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课本中的《离骚》节选,我已执教三遍了,集教后之心得,对于《离骚》一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来,求教于语文界之同仁及专家学者。一、要使学生心中有整体《离骚》全篇共93节,372句,2464字。是一首自传体的长篇叙事抒情的浪漫主义杰作。而课文的节选仅仅是原诗的20-32节,充其量只有13节,52句。和全诗比起来还不到七分之一。对于这样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仅仅“断章取义”地节选了52句诗来让高中生读,我认为要学生读懂而理解实为难事。那么既然选入了课文,你能把它删掉而不教吗,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特别是像我们这…  相似文献   

2.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篇幅短小,简单生动而又浅显易懂的故事里寓含着深刻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落实本课语言文字训练任务,可以通过如下三条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看图学文《晨读》(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五册)通过对三个小学生清晨攻读的具体描写,赞颂了珍惜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时要遵循“以图会文,学文识图”的教学原则,做到观察、思考、联想、表达相同步。教学过程拟如下:  相似文献   

4.
《知错就改》主要是对学生进 行诚实教育,使学生知道知错就改的好处,知错不改的害处,教育他们知错就改。在教学设计时,要完整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注意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明理、导行。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知道知错就改的好处,知错不改的害处; 知道主动认错、改错是诚实的表现; 3.知道有了错误要及时、主动改正。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概括诗的意境:有我之境,元我之境。诗人在写诗时会进入这两种意境,而在诗里也着力营造这两种意境。那么,我们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该让学生用哪种境界赏析呢?多数小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都会侧重对诗本身的理解,而对其意境却几乎不深思,原因跟学生有关,跟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有关。  相似文献   

6.
《枣核》一课,以物为线,以线贯事,由事表情,由情表心,最后深化中心——中华民族重情爱国。在教学中应沿着物——线——事——情——心的认识顺序,剥笋式地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起伏的情节里,理解、联系、思考、推断字词语句以至段篇含义,并运用形象与文字结合的板书配合教学。最后播放呼应中心意思的爱国歌曲,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这样,学生在学、思、悟、感中神往情动,既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把握课文的外在语言文字,又可全面充分地体会感受课文的内含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我在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读、议、讲、演的形式展开教学,努力呈现一个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一、激趣导入,理解文体1.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则  相似文献   

8.
9.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的《放大镜》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的一节课。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接触光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好这节课,教师应选择太阳光照较强的天气,准备好教具:每实验组一块圆形玻璃、一只无色透明小瓶、一只烧杯、一根小铁丝及一杯清水,提醒学生准备好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一小张白纸、两根火柴,然后按“放大镜的构造和形状”、“放大镜的作用”、“使用放大镜”、“认识其它放大镜和自制放大镜”的次序组织教学。 1.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形状 上课开始。教师先检查学生自带放大镜的情况。然后,要求学生拿好放大镜,认真观察,并提出几个有关放大镜的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叫它做放大镜?”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九册《小桂花》,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教材编写组的说明,教这一类课文要注意三点:一、要对这一组的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复习,加以巩固,也就是把这一组课文中学到的新知识加以运用,逐步锻炼成技能。二、要在一般基本功训练基础上,有重点地复习巩固,逐步达到熟练。三、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当减少教师的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让学生自己动脑筋。现在我们就依照这三点意见的精神,对《小桂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1.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天下奇观”的景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 学习并掌握本课按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地观察,有条理地叙述的方法。3.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读准“沸、堤、号、霎”等的字音,掌握“屹、鼎”等的字形。  相似文献   

12.
《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较长,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摒弃烦琐的情节分析,化难为易,学生就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笔者认为:以读为本,强化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使教与学相得益  相似文献   

13.
语文六册7课《麻雀》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课文,篇幅不长而情节跌宕,句子简短而感情深厚,文字浅显而形象生动。教这篇课文,宜采用金线串珍珠的方式,以课文的思路为金线,以生动的情节为珍珠,抓住具有立体感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再造想象的直观形象的基础上,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形象感染和逻辑思维的交织,并且,在学生读、思、说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4.
这篇课文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优秀品质,同时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全文  相似文献   

15.
《詹天佑》是一篇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课文。课文中叙事写人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读来真切、生动、感人。学了这篇课文不难认识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这篇讲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教学。具体设想和安排是: 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读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写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两册,是为配合实施1991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的。该课本到达小学师生之手是在今年三四月间。由于课本出版不久,又没有相应的教学参考书,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为使今年秋季各地各校更好地通过这套课本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本刊特组织了《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讲读课文的教研材料、教学参考资料,还发表了使用这个课本的参考意见,力求为新学年的语文教学提供切实的服务,更是为加强“两史一情”教育作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凸透镜》(《自然》第五章第十一课)属实验课课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拓宽学生的光学知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发现成像规律是教学的重点。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再研讨概括,最后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西门豹》写了战国时候西门豹在管理邺地时“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和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两件事,重点讲了为民除害破除迷信。这篇课文比较长,西门豹治理邺地、破除迷信方法巧妙,展示了他的才能。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们要抓住西门豹所用之“计”,将计就计,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9.
《珊瑚》(第五册第3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有关珊瑚的一些知识。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和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试提出如下的教学设想。 1.教学的目的要求学会本课15个生字,懂得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会用“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象……”句式描绘事物的形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初步懂得有关珊瑚的知识,并了解珊瑚岛形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