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教学这一知识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我们还觉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除了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需要增加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展开空间的想象.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此课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梁小燕 《江西教育》2004,(12):26-26
“三角形内角和”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六册的内容,这节课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量、剪、折、拼等实践活动,自主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它的一个实录片段为:  相似文献   

3.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通过创设互动情境,引导学生尝试体验,动手探究验证,自行解决问题,进而得出结论,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建立一个自主探索的学习平台,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学生生理和思维上的特点。在学生经历学习的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6.
7.
"三角形内角和"(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及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扩充为"四基".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尝试的问题.为此,笔者提供一堂研究性学习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实录与思考,供大家参考.一、教学过程实录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布置给学生的预习思考题是: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还记得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吗?你能用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仅是三角形中与角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而且,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也为今后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争辩、操作、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课堂实录 一、观察猜测 师:请仔细观察-- (屏幕上显示一个锐角,连接线段两端点得锐角三角形;旋转锐角的一边成直角,连接线段两端点得直角三角形;再旋转直角的一边成钝角,连接线段两端点得钝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应注意将"联系"的观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下面撷取"三角形内角和"的几个教学片段来具体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目标:1、认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的运用.②初步体会添加辅助线证题,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教师问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呢?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180°.  相似文献   

16.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7.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新课程非常强调“问题”的重要性。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所以,问题意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比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了。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笔者尝试着将数学文本、课外预习、课堂教学三者进行有机整合,在学生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前畅想] 我们发现,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因为先前已有相关内容的涉及,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个结论产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却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学时与其在"三角形内角和是否是180度"上争论不休,不如围绕"三角形内角和为何是180度"进行展开.在验证阶段,设置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其不自觉地运用推理、演绎、分析等多种手段,构建对"三角形内角和"结论由来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