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授课时间:2007年12月24日授课班级:杭州景芳中学初三某班实录整理:楼芊位张俏玲师:(课前发下讲义)大家都拿到了吗?是一首诗,一个奥地利的诗人里尔克,题目叫做《沉重的时刻》。那么,我想这样,现在总共有三个话筒,我手头有一个话筒,(示意左手边)那边那位同学那儿有个话筒,(示意右手边)这里还有一个话筒。我  相似文献   

2.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太多太多的"使命",要培养语感,要发展思维,要提高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要丰富精神世界,还要传承民族文化……可谓千头万绪,以至于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顾此失彼。而时下流行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虽给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但又常常有喧宾夺主之嫌,让语文课堂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失去了纯真的"语文味"。语文教学有必要舍弃五花八门的教学辅助手段,让语文课返璞归真,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老师整整花了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将诗歌读、背了十三遍。这在公开课甚或常态课上几乎都是不可思议的行为。有意思的是,郭老师在这二十分钟中没有任何的"主题性"暗示,只是在重复着读、背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十年,第八次课程改革弹指一挥。十年一课,虽乡音未改但今非昔比。仿佛端详照片,细细品味周老师的课堂,如果说十年前的"丹顶鹤"还略显青涩与稚气,十年后则显得朴素大气且不失灵动。对执教者来说,十年一课无疑是成长的见证,对看课者来说,围观一课不啻纵览课改十年,个中滋味怎是寥寥几语所能道尽?笔者谨选取目力可及处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5.
从实录看,熊老师这一课教学重点是教学生讲述故事。这一教学内容的确定,跟当下文本的特点非常吻合,是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所在。对于儿童来说,故事有经久不衰的魅  相似文献   

6.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7.
丁成华 《语文天地》2012,(23):25-26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停地提问,学生不停地回答;教师问得很兴奋,学生答得很热闹。表面上看,这样的语文课很生动,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类课的教学实录拿来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推敲,并且浅层次的问题居多,重复性的问题居多,枝节性的问题居多。换句话说,表面的热闹背后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郭初阳是语文教育实践中的特立独行者,他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向人们诠释着语文教育的另一面,他不迷信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自己的语文教育信念奋斗在语文教育改革的前沿.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语言",说明文教学必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一堂语文课,都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在儿童心里驻留什么、积累什么、发展什么?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联程度如何?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等同于"课文内容",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或只关注内容的理解、情理的体悟,没有将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品味与运用,以及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如何教"。要知道"教什么",教师必须对文本作自我理解和阐释。教师把自己解读到的独特发现转换为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发现、产生共鸣、理解作品,这是"如何教"的问题。语文教学受到抨击和批判,教学效果不佳,归根到底是由于教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与粗糙处理造成的。一、"教什么"的问题文本解读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定式思维下的解读套化、僵化和浅显化等方面,这是阅读教学常常让人感到索然无味的根源。教师解读文本不是从人性、文化、生活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单纯地追  相似文献   

13.
近些日子,认真拜读了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对我帮助最大、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观课评教还是进行课堂教学,都应该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语文教学,即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教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本课"倒推"策略的形成分为两个层次:例1通过观察两个盒子间乒乓球个数的变化,感知"一步倒推"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进而抽象、体会数学运算间的"顺"、"倒"关系;例2描述了小明持有邮票数的几次变化,引导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教材分析:《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是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英雄们的高大形象。《最后的时刻》生动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悲壮的色调、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已初步具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郭初阳的《弟子规》课堂实录(见2011年第8期《人民教育》),为我们从教学的角度探讨有质量的"读经课(堂)"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建构有质量的"读经"课堂,需要丰富的教育智慧和一定的教学技艺。"读经课堂"对教者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者对教学内容,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做到"知之深"。引导儿童读经,教者首先自己要走进"经"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向来都被认为是最有风景的课堂。足不出户,能欣赏悦目的自然风光,如《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聆听最经典的风华雅乐及音乐背后的故事,如《二泉映月》、《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游历奇妙瑰丽的神话传说,如《九色鹿》、《牛郎织女》之类;与令人敬仰的大师对话,接受心灵的洗礼,如《钱学森》、《海伦·凯勒》等……当这些生活与生命中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深思的对象以语文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上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能教的究竟  相似文献   

18.
“薄书读厚”实际上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理想,即通过有限的文本材料,尽可能负载更多的教育意义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学得扎实,学有所获。低年级学生虽然学习热情很高,但学习能力尚弱,教学以字词为主,初步感知段篇,客观上为实现语文教学的“薄书读厚”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但是,语文课堂的效益追求是客观存在的,尽可能在有限的时空实现教学内容和教育意蕴的最大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下面,以几位教师教学一年级的《乌鸦喝水》为例,谈如何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将“薄书读厚”。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从试点实验到全面推行已经进行了十个年头。盘点十年课改,语文教育在理念更新、教材建设、教法改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从课堂入手变革教与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郭初阳的《远和近》教学为例,分析如何使学生感知诗歌的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等美感,以达到唤醒学生审美享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