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讽是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性格反讽三个方面,同时又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刘震云表面采取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实质暗含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并对其笔下的"小人物""官人"形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而这与他平民的创作视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刘震云是世纪末文坛为数不多的坚守文学精神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批判精神。其批判精神贯穿始终,且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对具体人和事的批判,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是对人类全部生活的全方位的、宏观并深入到本质的批判,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属于现实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刘震云一直关注被权力、金钱异化了的人性,这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遥远的响应。刘震云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囊括了官场万象,关注官场中异化了的人性,如《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新闻》等。这种讽刺、批判精神一直延续到《手机》之中。渗透在“官场小说”中的对人性异化的批判锋芒,正是使刘震云作品在当今文坛别具一格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震云的小说有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着力刻画一系列争权夺利的灰色人物的精神萎缩,探讨他们如何在权力的重压下,最终为权力所左右,成为权力的奴隶,从而对权力做出深刻的讽刺和强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的小说有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着力刻画一系列争权夺利的灰色人物的精神萎缩,探讨他们如何在权力的重压下,最终为权力所左右,成为权力的奴隶,从而对权力做出深刻的讽刺和强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刘震云在《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一系列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的生活都可归结为生命的异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反讽是刘震云写实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1)刘震云写实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2)其作品反讽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其蕴涵的内在精神,以此对刘震云写实小说的反讽特色进行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公仆》关注官场选人用人这一官场根本问题,揭示了官场任人唯亲现象的普遍性、危害性及其难以根除的根本原因,体现了独特而深刻的思想性。同时,它又具有鲜明的讽刺艺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有特点。这样,同其他的官场小说相比,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体现了鲜明的非典型特征,《非典型公仆》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的官场小说。  相似文献   

9.
以19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为观测对象,考察世纪末以来官场小说的精神取向,从中看到官场小说作家在时代发展当中的喧嚣与骚动。揭示作家心灵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为世纪末官场小说作家的纠结心灵留下文字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刘震云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部长篇标题解说、创作动机、心理论、创作类型阶段论、作品主题意蕴论、作品叙事修辞论、创作缺陷困境论及有关《故乡面和花朵》多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情况作了全景式扫描和介绍,并进行了综述式评价.认为刘震云小说的研究,揭示了刘震云小说的思想内涵,肯定了其艺术表现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刘震云小说创作的艺术局限和困境.  相似文献   

11.
论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欲望越出物质需要层面成为消费社会的核心逻辑,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遭到异化,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创作日益演化为权欲能指的反复叙事。这一现象是欲望叙事越来越背离自由伦理并日益转向消费伦理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P857),文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文艺评论的根本原则.刘润为先生最近出版的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文集<文艺批判>,自觉地践行了这一根本原则.在文艺领域,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利的,他都极力赞扬: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害的,他都极力反对.他否弃殖民文化、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判断标准就在于前者是对人民的反动,而后者是对人民的肯定.他的<文艺批判>最集中地显示了自觉地"为劳动者的文化利益"而写作的强烈倾向,并因而体现出充分的人民性品格.  相似文献   

13.
刘庆邦成长小说的特异之处在于其并不刻意追求社会政治内涵,而是真正地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作为小说叙述的重心,尤其擅长于对青少年独特的心灵世界作精细的描摹,以及对诸多平凡琐事仪式意味的开掘,具有明显的诗性品格,同时又不乏深厚的现实底蕴。  相似文献   

14.
鲁迅、刘震云历史小说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刘震云分别以小说和杂文的形式显示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知,并由此形成了历史循环观。在历史小说中他们又都从世俗化入手,以喜剧的方式解构正史的崇高;他们笔下的知识者形象“狂人”与小林皆构成了时代的卡里斯马典型,二者面貌有异,却显示了作家共通的精神血缘。  相似文献   

15.
新现实主义小说直面当下改革现实中相当普遍的道德缺失现象,关注那些经济利益以外但又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失的道德,进而对改革进程进行道德批判。其价值在于,在历史审视改革进程的同时,更应执着于道德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对前代作家多有评述,其论往往精辟独到,令后人信服。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学术思想制约,其说亦时有偏颇。刘勰对扬雄的批评,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因其以正统儒家审美观评判是非,致使对扬雄的一些言行难以理解。本文试图遵照“知人论世”的原则,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状态、学术氛围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探讨,结合扬雄的言行作粗浅分析,寻找这位西汉文坛巨子在当时言行表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借此透视刘勰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虚土》与《凿空》是刘亮程至今仅有的两部长篇小说,其中蕴含着鲜明的复调品性与对话特征,不仅有“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更有其独特的“潜隐对话”.刘亮程作品的复调性特征,是在客观、主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写官场人事、描绘官员日常生活、揭露批判官场不良风气的官场小说大量涌现,这一现象显示出人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改革问题的严肃思考和深切关注。但新时期官场小说在张扬正义和民主、鞭挞官场丑恶的同时,也对男权中心意识表现出或隐或显的迎合倾向。这主要迹见于小说文本中对女性形象"妖魔化"的塑造方面。官场小说中的女性抑或是男性魅力的反衬,抑或是更高权力的象征,抑或是丧失女性特征的"异类",乃至是男性堕落的主因。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否定性描写,可谓是残留着或抱有男权中心封建观念的曲折写照,理应引起警觉及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