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汇释疑     
一、语素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这个定义揭示了语素的两个特点:它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同时又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这是语素赖以区别于音素、汉字和词的本质特点。从是否既有音又有义这个角度考察,语素跟音素、汉字不同。语素这个语言单位一定是“音义结合”的。无论是实语素还是虚语素,无论是独用语素还是非独用语素,语素都既有语音形式,又有意义内容。例如: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认为,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那么对于这个定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呢?尹斌庸先生曾在他的《汉语语素的定量研究》一文中指出:“凡是读音和意义两者完全相同的,原则上作为一个语素;读音和意义两者有一个不同的,原则上作为两个语素。读音相同指声、韵、调三者完全相同。意义相同包括一切派生意义在内”。尹先生对于语素定义的解释,不可谓不科学、不严谨,因而是应该予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汉语的音节中,无论音节包含多少个音素,音节发音的长度是相同的。一般来说,汉语中一个字有一个读音,每个字都是一个语素,这就产生了汉语中音节、语素、汉字相生相应的局面。表音文字让人们认识到了音素,而表意文字让人们发现了音节。汉语中音节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本文拟探讨汉语音节对语法的制约作用。一、音节影响语言单位的组合(一)语素组成词双音化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素的定义,确定语素抓住“最小”和“有意义”两点,仅此而已,学生就会昏昏然,因为这个定义在讲单音节语素时倘适应,但讲到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诸如“联绵词”、音译外来词)时就显得很滞涩了,如“沙发”,学生会认为是两个语素,因为“沙”和“发”既有音又有义,合乎定义。初一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不懂得哪个词是音译外来词,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这一类词都列出来给他们背;也不懂得古代汉语中的  相似文献   

5.
刘苹 《现代语文》2007,(7):17-18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及表现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 "音节语素化"也有学者称为"语素化音节",关于它的定义,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上.教材第三章(P151)指出: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种提法从总体上指出了音节语素化的实质,即音节升格为语素.但善于再思索的人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疑问:音节是怎么变成语素的?"不表义的音节"具体又指哪些音节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能从此定义中得到解答,显而易见,这个定义是不完备的.笔者在这里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音节语素化,即由于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指明了音节语素化的动因,音节的所属范围,音节化为语素后的作用,从而给人的一种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也谈词根和词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词根和词缀的定义和范围,语法界各家观点很不一致,特别是关于词缀的范围,似乎有扩大化的趋势,这给教学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个问题,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教于语法界的专家和同行。 一、关于词根和词缀的定义 当前流行于世的几家现代汉语教材给词根和词缀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情况: 1.注重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本说:“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语素“语素”是新语法系统提出的一个概念。此前,一般只讲“词素”。由于语素、词素都是用来构词的,所以极易造成一种误解:语素就是词素,语素是词素的别称。其实,事情并不如此简单。过去讲“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张寿康《关于汉语构词法》)对词进一步分析,才得到词素,而“词素是构成词的、具有意义(词汇意义或者语法意义)的构词单位”。(同上)很明显,这里只把词看作是最基本的语法单位,词素只是词的附属物。这种看法有两个毛病:其一,承认词是由更小的词素构成,但不承认它是一级语法单位。这在道理上是行不通的。其二,认为词先于词素,有了词才有词素,这一说法的失误就正如说有了房子才有建筑材料一样,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而今,建立语素的概念是基于这样的新认识:一,语法的最小单位不是词,而是构词单位语素;二,语素不是从词里分解出来的,它是先于词而独立存在的语法单位。这样一来,关于语素和词的关系便可作如下描述: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构成较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词。这样,原来词素的两大弊病也自然地消失了。可见,语素与词素是内涵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指某种语言(或方言)中最小的能区别语素或词的形式和意义的语音集合体。(刑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这一定义也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这点与音素相同,即是从音质角度对音节进行连续切分,直到不能再切分所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都是用音素来表示的。第二,音素的确定主要根据发音类型。发音特点不同,就是不同的音素,如[a]、[A]、[α]三个音都是低元音,但发[a]时舌位稍前,发[A]舌位自然,在中  相似文献   

