纷的裁决制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大变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自实施以来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改革中,各参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围绕着利益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目标的不同产生各种博弈行为,影响和制约着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为缓和各方利益冲突,有必要通过增加国家经费投入、完善奖励考评机制、强化问责机制等方式,来减少利益主体间无序博弈行为的发生,进而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刑事程序利益是诉讼主体进行诉讼行为的根本动机;诉讼主体通过对诉讼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后,决定其诉讼行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重复追诉、过度追诉、程序回流、诉讼拖延、程序繁琐、混同等均会导致程序的不利益;程序利益需要法律保护,程序利益的法律保护有赖于以类型化的方式对程序进行分流;型构多元化的刑事司法程序,对司法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由农地所有权规定、农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规定以及农地征用补偿责任规定等构成。面对现实问题,从法律层面分析可知,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农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农地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关系不顺、农地承包经营权不健全且妨碍农地流转等缺陷。为了消除这些缺陷,建议在认清其成因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农地所有权主体、确定农地所有权归属、厘清农地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争取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健全农地使用权体系,并制定农地产权规则,保障农民行使权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其根源在于土地用途改变产生的利益在各个群体之间无法公平分配。地方政府作为征地行为发生最直接的主体,在征地博弈过程和结果中占有绝对的信息与制度优势。运用农地非农化模型,分析农地转为建设用地过程中利益的再分配,进而分析地方政府征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并提出合理分配征地利益的对策:规范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完善征地制度;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2.
在深层次分析和归纳失地农民在失地过程中丧失的权利和利益的基础上,对现行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新的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统筹兼顾、合理补偿“模式,以期实现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保护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教育活动中的"经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人”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利益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丰裕,同样,高等教育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可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本文就是从“经济人”的理论观点出发,提出作为“经济人”身份的高等教育主体:政府、高等学校、学生个人及家庭,在市场规则下参与高等教育活动,其结果促进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但应该看到,利益驱使下高等教育主体也会滋生市场“寻租”行为,所以在保证高等教育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对此加以制度性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法律权益的保障显得迫在眉睫,目前农地流转主体不清、保障不力,农地征收补偿款少、方式单一、补偿期限短,未能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放开对农地流转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收益价值,实现农民权益。放开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限制包括期限的放开、使用限制和权利主体的放开及流转限制的放开。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丰富补偿形式。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及其定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地征用中有关土地补偿费的现实矛盾十分突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过程中,农地征用应按“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进行,征地补偿费应以被征地的正常市场价格为计算依据。各地应根据地域差异性等特征,分别采用不完全货币化模式即以货币补偿,劳动力安置相结合的补偿模式,和完全货币化模式。在前一种模式下,征地补偿费最恰当的核算方法应当是房地产估价的收益法;在后一种模式下,则可采用市场比较法和假设开发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针对现今农地大量被征用,因农地征用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增多的现实,分析现今农地征用侵害农民土地权利的表现及法律原因,重点提出我国农地制度修改的设想: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将农地保护及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维护写进《宪法》,出台《农用地经营管理法》、《农地征用法》,赋予农民长期的农用地使用权,完善农民土地权利权能,探索建立以政府征购制为主的公平有序的农地征用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针对现今农地大量被征用,因农地征用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增多的现实,分析现今农地征用侵害农民土地权利的表现及法律原因,重点提出我国农地制度修改的设想: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将农地保护及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维护写进<宪法>,出台<农用地经营管理法>、<农地征用法>,赋予农民长期的农用地使用权,完善农民土地权利权能,探索建立以政府征购制为主的公平有序的农地征用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但职业院校、企业、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着安全责任、侵权及维权失败、知识产权纠纷、利益分配纠纷、企业培养成本浪费等诸多法律风险,从法律视角梳理各方主体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的合法规避措施,有利于校企合作各方按照现行法律规范实现利益最大化,更有益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丰裕,同样,英语语言习得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可以推动外语教育事业发展。试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提出作为“经济人”身份的英语语言习得主体:政府、学校、受教育者,在市场规则下参与英语教育活动,其结果在保证经济行为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了外语教育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藏的部分农牧民为青藏铁路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献出了他们最宝贵和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即土地或草场,成为失地或无地农牧民。本文以因拉萨火车站的建设和柳梧新区建设而土地被征用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柳梧村为例,分析了青藏铁路通车对柳梧村失地农牧民的影响,并对西藏失地农牧民的就业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