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论中西唱法的异同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西唱法的目的在于求同探异,融会贯通,为逐步形成中国声乐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建立中国的声乐学派,为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耀然 《考试周刊》2010,(29):46-47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本文拟对其中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在发声、呼吸、共鸣、吐字,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分析,以获得更为明确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苏州弹词唱法具有"一曲百唱"的特点,是说唱唱法的一种,采用苏州方言演唱,并根据唱词的语气、内容、情感及语调而行腔;科学民族唱法是借鉴西洋发声法的科学内容之后,综合自己民族歌曲及声音特点,形成了独有的歌唱技法及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苏州弹词唱法和科学民族唱法需在继承自己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相互借鉴、融合、发展,使包括苏州弹词唱法、民族唱法在内的整个声乐艺术体系,在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中,获得永久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尝试从弹词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基础、融合发展的各自途径方法等方面着手,论述了如何将两种唱法相互融合与发展,为民族音乐教学探索出一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如今流行音乐发展的非常迅猛,而且在流行演唱这个专业在很多的高校都有设立,虽然如此,可是却非常的滞后在流行演唱的教学方法。教授和教授之间的对于音乐并没有很好的了解,这也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首先讲述了流行唱法的继承了古典唱法,其次是讲述了流行唱法与古典唱法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植根于不同的土壤,服务于不同的观众群。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和信息的一体化,声乐的歌唱方法也随之变化融合发展。不但是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民族唱法需要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在曲目的演唱选择上也不能只局限于民族唱法的歌手才可以演唱中国民族的声乐曲目。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民族艺术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品德。道德。风俗等构成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然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油画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继承。发展和创新向前推动的。"中西融合"这一绘画理念对油画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文章论述了油画的"中西融合"理念,我们油画中要谈的中西融合是要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更新更好的艺术语言,建立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油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声乐界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音乐在唱法上逐渐开始融合.目前国内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结合已经有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作曲家将传统的美声唱腔与时尚的流行唱法相结合,把高难度的花腔作品灌入时尚元素,并以流行的方式将其传播,使高雅艺术为更多群体所喜爱,作品更有渲染力,也使流行音乐演唱既生动自然又豪放大气,呈现出时代感、多样性、国际化的色彩,更好地向大众诠释音乐的艺术魅力.本文旨在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对"花腔"的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析,响应"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的口号,提倡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的合作,鼓励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曲目,形成一种新的潮流,并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民族语言特点,使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都会有所不同。西洋唱法和我国民族唱法是两个不同风格的派别,这两种风格各异的声乐学派,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沿着各自的道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至此正式进入到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各国之间的交流正在不断加深,文化交融、经济交融等领域的发展形势也逐渐稳定。针对于文化交融这一方面来说,声乐领域所形成的交融状态是最为明显的。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存在,我国音乐的唱法与西方国家音乐的唱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将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融合对策。  相似文献   

10.
美声唱法是西方立体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它和西方雕塑、绘画的写实、立体审关追求,是一脉相承的。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唱法本身技巧的不同,究其根源还表现在不同民族欣赏习惯和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从本质上看都是写意的。相对于西方写实绘画,中国画更注重“神似”,注意“象外之象”。中国画不受时空限制,大胆取舍,任意剪载,自由表现,看重事物的“常理”而不拘于“常形”,追求情感的抒发,吸收诗词歌赋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书法用笔的节奏和抽象的线条美融入写意画中,使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所描绘的客观形象本身。  相似文献   

12.
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比较白、红、绿、蓝、黄、黑、紫等色彩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意义差别,可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对书本的感知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对外语文章的阅读对国人来讲并不是那样水到渠成的,再加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国学生在英语文章阅读上面就会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影响,造成阅读和理解上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后,西方伦理思想纷至沓来。中西伦理由于异质异文,相互冲突与激荡。在激烈交锋中,中国传统伦理一点一滴地发生了近代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西义利观的尖锐冲突,导致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转型;三纲五常与自由平等的冲突,促成中国近代个人权利意识的生成;忠君报国与"国家"意识的较量,促成中国近代国家伦理的生成;圣人君子与自由平民的对垒,造成中国近代平民化人格的形成。这些新伦理的萌芽,标志着汲取了西方伦理精华的中国近代伦理已在中西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文化传统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资源。文章就如何看待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如何进行融合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在文化融合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坚持多元共存,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整个中国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的性质,追溯其根源,这是受中华“天人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暂从作家、作品人手探讨其在“天人合一”的文化大背景下文学话语蕴藉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17.
渗透中西方文化于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必要。本文以《综合教程》(第一册)为例,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的融合的一些做法,以期学生在掌握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音乐文化,其一般涵盖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启的标志。当时学堂乐歌的时代特征以救亡图存、提倡新精神、致力于国民素质之改善、鼓励学习新文化为主要内容,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为"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表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特色。另外,学堂乐歌集体而歌的形式,由校内走向社会,对其后大规模的群众歌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歌唱中,音乐浸化着语言,而语言又溶解着音乐。语言的读音与咬字的清晰是歌唱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歌唱时母音唱得好,就能把声音唱的美丽,子音唱得好就能将字唱的生动,使听众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中西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传承的表现进行了探讨,并进而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传承的作用及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