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娟 《编辑之友》2023,(6):91-99
民国时期,针对政治类谣言、经济类谣言、娱乐类谣言、社会类谣言,670家报刊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了辟谣,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了三种辟谣话语:解释性辟谣话语、教育性辟谣话语、规范性辟谣话语。上述辟谣话语和辟谣实践背后,潜藏着一种内在逻辑:民国时期报刊辟谣,不仅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报人和报刊事业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新民”和“共意”基础的话语实践,也是“救亡图存”“前途选择”的“唤醒国民”的实践。由此可见,民国时期的报刊辟谣实践,不仅承载着民国时期新闻事业的历史责任,也体现着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璐 《新闻界》2012,(13):46-51
微博谣言已成为政府公共行政和民众公共生活中绕不开的网络问题。对2011年微博谣言的调查发现,目前政府辟谣存在时效低、实效差、形式单一的问题。谣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还承载了网民对谣言的态度,因此,政府辟谣不能单纯地证伪谣言。改善政府辟谣现状,不但要有"权威及时发布真相"的原则要求,更要从政府行政惰性、认识偏差和网民思维习惯入手,寻求辟谣的技术之道。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19):28-3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谣言的传播渠道、传播特质等发生了质的改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谣言不仅会通过更多的非正式渠道进行传播,也使得信息发布相对滞后的传统媒体参与到谣言传播中来。社会公共事件中谣言的大量存在还与社会情绪的累积相关,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担负着信息沟通和疏缓社会矛盾的责任。传统媒体的辟谣,依赖于其权威性,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辟谣反而推进谣言的传播则会严重影响其公信力,因此,遏制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是传统媒介的内在要求和社会责任体现。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肆意传播,极大地损坏了互联网环境,只有及时辟谣才能保证他人合法权利和互联网公共安全。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联合,全方位查找谣言的传播渠道和源头,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辟谣。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有着自身的优势,要完善这个平台,一是要采取递进式的信息发布形式,提升平台的震慑力。二是要构建专业性的辟谣秘书团队。  相似文献   

5.
邵慧 《传媒》2018,(9):73-75
当前,社交媒体因其开放性特征成为谣言的集散地.针对社交媒体中存在的谣言,辟谣手段虽然层出不穷,但收效甚微.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多主体联合共治,政府应宏微并重、软硬兼施,健全法律法规;社交平台要努力构建行为规范体系和辟谣机制;从业者要加强自我约束,内化新闻职业道德;网民要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从根本上阻击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网络钓鱼文最早出现在Web1.0时代,经过了数年的发展,钓鱼文已经演变为一种网络文化。除了论坛、博客中,钓鱼文在微博中也大量出现。多数网络论坛、社区的吧规上明文规定,对发布钓鱼帖的用户将作相应的惩罚处理。当前,对于网络谣言及辟谣机制的研究众多,关于网络谣言产生的研究多集中于造谣者的心理及产生的机制上。钓鱼文的流行,为网络谣言和辟谣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徐传强 《青年记者》2022,(16):77-78
在全媒体传播背景下,谣言的传播速度、渗透力和影响力前所未有,对谣言的甄别和辟谣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有效的辟谣能及时、准确、客观地澄清事实,遏止谣言扩散,消除不良影响。“有效辟谣”是正确应对舆情的积极手段之一。本文以2022年春季上海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上海网络辟谣平台发布的部分辟谣信息为例,分析谣言传播的特点,探讨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如何通过“有效辟谣”来正确引导舆情。  相似文献   

8.