9.
在是否应该把语素归入词汇范畴这个问题上分歧严重。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的确应该把语素作为词汇单位。词汇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语言(或特定范围)的所有语素、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3 单项选择题1)从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看 ,汉字是。 A 音素文字    B 音节文字 C 语素文字    D 音位文字2 )下列说法不正确。 A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 ,是记录意义的 B 英文是拼音文字 ,是记录语音的 C 汉字不记录语音 ,英文不记录意义 D 汉字和英文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3)同汉字相对应的单位是。 A 音素    B 音节 C 语素    D 词4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但不是每个汉字都有。 A 形体    B 读音 C 笔画    D 意义5 )汉字字数繁多的根本原因是。 A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 B 汉语语素比别…  相似文献   

11.
字、语素、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范畴。语文课本和通用语法著作,给字、语素和词下的定义是:“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语言中有一定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根据汉字的独特性,根据一般理论上的认识,这三条定义本也说得过去,然而,一接触到教学实际,就不能自圆其说而感到困惑。问题在于字、语素、词这三个定义之间,有交叉,有重叠,很难分得清楚。探讨汉字的“源、流”演变,进而给汉字以新的界说,对于弄清这个问题,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仅仅围绕汉字的定义,就字义的变化过程及趋势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名词性并列复合词为对象,探讨了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种种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的是相同的,保留语素义不变;有的是不相同的,其中又有三种类别:一是词义比语素义小,二是词义比语素义大,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can一词可以表示的意义很多,但其最基本的意义是“能自由从事某事的能力”,这个意义贯穿于其它所有意义,而且,各种意义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有关联的。Can这个词的各种意义及其层次是:(一)可能性:(1)倾向;(2)推测;(3)意愿;(4)情绪。(二)许可:(1)权力;(2)命令;(3)要求;(4)建议。(三)能力:(1)技能;(2)条件;(3)现状。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Can所能表达的各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梯形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梯形定义与判断梯形的习惯证法之间的矛盾。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几何第一册中,给梯形的定义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给梯形的定义相同。按这种定义判断一个四边形为梯形时,必须证明这个四边形:(1)一组对边平行;(2)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四边形才是梯形。只证明一组对边平行就断定这个四边形是梯形是错误的。它因为还可能包含另一组对边平行的情况。可是我们在习惯上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梯形  相似文献   

15.
Synthème(合成语段)一词由法国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它的概念主要包含两个特征:一是它由多个语素(可以是词汇语素或语法语素)组成;二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语素独立运转。我们必须把它与monème(语素)及mot(词)进行深入比较,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synthème的概念和用法。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的语素在汉语里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王力先生说:“汉语基本上是以字为单位的,不是以词为单位的。要了解一个合成词的意义,单就这个词的整体去理解它还不够,还必须把这个词的构成成分(一般是两个字)拆开来分别解释,然后合起来解释其整体,才算是真正彻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了”。由于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反义词间的意义对立常常通过反义词里的反义语素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这样,反义同和反义语素的联系就成为可能了。事实上绝大多数反义词都具有反义语素,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一辨概念。首先要从概念上理解、区分语素与词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什么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语素是构成词的要素,也是构成成语一类固定短语的要素。例如,"禾"就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é",它的意义是"禾苗"。"蜡烛",语音是"làzhú",它的意义是"一  相似文献   

18.
1.a(an),onea(an)为不定冠词,a用在以辅音音素开头的词前,an用在以元音音素开头的词前。这里所说的是音素,而不是字母。例如:This is a car,it is an old car.这是一辆小汽车,它是一辆旧车。不定冠词a(an)和数词one都可以修饰单数可数名词,表示“一”或“一个”。a(an)着重指类别,表示同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有泛指的意义,翻译时不  相似文献   

19.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随着课标的推行,一方面,“语素养”像个时髦又讨好的“标签”被到处粘贴;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核心概念缺乏明确解说,更没有称得上定义的严密逻辑界定。于是,“语素养”变成一个无边无底的“框”,隐约无形的“框”,因对其外延的不确定和对其内涵的过分演绎,使这个“框”盲目扩张,“语素养”逐渐模糊泛化成“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鲁昌 《现代语文》2010,(3):123-125
语素义释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词汇教学法,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有很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表现在:词义和语素义显性关联度不高,词义中的语素义选择面临诸多困惑,难以解释语素组合成词语时产生的增加意义,难以解释同义或近义、反义语素构词的一些现象等方面。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词语整体意义的教学为中心,以语素义为拓展手段,并注意适当讲解语素在加合时常见的结构及意义,使学生在掌握词语意义的同时,能够了解词语所包含的语素意义和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