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愁”是人类一种抽象的思想感情,也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发愤以抒情”①的“忱患意识”和“诗缘情以绮靡”②的“爱情意识”的支配下,抒写国恨家愁,离绪别情,从而创造出浓烈的“愁”氛围。近读易安居士《漱玉词》,被词人那种“愁苦”的词心所感染,偶有心动,于是拈出念“愁”的典型词句,试析其丰富多彩的写愁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中,歌颂男女爱情的诗歌很多,而纯粹写夫妻爱情的婚姻诗却很少,且以悼亡诗为主。中国情诗从爱情走向婚姻,其风格也由大胆热烈变得深沉含蓄,是因为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全部化中所处位置极其重要;受儒家化的观念影响,被限定在“家”这个环境里;悼亡诗的感情之核心蕴含的也是中国化的特殊内涵——家。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当然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决定作用;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自然也受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也决不能忽视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文学艺术的指导和促进。近几年来,有不少论“赋、比、兴”的文章见诸报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但对“比、兴”在各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及与当时诗歌创作的关系却少有论及者。譬如,唐初“四杰”及陈子昂针对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高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倡导“风雅比兴”、“汉魏风骨”,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中外诗歌永恒的话题之一,吸引大量的忠实读者。就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八百多首抒情诗来说,其中爱情诗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文章尝试从认知角度解读裴多菲早中期七首爱情诗歌中的爱情概念隐喻,从而得到启发,进一步丰富英语诗歌的爱情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5.
爱情诗歌的译介是苏曼殊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曼殊独特的生活、情感经历、文学创作、人生积淀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他作为译者主体的"前理解"。在他对爱情诗歌的选择翻译上,"前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生命最有意义的主题,也是文学最为普遍的主题。当我读到帕斯的《双重火焰:爱与欲》(蒋显璟、真漫亚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不禁被清晰透彻的剖析所吸引,感受到这是一部精彩的“西方文学的爱情主题学”。 《双重火焰:爱与欲》是帕斯于 1993年出版的一本散文论著,他用优美流畅的、诗歌般的语言论述了他一生对爱情的哲学化诗学思考,用各个时期的文学为例清晰地勾画出爱情观念在西方的产生和演化过程,这实际上描述了西方文学爱情主题的发生发展史。他认为文学与爱情具有天然的联系,他说:“色欲是肉体之诗,…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英语爱情与死亡主题诗歌意境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英语爱情诗歌意境丰富多彩,严肃、赞美同时也不乏奔放艳情,同时也可能极度罪恶而不自觉。死亡诗歌同样意境多变,美丽、豁达同时勇敢开朗,甚至敢于与死神一战且抱必胜之心。汉译诗歌为再现这些意境,创造性地模仿了原文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选词上大胆创新,为中国新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已经全面地涉及到对诗歌中虚字的态度、作用,是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第一,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能够把复杂的、细微的情事表达出来;有时炼字得当,虚字甚至能成为句眼。第二,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有“斡旋”之功,能使得诗句有流转如弹丸之美。第三,虚字可以使得诗句疏宕、散朗。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虚字”理论的繁荣期,对元明清诗论家有关古代诗歌“虚字”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尤其是其中的国风部分,更是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质朴之美。爱情作为人类恒久的话题之一,总是吸引我们去探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刻画出许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为爱情或者痴狂、或者为爱情殉葬,构成了金庸小说色彩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爱情生活。在这些爱情诗篇中,女性作者记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历史,抒内心的体验,表达了一种对真诚的爱的渴望与追求。从诗歌所表现的她们在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可以看出她们是一群敢爱、敢怨、敢恨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中写“树”诗以及一些“树”的意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不同时期“树”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指出了它们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新的特质,呼吁建构一套能解决中国现代诗歌实际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2.
吴宓与雪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吴宓和雪莱相同的诗歌观念与他们相似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其诗歌观念不同之处在于:吴宓的诗歌理论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学中文章为时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传统;雪莱的诗歌理论有较多的柏拉图主义成分。吴宓和雪莱具有相同的文化使命感,在爱情婚姻方面都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背叛者。  相似文献   

13.
中日象征主义诗歌是屹立于20世纪中日诗坛的“一支异军”,它们都是在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萌生和发展起来,在诸多方面对西方象征主义进行了承袭和发展。“物感”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物哀”是日本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日本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精髓。西方象征主义思潮对中日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显现而直观的,而中日古典诗歌传统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中日象征主义诗歌在吸收和融合了具有两个民族特质的“物感”与“物哀”的文学传统后生机勃勃,共同演绎出了一曲“东方之歌”。  相似文献   

14.
叶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以反对复古、提倡革新为诗歌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体现在诗歌发展观和诗歌创作论中。在发展观中,叶燮围绕“创”论证了只有创造才能推动诗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创作论中,诗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更是诗歌创作的必然前提与条件,主要体现在他的“才、胆、识、力”的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5.
由蒙古族诗人勒·敖德斯尔编选的蒙文诗集《蒙古族当代爱情诗选》(199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蒙古族当代76位诗人127篇蒙文爱情诗作。其中不乏五十年代的诗坛名宿,也有初露头角的新秀,更有颇具才华的中年诗人。可以说这是一次蒙古族蒙文爱情诗的巡礼。是蒙古族当代诗歌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爱情诗歌的巨大收获。  相似文献   

16.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她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于爱情哲学的丰富思考。在告别少女的青涩恋情之后,她的爱情哲学迎来了成熟的沉淀。最终,她以一种无尺度的方式诠释了永恒之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斯宾塞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著名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举世瞩目的诗歌作品,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一种永恒的主题,这种永恒包括爱情、道德以及诗歌三个方面。本文对斯宾塞诗歌中的创作主题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斯宾塞诗歌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舒婷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以及其形式的现代化而拥有众多读者。本文主要阐释了舒婷诗歌中充满的人性、人道主义和爱,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旨在发觉其诗歌中洋溢着的浓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从自己的政治观念出发,提出了诗歌“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强调诗歌政治教化的社会作用,注重诗歌思想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按照“六义”的标准来评价诗歌。白居易诗论是对儒家诗论的总结、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关注“悲剧以后如何”而产生出中、印文学中独特的爱情悲剧“幻想”解决方式,这一解决方式在悲剧文学中有它的象征符号,在中国是“连理枝”,在印度是“如意树”。作为可以操作的“非语言的语言”。它们曾长期、广泛地出现在两国文学中,并且有许多符号变体,从而形成象征符号系列,不管悲剧故事如何多样,其符号内涵的观念结构是相似的。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见出隐藏在“连理枝”和“如意树”后面的中、印文学爱情悲剧所含蕴的审美意识、文学思维、道德伦理以及哲学观念的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