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雅》是中国较早的一部字书,流转千年,有众多注疏版本传世,晋郭璞的《尔雅注》是《尔雅》注本中最为精良、流传最广的一个本子。嘉庆六年曾燠从曹文埴处获得佳本予以影刻刊行,本文着重对这个版本的《尔雅郭注》进行初步的探索,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版本情况、避讳问题、校勘初探、结语。  相似文献   

2.
《书目答问》是一部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目录图书。它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为了解决“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问题,而为诸生专门开列的图书书目,分门别类,再按时代先后排列,于其重要处,加按语评点。张之洞在书中强调的不是科举考试的“时文”,他认为读有用书“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这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基于此,张之洞要求诸生突破科举考试对图书内容的限制,注重经世致用。《书目答问》所开列书目,以当时通行版本为主…  相似文献   

3.
《尔雅注》的宋刻十行本,是该书传世诸版本中较好的一种,但此本板片曾经剜改,故先印本与后印本的文本有所不同。书成后在中国、日本两国又迭经覆刻、影钞,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本文调查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十行本《尔雅注》的各种衍生版本,通过比较刻工姓名、行款字体及文字内容,参证相关文献,对这一系统中各种版本的先后顺序及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关于顾千里覆刻《尔雅》时是否利用了宋刻十行本的问题,也根据顾氏本人的题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聊城杨氏海源阁,为清末著名四大藏书楼之一。后归安陆氏宋楼与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书相继毁散,四家递减为二,遂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并获“南瞿北杨”之誉。经杨氏几代近百年苦心经营,海源阁藏书遂蔚为大观。一时孤本珍籍,精抄名校,悉集于聊城。“据杨绍和手订《楹书隅录》及江建霞刻《海源阁藏书目》统计,海百百源阁藏书普通版本经史子集四部,共约3236种,计28。83万余卷。宋之珍本达464种,计1。132万卷。其中最精者为四经四史,即《毛诗》郑注、《礼记》郑注、《仪礼》郑注、《周礼》郑注四经和《前汉书》、《后汉书》、《史记》与《三国志》…  相似文献   

5.
宋人注宋诗的注者常参与原集的编纂。任渊的《后山诗注》与胡穉的《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在别集的最初版本已失传的情况下,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史容的《山谷外集诗注》将原集由分体改为更佳的编年排列方式。这些注本都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施宿的《注东坡先生诗》题下注、李壁《王荆公诗注》所作校勘,用以参校的材料可信度高,且慎于改动原文。李壁《王荆公诗注》还进行了辨伪。宋人注宋诗所引佚书,亦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晚清黎庶昌使日,得日人高阶氏旧藏所谓室町时代覆刊《尔雅郭注》,乃就东京景刻之,后收入《古逸丛书》,世称蜀大字本(以下简称"大字本")。从现存的资料看来,说《古逸丛书》本是高阶氏旧藏本的影刊本,大有可疑。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1978,(2)
什么叫善本?善本,通俗地说就是古书中版本较好的书。汉朝称善书,宋朝才叫善本。什么样的书才算好?各有不同的标准。过去,一般都把旧刻、精钞、精校的书本和旧拓的碑帖以及某些珍贵的手稿、孤本称为善本。清朝张之洞说:善本意义有三:一日“足本”(无缺卷、无删削),二日“校本”(精校精注),三日“旧本”(旧刻、旧钞)。钱唐丁氏则列举了四点:一曰“旧刻”:宋元遗刊,日远日鲜,幸传至今,固宜球图视之。二曰“精本”,朱氏一朝,自万历后,剞劂固属草草;然近溯嘉靖以前,刻书多翻宋椠,正统、成化,刻印尤精,足本  相似文献   

8.
一其人其书考信《小尔雅》虽然早在西汉时就已成书(《汉书·艺文志·孝经家》有著录),但长期以来被《尔雅》的巨大影响所掩盖,关注者甚少。从《小尔雅》问世直到清代这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只有两个人给《小尔雅》作过注,一个是东晋的李轨,一个是北宋的宋咸。两人的  相似文献   

9.
徐雁 《编辑学刊》2001,(6):95-98
<书目答问>系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在提督四川学政的任期内,为答成都尊经书院学子"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之疑而作.清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张氏撰写了<书目答问略例>,"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著名观点,就此发表.  相似文献   

