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晨 《杂技与魔术》2011,(3):56-56,61
关心中国魔术事业的人都注意到,目前的综艺晚会中魔术节目受欢迎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魔术节目不受重视也是一个事实。一边是受欢迎,一边是不重视,看起来很不统一,但长期并存着,使许多人感到迷茫、困惑,本文将对这一现象作出分析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魔术?这个问题是魔术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提高魔术艺术地位、促进魔术艺术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基础。著名魔术学者徐秋曾说:“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无论是魔术师、是导演、是观众,对魔术的艺术规律的认识都还有不足,魔术理论的建立和普及任重道远。”①中国魔术理论明显滞后于魔术表演实践和其他表演艺术的理论。建立魔术理论的体系,第一步必然回答“魔术是什么”,就研究现状来看,这个问题恐怕还未得到充分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卢晨 《杂技与魔术》2013,(3):57-57,56
长期以来,我国在魔术艺术发展过程中,理论工作明显滞后,特别是在思想意识层面上,研究工作非常缺乏,大家对魔术艺术的认识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尽快开展正确认识魔术、理解魔术的研究工作,以促进中国魔术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从魔术自身和社会存在的角度谈一下魔术意识对魔术发展的作用,在观念形态上对魔术艺术作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海派魔术是中国魔术的一脉,其诞生不仅把中国魔术带进了现代艺术舞台,而且对中国现代魔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开创了中国魔术的新纪元。海派魔术发展已逾百年,曾在上世纪经历过几次大的发展,然而新世纪以来,上海的魔术发展势头明显不及北京和广东,近几年也被浙江、安徽赶超,海派魔术的发展面临不小的困境。3月28日,上海杂协和文学院以《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新书首发为契机,举行了一场名为"海派魔术的传承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就海派魔术的形成、特点及未来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于魔术,我是外行。常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以,看了不少国内外的魔术比赛、表演,纯属看热闹。但近年来看得多了,渐渐地对我国魔术表演有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杂技与魔术》2009,(2):58-58
200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近景魔术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喝彩,继而华语世界掀起了一股热学魔术的时尚风潮。这是一件大好事,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迈入新世纪后,它昭示着魔术艺术领域的又一个春天的来临,我们为此欢呼雀跃。今年7月份,世界魔术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世界魔术大会将在北京举办,这不仅对中国魔术界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世界了解中国魔术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我们每一个人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大家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减压减负,很多小学开设了兴趣课堂,将课外兴趣班引入课堂。魔术作为一种具有神奇效果的表演艺术,在学校深受孩子的喜爱,但是许多魔术教师并不具有良好的魔术基础和教学水平。因此提高魔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既可以让魔术进校园的活动得到更好地开展,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魔术并且爱上这门艺术。本人对如何提高魔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做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人和《杂技与魔术》(以下简称《杂技》)是老朋友了,相识相知近30年,及至今天退休在家仍对其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每期必读,受益多多。于是,久而久之便对这位老朋友生出了几分"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感觉。这当然是好事,这是《杂技》历经30年的历练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成熟和自信,更是多年成功经验积累的结果。但是,若长此以往也不无让人担心,这一个"熟"和一个"轻"字是否会在有意无意间放缓《杂技》创新的脚步,从而弱化了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可能出于"熟人不见外"的心理,近日竟萌生出了几个改进的"小点子",以期使《杂技》内容在现在的基础上显得更充实、厚重一些。尽管这些点子难免有些唐突、冒昧,甚或苛求,但思量再三,我还是愿意把它们说出来,仅供参考。一、关于学术争鸣争鸣是艺术个性的张扬和律动,是促进艺术繁荣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历来是我党"双百"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许多基层的文艺晚会中发现编导在编排晚会时有一个这样的思路:即全场晚会中所有节目都是贯串着的,上下两个临接的节目是有关联性的,往往由上一个节目引出下一个节目。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编导思路,它能使晚会的不同节目成为一个整体,使晚会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更能突出一个主题,也更具艺术震撼力。不过话又说回来,办事情、想问题都有个“度”,把握得好,如鱼得水、锦上添花;把握不好,也会物极必反,好事变坏事。  相似文献   

10.
