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著名观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景语、情语论诗词,古已有之。我们从唐代的皎然著的《诗式》,刘禹锡《董事武陵集记》及司空图《诗品》等著作中,都可看到诗词中情与景有密切联系的相似观点。但所论都不很具体,以后也总有人提及诗词中景语、情语的问题。至清代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所述则较接近王氏的结论了,他说:“说景既是说  相似文献   

3.
主题概述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仔细品味这话,我们不难体味:一切描写环境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的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以看出,景与情相依相成,不可分离。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  相似文献   

5.
明代范希文有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家表情寄意的载体,或是自然景物牵动他们的情思,促其有感而发付诸文字,或是他们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教学中,合理分析体会作品中所赋予的情感是解读的要务。一切景语皆情语,直达情语的不二法门乃景语也。一、梳理景、情之间的联系纵观古今写景状物的作品,所绘之景和所抒之情之间均有着一定的组合规律。概括起来有正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有一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言确实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古今中外一切写景状物文章之真谛。"情"和"景"两个字,可以说是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无景即无情,有情方有景。古代诗人将这  相似文献   

7.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近代王国维进而阐述:"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情、景确实是古诗中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是古诗鉴赏最基本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近代王国维进而阐述:"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情、景确实是古诗中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是古诗鉴赏最基本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情景交融”是一种作文境界,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分为“由景入情”与“由情入景”两种。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景中情,情中景。”(《姜斋诗话》)这种“情景合一”的说法,与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黄艳 《中国教师》2009,(Z2):249-250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时如果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会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本文谈谈指导学生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通过景物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王国维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他有句名言,大多数中学生也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讲到课文的景物描写时,都会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的意思再浅显不过:一切景物描写都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比方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景物就反映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就是说,文中的景物都被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已非纯粹的自然之景,而是展现作者情感的载体。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那种饱含着作者感情的景物,才更鲜活、更灵动,更能感染人。请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作家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中,景物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借鉴古代作家的写景技法,对于开拓景物描写的艺术空间,大有裨益。 古人自然神妙处 一切景语皆情语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就告诉我们,“昔人”把写景的文字同抒情的文字割裂开来,当作互不相干的两张皮的看法是肤浅的。描写感情,倾诉感情,这是文学的重要特征,是作品扣人心弦的力量的源泉。不饱含感情的文字,决不会有生命力。在景物描写中,人的感情情态应蕴含于景物状貌的描绘中,使人的情态和景的状貌和谐一致。刘勰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乃是以景启情,又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闪耀出情采之美。  相似文献   

14.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景为情驭。大凡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大抵如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相似文献   

15.
在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蕴藏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其中“情”与“景”的和谐就是惯用的手法之一。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由此观之,情和景的关系是颇为密切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而变,景随情而迁,这就是景和情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作为有文化内蕴的学科,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修养,也能增强审美情趣。以创造性审美情趣来解读诗歌不仅能发现诗词中的底蕴美,更能创造完善学生的审美观和品德修养。读景,激发审美情怀"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一语道破描景写情的关系。诗词的语言立足于现实,写的是眼前景,但情感的表达是含蕴其中,内敛含蓄的。这种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无锡市高中语优质课评比中,我们选取了人教版高中《语自读课本》第三册名作家林非先生的作品——《武夷山九曲溪小记》。林非先生是名的散作家和散理论家。看他的作品不能不关注他的创作理论。他主张:“纪游散当然要写出眼中之景,但更要写出心中之景。”他强调情与景的融合。强调真性情,强调个性。这与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又研读了人教版高中语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教学要求。那要求恰好与林先生的散主张是一致的。据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情景结合、因景生情。  相似文献   

18.
<正>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与景的关系有三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所以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情与景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中的写景,多数是用来衬托人物的心境,因此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以景衬情,能“言有尽而意无穷”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让哀景诉说凄凄的忧思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常常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感情,融情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的关系如何呢?这是试题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总的说来,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下面重点介绍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歌的答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