谣言是一种待证实的信息。对不同真实度的网络谣言与正面信息的交互规律进行研究,可为高效辟谣提供科学依据,以节约辟谣成本。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下的网络谣言发生机制,提出谣言真实度参数改进谣言传播公式,以百度新闻帖子数量的变化为依据,构建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并进行仿真与实证分析。由实证结果可知,真实度高的谣言传播范围更广,需要更有说服力、更具有情绪引导力的正面信息才可以有效遏制。因此,应当针对谣言的真实度进行分级管理,以达到节约行政成本、精准辟谣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晓军  王敏 《今传媒》2016,(6):11-12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信息,也给政府带来了辟谣的烦恼。若政府辟谣给力,谣言会自行消失。但是,如果政府辟谣失灵,则会助长谣言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动荡。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政府辟谣失灵的状况,并通过谣言潜伏期、传播期、消散期三个阶段,探讨了政府应对辟谣失灵的措施,以期达到有效辟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谣言新闻是当前媒体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大众传媒对谣言在社会上传播的一种反应。文章首先阐释谣言及谣言新闻的内涵,并对当前媒体上的谣言新闻报道进行传播内容辨析和传播要素考量,以期对当前媒体谣言新闻的报道思路、报道方式等起着反思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兰小棵 《青年记者》2012,(16):40-41
近期,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整治网络谣言,对新闻工作者也不无启迪:借助网络,一些谣言和虚假新闻得以迅速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特别是微博的发展,也为查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辟谣提供了便利条件.媒体在近期一些虚假新闻事件中的得失很有研究价值.本文所称虚假新闻,既包括失实新闻(没有全面、正确、恰当报道新闻事实),也包括假新闻(以虚构事实为本源).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谣言治理问题是社会风险管控与数字空间治理的共同组成部分。从受众视角出发,辟谣效果的衡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行为是否受到影响而做出改变,社交媒体用户的谣言修正行为可被视为辟谣效果的真实体现与反馈,具体可分为删除谣言信息和分享辟谣信息两种行为。为了理解社交媒体用户的谣言修正行为及其深层作用机制,本研究以S-O-R模式与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框架构建并拓展理论模型,以新冠肺炎谣言和辟谣信息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发现了社交媒体用户针对谣言的积极修正行为倾向,并验证了包含辟谣信息可信度、主观规范、态度、个体规范等变量因素的多条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文玮 《军事记者》2007,(10):59-59
战争不仅是枪炮的较量,也是敌对双方综合力量的全面较量,其中媒体传播的作用也极其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有这样一场战争,进攻方用一部电影首先击溃了对方军政要员的心理防线,使部队丧失了抵抗意志,从而比较轻松地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过去"一家独大"的传统媒体正经受巨大冲击。然而与此同时,诸如南方日报2013年1月15日刊发的《深圳要开征"遗产税",市长辟谣:没收到消息》、新闻晚报2012年6月2日刊发的《国家电网辟谣电表被加速》等大量辟谣新闻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多,而谣言的来源多为网络等新媒体。在新媒体的繁而杂、快而浅的信息特点面前,传统媒体更应该着重加强"权威性"建设,用真实和深度、公信力和引导性来应对媒体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5.
朱菁林 《新闻传播》2013,(12):195-196
自媒体时代,基于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越来越多的谣言在微博这一平台上被撰写并发布。官方辟谣成为治理谣言的新模式,新浪"微博辟谣"小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对于新浪辟谣小组所辟谣言的内容的观察后,分析了新浪官方辟谣的发展现状,总结其优势和局限,再对未来微博辟谣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了2011-2012年北京地区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对现实谣言的内容特征与活跃度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总体样本还是各类人群,无论是辟谣前还是辟谣后得知谣言,内容特征总能成为谣言知晓率的显著预测因子.不同于以往个体归因研究方法,本文首次使用谣言内容归因研究方法收集数据,不仅获得了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的谣言活跃度预测模型,而且还发现了四种谣言类型及其活跃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健康谣言,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对在线健康谣言进行辟谣,探索影响辟谣效果的内在机制有利于引导用户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方法/过程]研究采用2(信息框架:叙事信息vs.非叙事信息)×3(信息来源:质量来源vs.数量来源vs.对照组)、3(信息框架:叙事信息vs.非叙事信息vs.对照组)×2(话题卷入度:高话题卷入度vs.低话题卷入度)的组间实验设计,从信息框架、信息来源、话题卷入度3个方面探索在线健康谣言辟谣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叙事信息与非叙事信息均正向影响在线健康谣言辟谣效果,且非叙事信息的作用效应大于叙事信息;数量来源与质量来源对在线健康谣言辟谣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质量来源的效应大于数量来源;信息来源显著调节叙事信息与非叙事信息的作用效应,当信源是数量来源时,叙事信息的辟谣效果更强;当信源是质量来源时,非叙事信息的辟谣效果更强;研究还发现在高话题卷入度组中,非叙事信息组对辟谣效果的影响显著高于叙事信息组,但在低话题卷入度组中,叙事信息和非叙事信息对辟谣效果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钱江 《新闻传播》2018,(2):96-97
打击谣言,"制+知+智+治"也要形成合力,才能布下天罗地网,既要注重从源头上重点布防进行剿灭,也要从信息公开上保持透明无阻;又要从宏观上唤醒民众的辟谣意识,发挥群众力量积极辟谣,还要从法制上加大打击和宣传的力度,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9.
孙嘉卿 《中国出版》2012,(10):19-22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微博的即时性、碎片化和网状结构等特征使其具备着更强的谣言传播潜力。通过分析2011年新浪微博辟谣账号发布的信息,本研究发现表达某种社会意见的内容最容易成为谣言话题,且谣言背后往往隐含着不安及愤怒情绪。针对微博谣言的传播规律,将建立谣言举报制度、强化意见领袖的作用以及消除偏见等多种辟谣策略相结合将成为微博辟谣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辟谣行动能够遏制网络谣言传播扩散,防止谣言的二次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的辟谣行动面临着信任困境,政府应通过构建多元辟谣主体联动机制、沟通机制、制度化辟谣机制并规划构建政府辟谣行动体系,来提升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辟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