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翻译英汉习语要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就要同时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遵循英语习语的本意,又要译出其蕴涵的文化,同时还得考虑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度.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特点的借鉴、汲取和兼容的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文化的兼容性和可译性.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法学的研究落后于人类在智能领域的研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没有对语言现象进行更深层的探索,其次就是没有抓住模糊语法学的根本属性,因而止步于表面研究。人类所运用的语言都具有模糊性,所谓的语言模糊性(又称模糊语言)就是对于自己表达的意思没有精确性,只是表达出了你所要表达意思的边缘。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事物的模糊认知反映到人类所运用的语言当中就形成了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互相交流时,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区别开来就是使用了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以存在于英汉文化中的"马"这一寻常事物作为剖析对象,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于"马"的种种表示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基本异同点.马年折射出英汉民族习俗的差异,马的称谓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和词语体系范畴中的不同特点,有关"马"的词汇及习语反映了"马"在不同文化中人文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刘婉婷 《大观周刊》2010,(37):27-27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英汉文化有差异,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范例对部分英汉植物词进行对对比分析, 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演变的制约以及词汇所载蓄的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5.
准确性是新闻语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准确性不等同于精确性,精确语言可以实现准确性,模糊语言同样也可以实现准确性.模糊性语言的使用在新闻报道中是不可避免的.模糊理论能够解释新闻语言中模糊性词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地运用模糊性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何雪竹 《大观周刊》2012,(52):307-308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重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然而其出现频率和表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拟将英汉两种语言中及英汉互译时常见的重复略作归蚋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蛄出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字东玉 《新闻世界》2014,(1):159-16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首要的标准是准确,但是模糊语言逐渐成为新闻语言中一个客观必然的存在形式,这一必然是语言本身的属性,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的要求,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语言的模糊性凸显了它的存在意义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汉英两种文化的截然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了解并分析这种由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对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社交称谓语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瑞金 《大观周刊》2011,(35):24-25
隐喻是一种利用已知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的认知手段,人类以自身结构去认识世界的人体隐喻也是隐喻中的一种常见方式,而人体中首、尾也是经常被用来指代时间、空间等概念。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head(苔/头)和tail(尾)隐喻的不同,揭示了其跨语言、跨文化的共性及个性,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略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英汉谚语之间也存在差异。从谚语起源和文化内涵方面进行英汉谚语对比分析,希望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的奥秘,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理解或误解。  相似文献   

11.
张新萌  许艺光 《大观周刊》2012,(14):26-26,7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这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如何取得的呢?本文从语言的表达对象出发,先说明了人类内部世界在思维和交际上的特点和不足,接着又论述了语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语言通过自身语言单位的明晰性、层级性,语言符号抽象性,以及语言符号在对人们思维成果的贮存上的特点,一一克服了人类内部世界的模糊性,直观具象,易逝不稳定的不足,从而使得语言在人类的思维和交际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其中精确性是相对的,而模糊性则是绝对的。语言也是如此,既有精确性的一面,也有模糊性的一面。汉语更是模糊性较强的语言。何谓模糊?美国实用主义主要创始人皮尔士在1902年给“模糊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考虑,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英文语言规范,讨论在英文科技期刊中,某处是该用阿拉伯数字还是该用数词,同时讨论有关数字使用的其他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传播最重要的工具.符号学家朗洛将人类使用的传播符号分为两部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常常把精力放在用语言符号来反映事物、表达意思方面,在许多传播学者看来,人们在传播活动中无意流露出的非语言提示,比有意发出的语言符号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与词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探讨有关词语的翻译技巧,以求源语与译语达到高度的吻合。  相似文献   

16.
王东波  谢靖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08-112
首先,在基于语料库统计和人工内省的语言知识基础上制定抓取底表,使用抓取工具Wget从网络上抓取含有英汉对照语言对的网页。其次,通过程序从抓取网页中提取英汉对照语言对,对获取的英汉对照语言对进行后续整理,如去重、格式转换等。最后,把英汉对照语言对存入到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模糊语言?所谓模糊语言,就是由概念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如“大”、“小”、“长”,“短”、“好”、“坏”、“善”、“恶”等)构成的语言。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早就说过:“人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模糊语言。不可能处处使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这是因为人类生活、人的性格和感情都县有模糊性,表现和描写人类生活、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张郁 《大观周刊》2012,(41):37-37
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具有的文化色彩是非常浓郁的,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在这方面的差异,以期更好的消除跨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9.
吴德宇 《大观周刊》2010,(48):48-4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世界越来越需要文化交流.翻译是促进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翻译是双语言之间的交换活动.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的翻译是指在译语中使用自然而又最确切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差异,所以这两种语言的转化不太容易.尽管关于翻译方面的书籍不少,但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拓展英语长句汉译的方法.这篇论文中的翻译法是在以意群为翻译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程帅 《大观周刊》2010,(46):23-23
本文选取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黄与yellow”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学角度比较其在两种异质文化中语义上的异同:探究隐藏在语义背后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视角等作用下黄理解的相通和相异之处,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