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因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毛遂先生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赵相平原君的门客)的毛遂挺身自荐,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向楚王直陈利害,说服楚王与赵国歃血定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的实施,从而挫败了秦军的来犯。他的英名也因此得以妇孺皆知流芳百世。可是知道毛遂大名的人大多也就仅限于了解他的这一段辉煌历史,而这对毛遂人生的悲剧性结局恐怕知之不多,而这对于我们全面评价毛遂这个历史人物以及探讨如何科学地使用人才似乎具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能因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毛遂先生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赵相平原君的门客)的毛遂挺身自荐,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向楚王直陈利害,说服楚王与赵国歃血定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的实施,从而挫败了秦军的来犯。他的英名也因此得以妇孺皆知流芳百世。可是知道毛遂大名的人大多也就仅限于了解他的这一段辉煌历史,而这对毛遂人生的悲剧性结局恐怕知之不多,而这对于我们全面评价毛遂这个历史人物以及探讨如何科学地使用人才似乎具…  相似文献   

3.
能凭成语而名垂千古的人在历史上为数不多,毛遂便是拥有这种殊荣的人物之一。当初,在秦军大兵压境赵国国难当头之际,身份低贱的毛遂挺身自荐担任说客.以其过人的胆识、精辟的分析和高超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4,(4):18
正"毛遂自荐"我们可能常常听说,但"毛遂自刎"听过的应该不多。延伸考证往往会让我们发现许多意料不到的东西。酷咖网(kuka.hnjy.com.cn)有更多意外之喜等着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主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相传,他在朝歌云梦山从师于  相似文献   

5.
幸运的毛遂     
都说毛遂胆识过人,才能超群,我以为毛遂不过是幸运而已。倘若平原君一下子选够二十人,而不是十九人,毛遂哪有自荐的机会?所以毛遂不是一开始就自荐,而是等到人数不够时才向平原君自荐,不能说他有胆识,更像是碰运气,而且运气不错,他入选了。毛遂劝楚王与赵国结盟的一段话,也看不出他才能超群,这话平原君也会说,只是碍于身份,平原君不愿也不能用揭人伤疤、让人出丑的方法迫人就范,结果刚好让毛遂有了可趁之机,又碰读写天地2004.2上了一个软弱的楚王,这才成就了功劳,捡回一条性命,否则碰上一个刚烈点的王,惹得兴起,这个莽撞的家伙早就身首异处…  相似文献   

6.
毛遂自荐     
此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战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其弟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随从前往,但只选中了十九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站了出来,向平原君说:  相似文献   

7.
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选了19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  相似文献   

8.
正活动目标1.让家长懂得孩子自信的重要,以及孩子产生烦恼的主要原因。2.让家长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帮助孩子排解烦恼的过程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活动过程一、谈古论今:自信是基石1.出示图片,倾听故事(1)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毛遂自我推荐,要求前往,结果,他成功说服楚王同意援救赵国。后人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这个故事亦反映了毛遂是个有自信的人。(2)邓亚萍说:"我自信,我  相似文献   

9.
高中五册课本《毛遂自荐》一文开头交代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危在旦夕,赵国只好求救于当时力量较强的楚国,同楚“合纵”。当“平原君与楚王合纵,言其利害,日出而言,日中不决”时,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对“先生上”,我们联系上下文,作深入的探讨,会发现其深刻及意蕴: 一、说明十九人面对复杂形势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只好寄希望于毛遂,但事实上,十九人并不了解毛遂的实际能力,在此关键时刻却又推出毛遂,说明了当时门客之问尔虞我诈,互相倾诈的社会现实。二、反映了十九人轻视毛遂,欲出毛遂的“洋相”的阴暗心理。曾几何时,毛遂自荐成功后,十九人“相与同笑而未发”(彼此用眼光示意,暗笑毛遂,没有把轻视毛遂的意思说出来)。难怪毛遂胜利后在楚国朝庭上,当着平原君的面指责十九人“公等录录(通“碌  相似文献   

10.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有个叫毛遂的人,是赵国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毛遂投靠平原君三年,一直没有表现才能的机会。不久,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平原君奉命到楚国去讨救兵,他选了十九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楚国,  相似文献   

11.
破釜沉舟     
王荷  光宇 《红领巾》2008,(3):21-21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相似文献   

