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曾用作人教社1990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的阅读材料.该文现收入2001年春季开始使用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本。该文一直将成语“察言观色”误作“察颜观色”,几乎习非成是了。请看教科书中的原句:“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相似文献   

2.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主题积极含蓄,感情婉曲别致,景物描写精美多姿,语言表达简洁洗练,是散文中的上品.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怎样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新的阅读?笔者在课之始末有以下教学创意,愿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文有这样两句话:“我们平常说的‘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即使像‘察颜观色’这一类特定的交际方式,也必须有语言的交际为基础,预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双方才能领会。”笔者查阅了《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多种权威工具书,均无“察颜观色”一词,而只有“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孔子跟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谈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相似文献   

5.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作开篇自然、简洁。不蔓不枝。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情文并茂状物抒情的散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细腻,蕴含深情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对一树让人心醉的紫藤萝花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  相似文献   

8.
9.
10.
整体感知 探究主题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看看作者宗璞写了些什么?她为什么要写这些?  相似文献   

11.
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其中“为之泣”一语,教材和教参均译作“为她哭泣”。粗略一看似乎较为通达,但其中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2.
解读生命     
李凤华 《师道》2006,(10):61-61
透过水和树。我们解读着生命——苦乐相依!漫过花香.我们同样可以解读生命:“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现代作家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话。文中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案,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3.
一、头儿开得真好“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起笔突兀 ,出人意表。由于惊异 ,由于心灵的震颤 ,使作者驻足凝视。这样的开头也给读者带来“惊异” ,我们的心被紧紧攫住。千万别把它当成技巧上的“悬念” ,这不是故弄玄虚。往后读 ,读至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再反复读几遍 ,我们一定能体会到作者难以自抑的真情。面对那样盛开的花的瀑布 ,我们也会停下来的。就像《陌上桑》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惊异于罗敷的美一样 ,我们也会惊异于这生命的奇观。全文不就是写的驻足与继续行进间的惊与悟吗 ?一位老学者还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中学同学…  相似文献   

14.
朱旗 《语文知识》2006,(6):25-25
宗璞的美文《紫藤萝瀑布》里有这样一句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这里,作者为什么将常见的“察言观色”写成了“察颜观色”,是一时笔误还是有意为之?这两种写法到底哪一个对?为了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笔者特意去查阅了有关的工具书,发现《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是写做“察言观色”。可以说,“察言观色”已被公认为这个成语的规范写法了。  相似文献   

15.
16.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有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 “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目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陈祖国 《学语文》2003,(5):44-44
曲解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其实“曲解”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较广泛 ,笔者试举例说明之。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的“茶馆谈药”中有这么一段 :康大叔正在茶馆向众茶客“发布”当日“新闻” ,夏瑜在牢房中还劝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 ,被正因榨不出一点油水而气愤的阿义打了两个嘴巴。“他这贱骨头打不怕 ,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 :“打了这种东西 ,有什么可怜呢?”这里 ,“花白胡子”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 ,加上受一般同情被打人的惯性思维的影响 ,错误地理解了“可怜”这个…  相似文献   

18.
对《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个句子,人教社新编高中语课本注日:“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六册自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里的“弟”“阿姨”,教材未加注释。《读写月报》1999年第8期刊发的《“阿姨”谓谁》(以下简称《阿》),对“弟”“阿姨”二词进行了大胆补释。作者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笔者甚为敬佩,但对《阿》文将“弟”“阿姨”分别释为“弟弟”“母亲”的观  相似文献   

20.
说“玦”     
孙玲 《学语文》2003,(2):42-42
《鸿门宴》写到范增示意项羽要杀刘邦时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课本注释说:“块,半环形的佩玉。‘块’与‘决’同音。范增用块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古人佩块常用来表示做事要有决断,这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左传·闵公二年》:“公与石祁子(?),与宁庄子矢,使守。”杜预注:“(?),示以当决断;矢,示以御难。”《庄子·田子方》:“缓佩(?)者,事至而断。”班固《白虎通·衣裳》:“能决嫌疑则佩(?)。”王隐《晋书》:“礼使能决疑者佩(?)。”《鸿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