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独特内涵与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要使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良性地发展,必须明确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愿景,即课程理念要充满农村关怀,课程内容要普遍性知识与本土知识兼顾,满足多层次的发展需要,课程目标要面向农村的“生活世界”,提升农村人的整体素质,课程资源要城乡间公平均衡地配置,课程评价要多元化,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农村学校教育的“城市化价值取向”和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使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着挑战。开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知识伦理的重建和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必须确立“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的经验”这三个层面的逻辑起点,确保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目的性与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一、课程改革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课程标准是……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知识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历史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邓玲 《文教资料》2007,(28):75-77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课程结构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目标以及内容和原则作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的视角反思农村基础教育问题,需要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师管理、教研机构等进行变革。突破知识观的霸权地位,确立生活观,理顺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生活并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培育“第二种选择”,使农村学生既能升学也能就业,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农村社会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解放农村教师,营造一个“留人、育人”的工作环境,建立“农村教师离职国家补偿制度”,形成一个农村教师“退出”的辅助机制;重建县级教研室,改组教研员队伍,拓展研究领域,增强专业引领和决策咨询功能,推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性发展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周翔  李树培 《河北教育》2005,(11):29-3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不仅适应了我国的现实需要,而且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保持同步。它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公认的一大亮点,肩负着极具时代意义的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7.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一,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动员之广、内容之全、程度之深,是建国以来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未有的。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改革的正确原则应当是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之不断完善,使之符合时代要求,而不是又一场“教育革命”。第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真正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绝不能把掌握知识看成是第二位的事。第三,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之一。学生的直接经验应当重视,学习方式单一应当变革,但是,书本…  相似文献   

8.
在新农村建设框架下,农村和谐社区教育发展是一条应然之路。乐山市罗汉镇和谐社区教育发展构想正是在当前“三农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和其自身面临的教育现状基础之上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以提升教育服务农民生活质量的功能为目标,建立“乡镇教育共同体”为发展平台,在内容上变革现行乡村教育投入与管理体制及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创业教育和生计教育,以及以推进城乡校际联动、开发“校际课程”为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忽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学生一离开书本,进入社会,就显得与社会不相适应。基于对这种弊端的思考,课程改革提出了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丰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均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学校究竟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期“课改在线”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忽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学生一离开书本,进入社会,就显得与社会不相适应。基于对这种弊端的思考,课程改革提出了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丰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均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学校究竟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期“课改在线”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方志强 《教学月刊》2003,(11):44-4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迈入新世纪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国家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 ,我国的基础教育将于2001年9月启动新的课程改革实验 ,并在此后的二三年里在全国推行。这次改革实验将打破长期以来以灌输单一学科性知识内容为主的传统课程结构 ,而在小学实施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将作为一门重要课程 ,列入国家新的小学课程。针对小学而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分别由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徐有芳 《中学文科》2009,(11):68-68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我们应该在物理教育中实现“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  相似文献   

14.
王志明 《成人教育》2011,31(5):26-28
在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现状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存在大量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待于从农村社区教育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予以澄清、厘定与规划。基于此,走农村和谐社区教育发展之路,其基本思路是:以提升教育服务农民生活质量的功能为目标,建立“乡镇教育共同体”为发展平台,在内容上变革现行乡村教育投入与管理体制及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创业教育和生计教育,以推进城乡校际联动、开发“校际课程”为可能途径,提炼社区无形教育资源、营造社区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5.
高添爽  王立国 《文教资料》2011,(10):180-18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同于以往的学科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我国“分科主义”盛行,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一个结构性突破,而且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完整、合理的课程活动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中都应蕴藏着与课程活动有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提出了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目标。校本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课程改革的全局,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地方的基础教育质量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完整、合理的课程活动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中都应蕴藏着与课程活动有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提出了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目标。校本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课程改革的全局,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地方的基础教育质量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科研》2006,(Z1):41-59
1.德育课程价值转向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是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它存在的基本形态,道德的基本提问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们去选择、建构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方式。二是在课程观上,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新课程认为,道德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管理都与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分科主义”盛行的国度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一个结构性突破 ,而且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