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笔者在法国学习与研究的经验来看,当代法国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知基本上停留在他们对中国某些特定的文化器物(艺术藏品)与实践(气功、中医、风水等)的喜爱上。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大多围绕着所谓的“传统”而呈现,这是一种典型的片面化和简约化的做法,逐渐地将中国文化置入一个狭窄的范畴,使之成为他们认知中国的文化底版。  相似文献   

2.
在俄罗斯,了解中国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读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与当代的中国文化都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来旅游、学习或者工作。而中俄校际的交流与互派留学生,还有孔子学院在当地的汉语推广,每年一度的中俄文化年活动的举办,使得两国年轻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我是在赴俄罗斯远东送中国留学生的过程中结识俄罗斯年轻人的,也是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9,(1):57-57
魏柳南(LionelVairon),法国汉学家,曾任记者、编辑、法国常驻亚太地区外交官,还曾在伊拉克担任四年文化参赞。他目前在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高等商业学院、国防高级研究院、圣西尔军校教授中国地缘政治和中国现代政治等课程,并在法国三军防务学院主持中国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经中法两国政府商定,中国将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法国将于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中法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文化主权。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进行不同文化问的交流与合作。中法互办文化年,不仅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而且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镜像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个角度,其既可以体现为文本层面的叙述或者描述,也可以体现为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一种思想或者理论体验。受历史上“东学西渐”的影响,法国部分文学作品中早已出现了中国镜像,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邂逅和碰撞融合的产物。对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对法国思想界、文学界产生的影响,进而丰富中法文学交融的相关依据支撑。该文在介绍镜像理论的基础上,就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分析对法国文学作品中中国镜像运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为从中国镜像角度研究鉴赏法国文学作品提供新的角度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要在法国讲好中国的故事,首先要了解法国人是如何认识中国的。法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普遍持有强烈的好奇和一定程度的好感,但他们对现实中国则普遍印象甚为负面。因为在法国人认识当今中国的主要渠道——媒体、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有关中国的信息基本上负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对法国民众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挑战。如何通过影视作品来影响中国海外形象,不是本文之主题。但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①。负面影视作品对中国  相似文献   

7.
张国芳 《职业圈》2014,(25):52-53
法国的时尚浪漫情怀让我们为之迷醉,法国名满世界的奢侈品让我们为之倾倒,却又因为价格望而却步。拥有一两件高贵典雅的奢饰品,是我们每个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心中的梦想。法国是奢侈品起步很早的国家,在时尚的巴黎,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04,(10):64-64,F003
1999年和2000年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在互访的时候共同确定举办中法文化年。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了文化年获得巨大成功;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的文化年正在进行当中。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嘻哈音乐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黑人的文化形式,在传入中国之后,这种音乐形式与其紧密联系的潮牌形成了不一样的青年亚文化。作为当今流行文化中备受年轻人欢迎的两种亚文化,它们的诞生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审美和生活态度。研究这两种亚文化,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还有助于探讨当代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该文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深度访谈法、文本分析法,以及观察法,对12位嘻哈音乐人的文化实践进行系列分析,发现:这个亚文化样本在总体上是平等与包容、多元与对话、表达与自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文化实践超越了传统亚文化“抵抗—收编”的范式,为当下文化语境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10月到2005年7月,法国也在中国举办文化年。2005年7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西西中国印象画展》正是中法文化年期间活动内容之一。此次展出的画家作品素材来自于中国远古的文字、云南地区的象形文字、基于基督教拜占庭风格和科普特风格的象征符号,并结合中国书法的笔墨和西方油画的技法,充分展现出了女画家Cecile(西西)敏感细腻的视觉感受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11.
潘荣昌 《文化交流》2009,(12):57-58
2004年应法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我随浙江省文联代表团出访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八国。在文化交流考察过程中,既参观了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又领略了西欧各国的浪漫风情和旖旎风光,品味着欧洲文化经典的魅力。在同法国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艺术是无国界的。  相似文献   

