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客观上导致英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的国别特色被忽略,英语教育基本上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教育,英语教学中去中国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中国英语”是全球化的产物,英语教师应提高文化自觉性,将中国文化纳入英语教学之中,迎合“中国英语”教学的时代需求,培养会通中西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全球性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具有本土和全球的双重价值。只有既立足于民族本土,又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博采众长并进行有机的整合创新,才能使中国的先进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先生就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和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化热"中,他进一步阐释了"文化综合创新论",其核心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汲取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创建一个综合中西文化之长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综合创新论",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文化思潮,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4.
西方基督教以神的主体性隐喻了人的主体性,预示了主体性哲学中主体与外在客体的对立。主体性哲学导向了工具意义上的理性化,造成了价值理性的"失语"以及人的异化处境。中国传统圆融不二的文化理念更具包容性与和谐性,但无法与西方的科技理性进行较量。在中西方文化对话中应抛弃抽象意义上的"精华—糟粕"论,而采用一种文化创新意义上的更高形态的"新中体西用"论,在"觉自"和"觉他"的基础上,达致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更具普遍性的视域,以及能够满足多数人价值诉求和理想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就提出了"综合创造论",并建构自成体系的"天人新论".<易传>是"天人新论"的思想基础,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蕴含了"日新"的要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蕴含了"兼和" 的要素,"天地交,君子以辅相天宜"蕴含了"创造"的要素."天行健"、"地势坤"、"天地交"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建构备受瞻目,且呈多元开放态势。对于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必须兼顾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4种背景,借此推进消费时代文化功能的整体优化。其中,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托多罗夫的“对话批评”为代表的对话主义新思维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提升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有利于造就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环境,为高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创新文化建设的进程。针对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从精神文化上崇尚创新,制度文化上鼓励创新,物质文化支撑创新,全面构建高校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9.
增强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作为推动电视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的电视节目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即,在创新的原则上要牢固树立"价值自觉",全面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舆论导向;在创新的内容上要充分发挥"人文自觉",努力彰显电视节目的人文内涵;在创新的形态上要科学践行"权益自觉",倾力保障和满足受众多层次的文化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初叶,梁漱溟对中国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反思,基于对一些文化观念的批判,他从理论层面上界定了文化的内涵,并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这些思想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决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讨论"文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为宗旨.重点指向都市文化与都市创新这一话题.并提出"文化决定创新"这一创新行为的文化发生和文化动力学观点.文化学、创造学、文化社会学、行为科学相交叉的跨学科研究是本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文化全球化为逻辑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全球化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的必要性和表现形式,指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的过程,也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超越的过程。只有用理性的思维意识来认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与互补,才能融入全球体育文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一百多年的文化论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走综合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文化发展进程有力地说明了人们正确、科学的选择。毛泽东和邓小平以及江泽民的思想一脉相承,与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基本理路是一致的。在大综合创新的时代以创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必将取得中国新文化建设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承创新,是指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和汲取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性因素,并进行融合创造出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主体,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主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文化的整体构建中,课堂环境文化从课堂环境的角度提供前提和物质保障,其文化内涵是自由、开放、赏识、宽容、激励;课堂制度文化从规矩的角度提供运行规范,其文化内涵是自律、他律、律动、规则;课堂行为文化是关键,其文化内涵是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包容、和谐;课堂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其文化内涵是以学生为本,对课堂道德水准、课堂育人价值、课堂的生命感召力、学科文化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6.
论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成人教育的文化检视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成人教育面临着世界文化的融合,西方文化的扩张,“现代化”和“后现代”的并存等诸多困境。中国成人教育要关注成人教育的文化研究,提高民族自觉,使成人教育真正地回归于生活和实际。唯有如此,中国成人教育才能摆脱在世界成人教育中被“边缘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牟宗三与张岱年都对中国文化之未来充满关切,都基于自己的哲学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构想,开创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两个理论典范.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特质或基本精神的把握,对中国传统文化何以未能开出民主和科学的追问,以及对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构想等三个方面进行疏朗比较,从而可以更鲜明地看到,牟、张二人的“三统并建说”与“综合创新论”之路各有其深刻与不足之处.他们的构想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创新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创新态度和创新行为,对于创新实践具有基础性作用。当代创新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推崇变革、提倡创新的观念文化,目标导向性明确的价值文化,尊重个性、保障人权、自由平等的人本文化,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敢于批判的理性文化,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实践文化,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民主文化。全面把握当代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育全社会创新文化的策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当作一项基本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开始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加速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汇聚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和拓展外向影响的重大现实问题。根据“软实力”的来源与影响,我们有必要从思想层面上筑牢价值观的坚实基础,从制度层面上根除缺乏创新力的固有“病灶”,从器物层面上打造创新文化的得力载体,使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必备部分和有益助手。  相似文献   

20.
张立保 《陕西教育》2007,(10):73-73,81
当代中国已经融入了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之中,同时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这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既是现实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应对挑战就必须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要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放眼全球构建文化创新体系、改革管理体制、利用网络资源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