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曹文华 《辅导员》2012,(12):38-39
命题,就是给文章取一个名,安一个目,即确定文章题目。古人认为,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古人把文章标题比作人的额头和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认为,极俭省地刻画人物,首先是画眼睛,不同时代的人对人的眼睛的审美情趣也许不一样,但重视眼睛,却是相同的。写文章,标题对于文章的意义,就如眼对于人的意义一样,标题拟得好,就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文章的题目拟好。中小学生学生写文章,有两大类:一是主动自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好作文?教鞭和红笔都在我们手里,我们应该教出什么样的作文呢?我想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现实的问题。如果把题目比作文章的眼睛,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题。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我们就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了。如同人不可以没有思想和灵魂一样,一篇文章也不可以没有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主题好的文章,发人深省,动人心魄;主题俗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写文章,下笔之前首先应明确立意。立意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能否做到新颖、高远、深刻是提升文章档次的关键。好的立意应具备以下条件:准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  相似文献   

4.
命题,就是给文章取一个名,安一个目,即确定文章题目.古人认为,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古人把文章标题比作人的额头和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认为,极俭省地刻画人物,首先是画眼睛,不同时代的人对人的眼睛的审美情趣也许不一样,但重视眼睛,却是相同的.写文章,标题对于文章的意义,就如眼对于人的意义一样,标题拟得好,就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文章的题目拟好. 中小学生学生写文章,有两大类:一是主动自由作文,一是被动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生命之贵》是第二版《生命.生存.生活》中职教材生命部分的第二个主题。相对于主题一的大生命观来说,这个主题集中表现的是人自身的生命观,与第一主题一脉相承,由大及小,是生命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我们拿起一张报纸读新闻时,标题就是这样一双指引我们看“心灵”的眼睛。新闻标题的制作有多种方式,运用修辞格就是制作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鲜明、生动、形象地表达新闻作品的内容与主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题好一半文。”写文章,应当有个好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假如这双眼睛明亮闪光的话,就会给人留下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同学们写文章,有时自拟题目,有时已给定了确切的题目。这就有两个问题要解决好:拟题和审题。下面就先谈谈拟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准确,有揭示性标题,要能从某一角度揭示文章的内容,但先决条件是必须准确。所谓准确,就是不允许标题与文章内容有任何不一致、不协调、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写同桌的一些事情,只能用《我的同桌》之类作为标题,而不能用《我的邻居》;回忆好友的往事,用《××二三事》就不如用《忆××》…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文章(亦指作品,下同)是人类表情达(?)的工具。亘古及今对各类文章的写作大抵都有这么两个基本要求:一为言之有物,二曰言之成理。否则,便无写之必要。显然,这里的“物”即通常所说的材料,“理”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或主旨),二者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诚然,文章应该有主题。大凡写文章,作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写作目的,不可能不于文章中反映自己的愿望、要求或看法主张。即令是实用性很强的公文(如通知、公告、决定、请示等),也都不可能没有其主体内容或基本目的;文章还必须有材料,以求内容充实,血肉丰满,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两个要素的实质怎样,关系如何,它们是怎样统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写文章就要注意一些要素,比如文体的区分,结构的安排,语句的锤炼,主题的挖掘,情感的表达。唉呀呀,我们的孩子一看头就大了,更别说让他们写了。其实,这些有关作文技巧的东西,在孩子最初的作文中肯定是无法明确的。“小  相似文献   

1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好一半文,写文章拟题相当重要,下面我举例介绍四种常见的拟标题的方法:A、用主题作文章标题即标题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和体现。举例:孝心无价;人贵有自知之明;谈量力而行;谈节约;和平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天下兴  相似文献   

11.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其它体裁的文章,总是要表达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表现得很明确。如果一篇文章没有中心思想,不管语言多么优美,材料多么丰富,也不能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看上半天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这不但不能算是好文章,就连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意义也失去了。 一、确定中心思想 每个人在写文章时,都要先想一想,在这篇文章中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该有个明  相似文献   

12.
千古文章意为先,好文章,第一是立意好。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写文章是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这就要求作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材料。一篇好的文章,读后应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  相似文献   

13.
[招数指津]“画龙点睛”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吧,缺少眼睛的龙显得呆板僵硬而没有一点生气.点上了眼睛就活灵活现.腾飞而去;这一“点睛”真是神来之笔,奇妙无比啊。写文章,往往也需要有这样的点睛之笔来使立意深刻,主题升华.增强感染力。作者在构思写作时.都十分重视“点睛”之笔。《荔枝蜜》、《白杨礼赞》就是其中的典范。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抓文章的点睛句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与文学天生有不解之缘。且不说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且不说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说文学家中有不少就是语文教师从三尺讲台上走出来的。鲁迅、叶圣陶、沈从文等是如此,刘心武、韩少华、肖复兴等也是如此。文学与素质教育天生有不解之缘。人类认识世界需要两种“眼睛”,一种是“科学的眼睛”,一种是“文学的眼睛”。以疗救病态中国、重塑国民灵魂为己任的鲁迅,早年学过工科,学过医学,后来专治文学,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具有“两种眼睛”的人了。我们今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就是要培养具有“两种眼睛”的优秀人…  相似文献   

15.
主题就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一个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它要表明作者歌颂什么,揭露什么,也就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它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归纳主题,要着眼于文章各段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要从文章的标题、主要的内容、语言的锤炼和结构的安排入手。能归纳主题,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才算读懂了文章。因此,正确地归纳主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阅读基本功。归纳主题有七法:1.题目分析法。题目是文章  相似文献   

16.
师:一般说来,写文章要做到“意在笔先”,即写文章之前先要确定好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生:主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吧?师:对。一篇文章,或者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或者歌颂什么,或者批评什么,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一篇优秀的文章,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安排等。其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恰当的材料,那么,再“巧”的“巧妇”也难“为”好文章。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具体可感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如同一个人只有躯壳而没有内脏一样,空洞乏味。内容是什么?内容就是写进文章中用以表现文章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切材料。那么,如何根据话题、根据主题来选取材料呢?这就涉及到文章的选材原则和选材途径问题。所谓选材原则,就是我们在写文章时,为表现文章主题而选取材料所应遵循的一些准则。对…  相似文献   

18.
正经常担任一些征文活动的评委,发现不少同学不会写主题征文,常常把征文主题当作了作文题目,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千人一面,内容空洞,因为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失去了获奖机会。以小见大是写好主题征文的技巧。"小"就是小处着手,选择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一种变化,这个"大"就是征文的主题,是征文的总要求。"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事件,反映"大"主题。一般来说,主题征文的主题只是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比如教师节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必定要谈及它的主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分析出来的主题多是明确的。但是我相信许多人都与我有同感,那就是,这个明确的盖棺论定式的所谓主题,总让人觉得还远没有把作品概括尽,或者概括得很不到位。那么,怎么看待一些这样的作品呢?余秋雨在央视《百家讲坛》谈散文时曾经提出过文学作品的“两难结构”或曰“未知结构”的命题,很有启发性。在他看来,凡是伟大的作品在主题上都存在一个两难结构。他举例说,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最终得到一个鱼骨架,他究竟是一个胜利者还是一个失败者?他要打一个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人写文章,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总会持一定的态度,并伴随着某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必然会渗透到文章的人、事、景、物之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抒情。简而言之,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露感情,抒发感受。好的抒情方式,有助于表达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一、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即敞开心扉,不依托任何事物,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