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薄透镜焦距实验中成象位置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测薄透镜焦距实验中较为准确地确定成象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几何光学中,我们发现其公式比较繁多,要逐一死记并非易事。下面介绍由薄透镜物像公式出发.把单球面折射、反射的成像公式,厚透镜成像公式方便地导出,以便于记忆。在光学教科书中,均导出了薄透镜成像公式,其形式为:这里,n1──物方介质折射率n2──像方介质折射率n──透镜本身材料折射率S──物距S1──像距。1薄透镜高斯公式得薄透镜的高斯公式:(2)2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为单球面折射物像公式。对于(3)式,两边同除以得和像方焦距得球面折射成像的高斯公式为:3球面反射物像公式为单球面反射的成像公式。同样引入f1=f…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旋转抛物面薄透镜组的光心,首先讨论了单个抛物面薄透镜的光心,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光学系统理论,对旋转抛物面薄透镜组的光心定义、性质和位置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发现旋转抛物面薄透镜组的光心位置取决于两抛物面薄透镜的间距、抛物面的形状、两透镜材料及其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最后讨论了空气中旋转抛物面薄透镜组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光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薄透镜成像中球差和色差对成像效果有严重的影响,学生在测量透镜过程中很难确定焦点的正确位置,使得测量误差很大 . 通过分析薄透镜成像过程中球差和色差产生的原因,采用在实验中加入光阑和滤光片.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加入光阑和滤光片可有效地减小像差和色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小实验相对误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及放大率公式作出函数曲线,对薄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全面详细的讨论,使读者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折射反射系统成像规律的适用范围和用辅助透镜与平面镜测定凹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就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中可能涉及到的误差来源进行估算与讨论,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产生误差最小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首先讨论了单个旋转椭球面薄透镜的光心,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光学系统理论,对旋转椭球面薄透镜组的光心定义、性质和位置进行了详细探讨和研究,最后讨论了空气中旋转椭球面薄透镜组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光心位置.  相似文献   

9.
对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寿泉 《承德师专学报》2003,23(2):30-31,33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作为普物光学实验基础课题,应强化仪器调节,充实实验内容,发掘它在后续实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将分光计和读数显微镜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薄透镜焦距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透镜组基点测定”实验中透镜的组合问题讨论姜玉生一、基本原理对空气中的薄透镜物象关系可由高斯公式:来确定。式中S为物距,S'为象距f'为第二焦距,其符号按照新笛卡儿符号法。对于共轴球面系统(复光具组当基点被确定后,如果物距S为第一主平面至物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02年第9期刊登了郭守月老师的<图象法讨论"薄透镜"成像的实验规律>一文.中文阐述了利用u-v直角坐标系描点法画出薄透镜成像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从而说明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进行直观动态分析,给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一种新的u-v图线法来分析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不仅直观,而且容易让学生掌握,下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凸透镜四透镜是两种不同的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能把物体放大,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能把物体缩小.下面的实验能让凸透镜变成凹透镜, 看着透镜如何变脸?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影响凹透镜成像而产生会聚作用的几种因素,如介质折射率、透镜球面曲率半径等;给出了薄凹透镜发散/会来临界角;辅助透镜临界物距与两透镜焦距、两透镜距离的关系,从而澄清了凹透镜不能会聚产生实像的概念及产生实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虚物与实物的薄透镜成像公式的分析比较,介绍薄透镜的虚物成像规律和像的性质,并给出了典型的光路图。  相似文献   

16.
孙立立 《物理教师》2005,26(10):0-21
现在绝大多数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透镜的描述都这样提到:“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但如果细加推敲便会发现,此结论并不十分准确,有其局限性,如果条件适当,凸透镜也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则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由于我们通常所研究的都是薄透镜,因此在下文中提到的透镜都是指薄透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影响凹透镜成像而产生会聚作用的几种因素,如介质折射率、透镜球面曲率半径等;给出了薄凹透镜发散/会聚临界角;辅助透镜临界物跑与两透镜焦距、两透镜距离的关系,从而澄清了凹透镜不能会聚产生实像的概念及产生实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是一项广泛而复杂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本文首先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对光传播过程中的费马克理,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理论进行一般性分析,进而从波动光学的角度,运用傅里叶分析的手段对薄透镜成像的原理与规律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2年第9期刊登了郭守月老师的《图象法讨论“薄透镜”成像的实验规律》一文。中文阐述了利用μ-υ直角坐标系描点法画出薄透镜成像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从而说明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进行直观动态分析,给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一种新的μ-υ图线法来分析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不仅直观,而且容易让学生掌握,下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对空气中透镜成像进行讨论,在一定的物距情况下,对于透镜不同的球面曲率半径,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求出对应的最大厚度,从而得出远镜厚度与球面曲率半径的关系,进一步得出对于不同的厚度,把透镜当作薄透镜来处理,其误差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