12.
毛遂自刎是毛遂的悲剧也是赵国的悲剧,这样一个“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人才却死在了赵王不识人的命令之下。当前的教育和一些社会现象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赵王们”呢?别让毛遂的悲剧再重演,我们就应以史为鉴,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3.
高五册《语文》教材《毛遂自荐》文在叙到楚王呵斥上殿的毛遂时,写毛遂大胆回言:“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毛遂在明告楚王,十步之内,楚王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里;您不要摆谱!很明显,在战国时期的这出“戏”中,机智无畏的别国使臣门客威胁到了诸侯王的性命。无独有偶,高六册《语文》教材《荆柯刺秦王》一文就专写使臣威胁谋刺诸侯王之事,文章高潮部分描写道:“荆柯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柯(持匕首)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其狼狈滑稽之状可见一斑!难怪乎在教学该文时,有学生联想到《毛  相似文献   

14.
天下之心     
一个被秦军杀死了父母的赵国小孩,流落在秦国,被好心人收养。这个生来无父无母的可怜孩子,连一个名字都没有,四方乡亲就叫他无名。  相似文献   

15.
毛遂之短     
自荐的毛遂,以其超群的胆识和出众的才能,说服了楚王,定了“合纵”的盟约。大功告成,毛遂用右手招同行的十九个门客说:“诸位庸碌无能,是所谓依赖别人把事情办成功的人啊!”语气带讥,真把十九个门客看得一文不值了。毛遂的确是个杰出的人才,历来对他褒扬有加,引为楷模,却不常注意到毛遂身上也有很不足取的地方。一个胸有大才,修养很好的人在成功之后,决不会  相似文献   

16.
《毛遂自荐》,用毛遂敢于自荐赴楚、力说楚王签约合纵和平原君盛赞毛遂奇才三件事情,充分表现了毛遂超群出众的胆量、见识和辩才。其间,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技法,使毛遂形象蓬壁生辉,性格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突出。对比 1.十九人的“笑”与“服”。在平原君终于同意毛遂自荐赴楚时,十九人自以为文武具备,乃平原君首次选中的人,对毛遂不屑一顾,藐视之极,流露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的傲气。但至楚后,毛遂侃侃而谈天下大事,竟使“十九人皆服”。这一“笑”一“服”,突出了毛遂与众不同的见识。 2.平原君的“疑”与“赞”。毛遂自荐之初,平原君对其才能甚是怀疑,曰:“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册《毛遂自荐》这篇课文中,当毛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晓以利害,楚王答应订立盟约之时,“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课文注释将这句话解释为“这里泛指结盟时用的牲血”。对此注释,笔者颇有异议。凡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战国时期,歃血结盟,所用牲血,是有一定等级的,“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猪,大夫以下用鸡”(《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这句话,正是体现了当时结盟所用牲血贵贱之不同,马血给楚王,狗血给平原君,鸡血才是为自己准备的。毛遂这样吩咐,既符合当时结盟的礼仪准则,更是他精心设计,进一步推动盟约顺利订立的苦  相似文献   

18.
《毛遂自荐》通过毛遂自荐面说楚王定立合纵盟约的故事表现了毛遂出众的胆量、见识和辩才,故事完整,简繁相宜,在人物的刻画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衬托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一、以十九人衬托毛遂。当初,毛遂自荐时,作者对十九入作了一个精采的群体情态描写:“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相与目笑”可谓传神之至,轻视毛遂的心理虽未宣之以口,但相互眼光示意,暗自嘲笑之态却逼真得如在眼前。等到了楚国,作者写道:“与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既善于把历史人物放置于典型的环境中,不插入第三者多余的解释,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又善于通过复杂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故事情节,使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他笔下的樊哙和毛遂就是各自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闯帐戏。樊哙是楚汉战争时期刘邦手下杰出的将领,毛遂则是战国诸侯纷争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的门客。通过闯帐,一个使危若累卵的刘邦化险为夷,为成就汉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一个完成合纵,使处境岌岌可危的赵国得以解围,真是异曲同工,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外交斗争复杂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奉命抗敌,为了争取有利的作战条件,廉颇坚筑营垒,待机而动。而秦军因为粮草供应不上,必须速战速决才能取胜,而现在赵军坚守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