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杨晓晶 《语文天地》2010,(10):64-65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则扮演了引领着、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用“三剂”来形容,即“兴奋剂”、“指示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思辨,就是指思考辨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思辨性阅读是目前课堂的共同追求。对于教学来说,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文章的字词句和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比较重视,容易忽略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把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4.
杨敏 《广西教育》2007,(7A):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几则案例,谈谈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大纲”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这一目的。所以,阅读课文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讲读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自己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后的“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及教师补充设计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回答、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有所获,以此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一…  相似文献   

6.
袁静 《教育革新》2010,(7):24-24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正因为如此,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出少做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9.
张燕 《中小学电教》2011,(5):152-15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小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苏氏的“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文上的阅读,其实。在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阅读已不再是语文中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存在两种误区。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句话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不应以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更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实践则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然而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阅读主人“错位”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那么,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成为阅读的主人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宁可高看学生一眼,不能低估学生一分。教师需要健全导读功能,建立导读机制,研究导读模式。通过导读、导思、导论,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多元探讨,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以下是我在新课标背景下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时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即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8.
蒋秋云 《考试周刊》2013,(87):40-4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其后的“教学建议”中又教导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9.
王文玉 《成才之路》2009,(19):97-98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判定,独立选择并承担责任。 一、详细阅读教材,预设阅读的前提 “教材”不同于一般的读物,它是依据“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把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编写的“学本”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