12.
面向留学生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及传播往往是同向同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更多关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各高校的留学生课程不乏中国文化概况及各种中华传统文化技能课程。向留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固然不错,但展示当代中国的面貌、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更显重要。应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及发展维度向留学生展现深藏文化底蕴的古老中国与充满时代气息的崭新中国,让世人看到新中国的面貌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此外,利用留学生身在中国的有利条件,通过课堂讲授、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及线上推广等方式,拓宽文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中法文化年里,法国神灯剧社的皮影魔术剧《龙山》曾作为重点节目之一.受到法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今年初春,经陕西省延安市委外宣办牵线搭桥,法国神灯剧社不远万里来到延安交流演出,延安的风土、人情以及生生不灭的红色魅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影响。近日,法国神灯剧社致信《对外大传播》主编申宏磊.向这本他们熟悉的中国传播界的专业刊物讲述了他们在中国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历史事实表明,虽然1883-1885年中法之间冲突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但法国企图侵略全越,打开中国西南门户,确立在远东的地位却是自19世纪下半叶法国金融资本逐步干预国家政治生活后,法国政府或隐或显一贯推行的战略意图。这与法国的国情、文化历史传统、欧洲其他国家的制衡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都有密切关系。法国对越南和中国的战略目的既有相关性,又有区别。中法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双面影响,使得中国西南地区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和近代化进程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15.
让-吕克·德莫纳什(Jean—Luc Domenach,1945-)是法国有名的中国研究专家和政治学家,中文名字杜明。他具有政治学、汉语、历史等学术背景,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杜明因对河南省大跃进研究而出名,他撰写的关于中国劳改的博士学位论文于1992年以法语出版,随后又用德语出版。他曾在日本和香港分别做过军事外援专家(1970—1972)和法国驻港领事馆文化随员(1976—1978),还担任过法国外交部的分析与预测中心负责人(1979—1981),  相似文献   

16.
郭艺 《文化交流》2006,(1):67-69
“浙江工艺美术展”乘着在法国举办的“浙江文化周”的东风,于去年10月18日在法国南部著名的度假城市尼斯拉开帷幕。动静结合的民间艺术展演,在法国掀起一阵中国文化的热潮。位于地中海边的尼斯城,风光旖旎,文化氛围浓郁,夏加尔、马蒂斯、雷诺阿、毕加索等艺术大师都曾在此留下  相似文献   

17.
获悉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赴浙江绍兴出席新版《鲁迅全集》完稿工作会议和《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研讨会,我们趁其在杭州逗留之时,在他下榻的宾馆进行了采访。采访中,我们对陈漱渝平易近人的学者风度,和他对鲁迅作品的言出如流深感钦佩,受益匪浅。话题是从他今年3月赴法国作中法文化交流谈起。他说这次去法国有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前几年中国作家到法国开讲座,场面都较冷落,但今年很热,余华等作家今年在法国开讲座,场内可谓座无虚席,这当然和许多中国作家的书被译成法文,让法国读者了解有关;此外,法国人民渴望了解中国,近年来已经掀起了“…  相似文献   

18.
4月8日上午,新落成的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馆内,闪烁的镁光灯聚焦两位艺术家的热情相拥。这是两位原本相隔千山万水的艺术家。一位是台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子熊,另一位则是白发苍苍的法国圣德市陛下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阿贝拉。阿贝拉不顾81岁的高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唯一目的,便是代表该馆与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缔结“姐妹友好馆”。阿贝拉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顾问,由他领导的法国圣德市陛下文化艺术博物馆建于1070年,是法国11世纪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博物馆内收藏着11世纪罕见的手工制作作品,并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9.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明年中法建交即将迎来50周年。但是,在法国的媒体上,中国的形象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没有很大改观,对中国的偏见充斥着法国大小媒体。本文从法国媒体感兴趣的中国题材入手,分析法国媒体报道的立场,提出改善中国形象的传播策略。法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法之间往来的增多导致双方  相似文献   

20.
王平  王月 《对外大传播》2022,(11):68-72
当前,美国年轻一代已崛起成为美国人口结构中的最大族群。他们族裔分布多元,受教育程度更高,更依赖社交媒体,对政府有更高期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较以往有所提高,而美国对华舆论战升级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限制年轻人直接了解中国的渠道。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扩大朋友圈,重视美国年轻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不断夯实网络舆论阵地,继续加强中美两国年轻人在人文科技领域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