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公民个体人格的塑造和完善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志愿服务价值观的确立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精神给予大学生人格升华以强大的精神支撑,志愿服务道德规范内化和引导大学生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志愿服务氛围培育和激励大学生更高层次的人格实现。要弘扬志愿服务的时代精神,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训。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引和激励功能,塑造大学生健全的公民人格。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志愿服务还存在着种种不足,要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软实力和一种公民生存状态,志愿精神的培育迫在眉睫。从内隐认知理论出发,可以给我们培育志愿精神提供一定的启示,即从志愿精神培育的显性的和隐性的途径入手,着力优化志愿精神培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救援抢险、大型活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价值.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制定全国性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培育志愿文化,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有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为此,应营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人文环境,丰富志愿活动内涵,设立专项基金,等等.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通过"寓教育于活动"的形式,弥补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理论教育环节的不足,有效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公民素质、宗旨观念、优良道德品质。高校应通过将志愿服务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推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项目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激励机制,加大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等措施,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志愿服务主体意识不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缺乏和志愿服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主体意识、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等措施,以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7.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价值层面的范畴。而与之对应的"担当、务实、奉献、分享"等概念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两者的辩证关系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方向和动力,同时又要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依托和平台。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奥运圆满成功的保障,其折射出来的社群主义正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赞许和推广.以志愿服务为契机,吸收社群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开展公民教育,加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对于更好地引导他们服务社会,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失为拓宽和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9.
郑宏林  黄咏欢 《考试周刊》2014,(40):154-155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直接途径。但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尚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为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本文从优化招募及培训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培育项目品牌和完善激励机制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整体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在弘扬人类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的比较显示,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文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尽快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构建基于大学生积极心态培育的志愿服务模式,满足大学生的社会性需求,激励、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认知,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可培养其积极行为并形成积极意志品质。而积极心态的养成又能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外志愿服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志愿服务在活动宗旨、组织管理、公民参与度和经费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影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掣肘"因素,并提出发展我国志愿服务的几点建议,主要有志愿服务要与公民社会培育相结合,突破现阶段简单的社会救助意义,而将其提升到调整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充分挖掘、发挥志愿者组织作为第三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作用,使志愿服务全民化、日常化;志愿服务的管理应与政府组织剥离,而交由非政府组织管理实施,并随着非政府组织广泛深入的发展而实现其巨大的社会支持功能;志愿服务应改传统的义务服务为非营利服务,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志愿精神培育旨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培育公众的志愿精神,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志愿精神的培育关系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及我国高素质青年的培养。因此需要让公众了解及接受志愿精神的价值体系、了解及内化志愿精神所包含的要素、培育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志愿精神内化为公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大学只是人生经历的短暂阶段,莘莘学子必将会走向社会。要成为一名有责任的公民,就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履行责任行为。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学生志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一种社会方式,希望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奉献,从而提升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志愿精神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及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动力不足、志愿行动连续性不够等问题的深层原因.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向前发展的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使志愿服务成为他们今后可能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而改善社会生存环境和推动公民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的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例,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关系,对如何更好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斐莹  肖遥  郭尧 《文教资料》2009,(13):189-191
社区是社会的微观化,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对于公民社会的构建、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一部分社区问题的改良具有特殊意义,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在社会学实证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并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养成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共同包涵了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信仰,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同一目标。贵州省大学生构成中少数民族学生和山区学生占据大部分,教育资源的落后和市场经济转型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三观",使得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尤为明显,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培育贵州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