从优秀篮球裁判员的素质发展与要求探究我国篮球裁判员在今后的执裁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职业道德、掌握执法精神、明确执法目的、更新执裁理念、提高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及场上管理的技巧和艺术等6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兴运动项目——啦啦队的理论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啦啦队运动科研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展现我国啦啦队运动理论研究态势,运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7年我国啦啦队资料进行分析,从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对我国啦啦队科研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为深入开展我国啦啦队运动的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理论研究若干倾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的若干倾向是形成体育理论研究“磨刀过度,砍柴不足”现象的症结所在。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黄哲 《冰雪运动》2016,(3):10-17
2022年“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届时作为东道主,我国高山滑雪项目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经分析目前我国高山滑雪项目存在训练队伍少、运动员人数少、训练水平差、训练条件差等问题.建议在找准阻碍成绩提高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尝试职业化道路、发展高山滑雪体育产业、让广大青少年投入到高山滑雪运动中、引进高水平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手段、多参加世界高水平比赛等方面多做努力,争取在6年内大幅度提高我国高山滑雪项目的竞技水平,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BMX小轮车运动竞技水平的理论依据和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并就提高我国小轮车运动竞技水平研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进行概述。旨在掀起小轮车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热点,加快研究步伐,推动小轮车运动向世界高水平方向发展。小轮车运动起源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群众体育结构性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调查、归纳、对比等方法,于1996年前后,对北京等27个市县进行调查,并与美国4城市对比,对我国群众体育进行了结构分析,提出完善的方向是:(1)锻炼目的。注重锻炼的长期效果(长寿),又要注重现实作用(强身、娱乐),提高生命质量。(2)锻炼内容。要发扬民族传统项目的优势,又要多采用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以提高体育运动的联动效益。(3)锻炼时间。发扬清晨定点锻炼的传统,又要利用节假日加以安排。(4)锻炼地点。环境优雅处锻炼的同时,应大力倡导去体育场所。(5)年龄构成。鼓励老年人参加锻炼的同时,应大力发动中青年人投身锻炼。(6)组织体系。要加强社区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7)城乡分布。要大力发展农村群众体育。建议:(1)要教育人民理解和利用体育的功能;(2)要把重点放在社区体育上;(3)要强化体育设施服务意识,加大对群众体育的供给;(4)增加群众体育的比赛和交流。(5)推动农村群众体育的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BMX小轮车运动竞技水平的理论依据和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并就提高我国小轮车运动竞技水平研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进行概述。旨在掀起小轮车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热点,加快研究步伐,推动小轮车运动向世界高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市场经济确立与逐步完善,对当前体育产生几乎全方位的冲击,引起体育的重大变革,体育理论研究也必然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和大的发展。理论的发展要依靠深刻的理论研究。畅通理论研究,实现理论革新,是体育腾飞的关键。笔者对体育理论研究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体育理论研究方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理论的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体育问题研究与体育理论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后,受改革开放潮流、全球化趋势、人文精神与科学的融合等影响,我国体育理论研究向人文学科领域广泛拓展,主要论题涉及到体育活动主体的兴趣、情感、价值评判和观念、态度等方面。今后欲提高体育人文问题的研究水平,需要逐步确立一定的研究规范,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一、合理定位,锁定初衷撰写科研文章的初衷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宏观地讲,撰写文章可以是一种信念的追求、自我历练的途径、问题追问的形式,可以是对思维的引导,对经验的共享等。当具体到个人自身的发展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目标追求。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该明确目的,合理定位,不断  相似文献   

20.
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切入主题,在对体育社会科学地位与作用的一点再认识之后,从经费保障、经费来源、学术力量分层整合、基地评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