10.
《诗经·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毛传:"台背,大老也。"郑笺:"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郭注当是受了郑笺的影响。清以前注者释"鲐背"皆从郑说,以"鲐背"指老人背皮有鲐鱼之纹。今人华学诚先生说:"唯董  相似文献   

11.
范希曾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撰写出《书目答问补正》一书.范希曾采取补正的方法,保持原书体例,有所侧重,开展不少纠误补阙的工作,蕴含了丰富的编目思想,对于研究古籍的目录版本以及编写古籍举要目录,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秦汉时期不甚称引。魏、晋以降,玄学兴起,魏晋文士,喜谈老庄,蔚然成风,《庄子》一书始而盛行。晋朝为《庄子》作注的有向秀、郭象、李颐、李轨等,各种注本的卷篇数都不相同,向秀注二十卷(?)十六篇,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李颐集解三十卷三十篇。这一时期注《庄子》者虽多,但未有能超过郭象者,正如陆德明所说:"唯子玄(郭象字)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以郭本,今以郭为主。"(《经典释文》)于是其他的不同卷本也就自然被淘汰了,现存只有郭象注的《庄子》三十三篇。《庄子郭  相似文献   

13.
今之版本     
读书要讲究版本,我想是对的。既然要读,总要找一个比较可靠、比较有用的版本才不致越读越糊涂。就读书论,版本的好坏,主要在于是否可靠,是否有用,倒并不全在年代的早晚、装潢的精粗、纸张的好坏。要求可靠,就要校勘精良;要求有用,就要笺释精当。当年在学校读书时,老师要求读《三国志》,用裴松之注本;读《文选》,用李善注本,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言行、策谋的书,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定。至东汉,有高诱为之作注。南宋初年,又有姚宏续高诱注。我馆收藏有三种高诱注姚宏续注本《战国策》,本文考证了这几种版本的源流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尔雅文字考〉序》一文最初见于孔继涵微波榭刊《戴氏遗书》,后段玉裁经韵楼所刊《戴东原集》、《安徽丛书》编印处所刊《戴东原先生全集》及现行其他刊本,尽皆收载。这篇文章提出"儒者治经,宜自《尔雅》始"的著名论断,倡导"援《尔雅》以释《诗》《书》,据  相似文献   

16.
周越 《图书馆学刊》2009,31(4):91-92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是已知的《礼记》经、注、疏舍刊之最早版本,对于研究《礼记》具有重要版本学和校勘学价值;书后黄唐识语为考证《十三经》经、注、疏文合刻的起始时间提供了重要线索;书中诸家藏印及书后跋文互相印证,清晰地揭示出此书递藏流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清训诂学家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83年6月影印本。以下简称《义疏》),虽不象《尔雅义疏·序》作者宋翔凤所说"凌唐跞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那样完美,然郝氏知识渊博,功底坚实,长于名物训释考据,郭璞《注》、  相似文献   

18.
一最早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的虫子大概是蟫。《尔雅》的注家郭璞解释说,蟫是"衣书中虫,一名蛃鱼"。蟫身体细长而扁平,长有银灰色细鳞,常生活在衣服和书里,吃上面的糨糊和胶质物,所以又叫书蟫。书蟫,或称为蠹鱼、书鱼、书蠹、蛀书蠹、蛀书虫、蠹书虫、壁鱼、白鱼、蛹鱼等,俗称书虫(bookworm),正式的生物学名叫衣鱼,属缨尾  相似文献   

19.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集晋张湛注、唐卢重玄解、宋徽宗训、宋范致虚解于一体,颇有资料价值,《续修四库提要》称其“出于金人之手,因得存四家之解,且注皆精,是则留心文学之士所不容忽视者也”.此书流传既久,不无讹误错乱.本文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代正统道藏本《冲虚至德真经四解》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宋刻《冲虚至德真经》、湖海楼丛书本《列子》、续修四库全书石砚斋本《列子》、明代正统道藏本《冲虚至德真经义解》为校本,参照继子》《尔雅》等典籍,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20.
台湾出版社最早发行书讯的是远景出版社的《出版与读者》,1974年3月创刊,至1994年3月已出版至第46期,它是不定期的书讯。而目前存活最久而定期的出版社书讯,则属《九歌杂志》季刊,15年来已出版至57期,成为文学出版社发行书讯持续最久者。另外,联经出版公司的《联经书讯》、尔雅出版社的《尔雅人》、洪范书店的《洪范杂志》、前卫出版社的《前卫书讯》、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