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中的关键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论述。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形象的社会性、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初高中各两个班的学生调查发现:在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初中生与高中生有许多倾向是基本相同的。例如,理解人物思想性格所根据的描写方式,考虑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等等。在辩证地理解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方面也表现出一致性。而在理解时代背景和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的频率等方面,初中生与高中生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表演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既生动又直观,融思想性、艺术性及趣味性于一身,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效。下面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用好表演法谈点体会。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课文中精选的小说更是如此。如何指导学生分析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关系到学生对课文中心的把握。表演法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课文中小说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使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一种亲切感…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论中的人物论大致有五种模式:功利主义模式注重人物形象的认识功用和教育功能;审美模式重视人物形象的审美功能,主张塑造性格内涵丰厚的圆形人物;自然主义模式轻视人物形象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的本能、动物性、潜意识看作是文学的表现对象;象征主义模式把人物作为传达哲理的符号和代码,强调人物形象抽象性;印象主义模式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和性格毫不关心,只与人物对外界的感觉和印象。本文对以上五种模式人物论进行了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的《母亲》——世界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扣动着读的心弦。编人中学语教材的节选部分,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母亲”这个人物形象在这一部分得到了质的升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感染力。同一册语教材中有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夜》,也塑造了一位母亲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对同一个人物形象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不足为怪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一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至今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想也迥异于 20多年前,克服简单化的倾向,还原一些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真实面目,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了。   本文以几个人物形象为例,谈谈对人物形象分析的一些认识。   一、思想上的一致并不一定等同于阶级地位的一致   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教学参考书》对这个人物是这样评价的:“别里科夫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中“丑”形象的审美价值石家庄市新石小学牛秀英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写人的记叙文。这些课文的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人物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包括人格化的反面事物),人物形象又有美的形象和“丑”的形象(包括反面人物形象和正面人物的...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在解读《红楼梦》时以反封建礼教为立足点,认为曹雪芹受其历史阶级认识的局限,以极度厌恶的心态将赵姨娘刻画成反面人物形象。其实从人物性格和心理形成的探讨中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形象的存在是有其依据和合理性的,曹雪芹只是艺术性地典型再现这一人物形象,并无贬低之意。  相似文献   

9.
人物塑造在微型小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要依据表达的目的和需要,选择恰当的塑造人物的表现形式.微型小说塑造人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故事式塑造人物形象;散文式塑造人物形象;对话式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典范。在《红楼梦》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品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曹雪芹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他根据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特点来安排人物的语言,既让他们有共同的时代特点,又让人从话语中辨别出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所以,《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有得也有失。二十世纪俞平伯、李希凡和蓝翎、何其芳的研究具有建立学术研究“范式”的意义。建立新的“范式”,推进《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应注意作者小说美学、人物形象的全面系统分析、精读原著、原著与续作的分别。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利用它来表达思想感情,同时,通过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般用于表示数目和次序的数词,一经巧妙运用学作品中,便可以有声有色地描绘场景,描写人物形象,使场景和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鲜明,生动,更吸引人,构成意想不到的艺术境界,增加诗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版《语文教学大纲》(高中)中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三两个单元分别要求:“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只能说出一些零乱的“人物形象”,而且显得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后,一种新的人物形象——实用型干部——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些干部为了谋取集体或个人的利益而向现实矛盾妥协,甚至放弃某些原则。他们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然而这些个体形象本身缺乏厚重感。人们期待着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塑造出有丰厚内涵、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相似文献   

16.
夏家亮 《文教资料》2010,(27):60-62
小说的文体特点为我们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提供了条件。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从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包括分析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这是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另外还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和人物所处的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三题江苏余中云一、突出审美重点注意整体把握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它不能枯燥说教,也不可面面俱到。它必须在激发起学生审美愉悦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比如说,欣赏小说的重点就应放在人物形象的审美上,因为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真假、美丑的欣赏,才能使学...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及斐松之所注的历史材料,并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叙述顺序,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讲史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因此,《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就有了这样一个特点:即《演义》中的人物大都是历史人物,《演义》既要根据历史,又要作为艺术创作不同于历史,运用匠心化历史为艺术创作。作者罗贯中为达到这一目的,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在史实的基础上围绕人物形象来提炼情节。本文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比较,从关羽形象的塑造来看罗贯中是如何提炼情节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要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要写好人必须首先熟悉人。这些都是必要的前提,但并不等于说只要有此条件,人物形象就自然而然地跃然纸上了。我们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须注意运用一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由于文学样式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不相同。就拿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两个主要文学样式——小说和剧本来说,话剧主要是靠对话;电影  相似文献   

20.
卢亮 《现代语文》2007,(6):48-48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高中语文课本必选、教师必讲的精典作品,此文人物刻画细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展示人物性格,呈现人物命运,研究、解读此文人物形象的文章也常使我获益匪浅,而不久前我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只是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收获来自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