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两个世纪前,一个英国人企图扶助一个弱小民族,反抗雄踞在中、近东的土耳其帝国,他失败了。一个世纪前,又有一个英国人做同样的尝试,凭了超人的智慧、毅力和体能,他成功了,结果是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前者是拜伦,后者是阿拉伯的劳伦斯。  相似文献   

2.
庞慧英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6-18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探讨了关于人性的解放与人的生存问题,关于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宗教思想则是贯穿于劳伦斯一生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对宗教的理解也随着他的创作而不断地改变、发展和完善。在他的作品中,劳伦斯强烈反对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并勇敢地提出了强调无意识和性意识的“血的意识”理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希望能找到一种原始的宗教来拯救人类以及当时的英国社会。在晚期的创作中劳伦斯又进一步提出了“星际平衡”理论以追求人性的彻底解放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关系,至此他把宗教救世上升到了一种关于人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倔强勇敢,意志坚定,勇于抗争,并积极寻求精神人格独立,具有新时代的叛逆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地努力要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从他笔下的莫瑞尔、厄秀拉、古德伦和康妮四个“新女性”形象中,就可以分析出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探讨了关于人性的解放与人的生存问题,关于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宗教思想则是贯穿于劳伦斯一生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对宗教的理解也随着他的创作而不断地改变、发展和完善。在他的作品中,劳伦斯强烈反对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并勇敢地提出了强调无意识和性意识的“血的意识”理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希望能找到一种原始的宗教来拯救人类以及当时的英国社会。在晚期的创作中劳伦斯又进一步提出了“星际平衡”理论以追求人性的彻底解放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关系,至此他把宗教救世上升到了一种关于人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出品: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1962导演:戴维·里恩主演:彼得·奥图尔[故事梗概] 影片一开始便是劳伦斯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驾驶摩托车,随后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镜头闪回到过去……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是劳伦斯在中国的“知音”,劳伦斯在自然观、性爱观、女性观等的主张以及他在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林语堂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戴·赫·劳伦斯是个颇有多议的作家。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介了劳伦斯及其作品:1、“不做生活中死人”的小说家,通过对他有关信件的分析研究,指出劳伦斯“拉纳尼姆”主张的荒谬。2、劳伦斯的几部重要代表作。较扼要地分析了《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3、劳伦断和“血的意识”。意在阐述劳伦斯有关性的观念,指出我们在劳伦斯小说中所领略到的“血的意识”,是建立在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劳伦斯独尊男性的偏见以及赞赏男性性器的心理变态,比弗洛伊德的“里必多”说更玄乎。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9.
F.R.利维斯在《劳伦斯与艺术》(1956)一书中评述道:“劳伦斯是我们时代的最伟大的、无与伦比的、具有创造性的英语作家……他是任何时代的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他的伟大之处,会对下个世纪的重大活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Ernest Orlando Rawrence)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劳伦斯1901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达科他州南部的坎顿.他的祖父是一位教师,于1846年从挪威的特勒马克移民到美国威斯康星州;他的父亲毕业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先后在南达科他的州、市、县任过公共学校的督学,1919年后任师范学院院长.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教师.  相似文献   

11.
论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的笔下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因与环境的不和谐而使感情受到压抑,人格发生分裂。她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迷惘和无奈。  相似文献   

12.
D.H.Lawr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as well as controversial)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His works are received with high praise and furious criticism at the same time,and he suffered for it in his lifetime.He wrote poetry throughout most of his life.He was far too prolific and undiscriminating a poet.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em collection of D.H.Lawrence’s’ "Birds,Beasts and Flowers",the author try 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D.H. Lawrence’s nature view.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克雷明是美国著名的温和派教育史家,其代表作是<美国教育史>(3卷本).本文从克雷明的教育史研究的功能、教育史研究的受众和教育史的编撰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评述和思考,指出其教育史研究处于两难之中.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在其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象征有其特有的目的和意义。对大自然的描写不是为了浪漫;对人性的描写不是对世人的责难,也不是单纯的同情;对“性爱”的描写不是要教人好色,更不是劳伦斯本人好色。其目的和意义是要揭示现代工业文明毁坏了美丽的大自然,吞噬了完美的人性,扭曲了和谐的性爱关系这一社会问题;是向往绿色环保的大自然,呼唤自然完美的人性,渴望和谐美满的家庭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5.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生活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他认为那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们灵魂的空虚与死亡。他蔑视礼教习俗,痛恨工业文明社会的传统。通读他的作品,可以领悟到不论是对完美性关系的探索,还是建立理想世界的努力,劳伦斯都在竭力弘扬生命的力量。他本人的生活轨迹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及探寻。本文通过对生命概念的分析,探讨了生命在劳伦斯作品中的表现,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伦斯的作品及其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他始终坚持以人类的两性之爱为题材,试图在有血有肉的男女之间架起一座完美的沟通与理解的七彩之桥。文章通过分析小说《虹》中布朗文一家三代人婚恋观的转化,最终展示出劳伦斯对创造和谐完美的男女之爱的理想和愿望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韦努蒂在其文章"翻译,社区,乌托邦"中,主张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努力去建立一个社区,使该社区成为沟通两国语言文化的桥梁。但是十全十美的翻译又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翻译的目的是要表达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彰显这种差异。他批判英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揭示翻译话语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此举旨在为翻译确立自身的地位,即翻译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小说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然冲突主题、两性关系主题、死亡与再生主题、非理性心理描写、原始主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其现代主义小说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精神分析、生态批评、比较文学,以及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都应用于劳伦斯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的劳伦斯研究缺乏自主性,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规范现象也十分严重,这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20.
D.H.劳伦斯是现代最富有想像力和创新的作家之一。他不仅用传统的象征,而且用现代的象征艺术,他的象征独具个性。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象征。借助于隐晦的意象和象征性的语言,作者诠释了小说的内在主旨和人物复杂隐蔽的心理,使得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主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