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手操作与思维训练──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操作河北类峰“九义”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  相似文献   

2.
学具操作是一种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学习活动,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构建概念表象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正确、恰当地运用学具操作,能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记忆更加牢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学具操作?很多人只从表面的词义去理解,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简单地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动手活动。实质上,学习意义上的学具操作既是一种动手活动,更是一个动脑的智力思维过程,是手脑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学具操作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一语道破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教师要精心设计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发现一种知识或一种方法,成为操作和思维的主体。一、学具操作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实实在在的数学素材,生活中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学具操作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操作学具能帮助学生准确、完整、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通过科学的选择学具,合理的把握操作时机,加强操作指导、引领外部操作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能提高学具操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运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逐步转化的过程。当学生离开了学具进行抽象概括时,思维活动常常受阻,不能顺利地概括出数学的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和解题规律。表现在有的只能说出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表面现象,有的只能表述学具操作的具体过程,有的则只能一字不差地搬用课本上的结语来回答老师的提问。经验与研究表明,许多学生思维受阻的直接原因是: 一、学具的操作易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学具教学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但  相似文献   

7.
学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可供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直接操作的用具。由于它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直接触摸、摆弄,因此对学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可以较清晰、牢固地掌握。通过学具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把客观事物的属性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心理过程得以较清晰地外化为操作的过程。这就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思维障碍予以及时指导,以防止或减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病理现象。在学具运用中,由于优秀生可以较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有利于班上的学生,特别是有利于差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我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知识点,通过精心设问,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演示操作中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隐含的思维模式,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实际事例,创设一种适合儿童特点,能激起儿童兴趣的教学情境,来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动脑观察、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9.
思维有据,操作为本;操作有程 序,思维才有条理。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操作,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学生刚上学时,在操作过程中总是将各种学具摆一桌子,需要用的学具总要在桌子找好半天,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反而浪费了时间,也影响课堂纪律。后来,我训练学生分类放学具,有次序地拿学具,有规律地摆学具,有顺序地收学具。操作前,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好操作所需的学具,并做好督促检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往往存在学具选择不当、操作效率低下、操作浮于表面的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缺乏思维的学具操作是缺失数学本位的操作。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把握学生思维的提升点,通过有效追问将知识和操作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可真正实现学具在课堂上的有效操作。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教学做合一",而学具则是"做"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地运用学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对学具的应用,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玩转学具的过程中,不断经历有效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探究过程,最终获得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学具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可以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三、通过多种感观去参与学习过程 ,寓思维于活动之中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具的。一、概念教学中学具的使用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念反映 ,总是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完成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  相似文献   

13.
将学具操作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进行学具操作的时机,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大纲》精神和教材编写特点,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实际观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为学生建立表象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近年来,我们就此课题开展了一些研究。 一、学具操作与训练学生思维相结合。义务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观察,强化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理解表象,发展思维。操作是有目的、自计划、有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而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操作,促使学生思维方法多样化,能提供多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学具操作,学具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学具操作巧妙引入课堂教学,以操作促思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起到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运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逐步转化的过程.学具的操作反映在心理上起初是获得感知和表象,而后认识过程摆脱了同学具的直接联系,成为心理的操作,即靠内部语言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学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离开了学具进行抽象概括时,思维活动常常受阻,不能顺利地概括出数学的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和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7.
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思维就无所凭借。多说能促进儿童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我们知道,解答数学问题不只是为了求出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在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能精辟准确的表达出这个思维过程,正是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这种能力的发展提高要靠数学教学本身来完成。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多说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简洁、严密、准确、流利、有条理地说清算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具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学习的困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巧"用学具。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合理地选择易操作的学具;有的放矢,构建学具操作模式,有始有终,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做"数学,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9.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学具操作往往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要用好学具,借力学具,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促使学生通过直观化的操作,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更加自然、和谐地习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有效地利用学具展开教学活动,使思维、操作、表达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的教学片断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