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炜 《新闻世界》2012,(3):35-36
广播录音报道和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必须要具备"适宜听众听觉"的特点,更高的要求是它还要和听众收听广播新闻节目当时的状态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把"宜听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广播录音报道的特色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来,广播新闻宣传才能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主流媒体中反映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广播电台来讲,怎样才能在新时期社会改革的媒体大战中做大、做强、做好、做精呢?笔者认为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同步,把广播推向市场,融人到市场经济的大熔炉中.才能让受众更充分地了解广播,认同广播。只有让听众贴近广播、直接参与广播,走听众选择节目、听众参与策划节目办广播的  相似文献   

3.
武爱忠 《中国广播》2010,(10):73-74
新闻综合广播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应该在"快""灵""巧"上下工夫,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从听众的需求出发,重视频率的包装和品牌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讯日益发达,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加强自身覆盖、设备等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改进节目质量,增强可听性,多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稿件,一切从听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尽可能满足听众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在题材的选择和价值判断方面,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按新闻规律办新闻,把听众对新闻关切度作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交通广播异军突起之时,城市新闻广播是改头换面,融入交通广播洪流,还是继续坚守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办出自己的风格?笔者认为,城市新闻广播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听众的需求不断调整战略,继续做大做强做好做细新闻节目,重视内容产品的针对性和服务性,把“三贴近”作为城市新闻广播竞争的着力点,才能在强化“喉舌”功能的前提下扩大影响力,提升收听率。  相似文献   

6.
郝六一 《今传媒》2010,18(9):137-137,145
广播新闻是有音响的新闻,快捷、贴近、活泼,现场报道作为广播新闻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要求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快速抢发新闻;以清晰的结构和情感描写,体现人文关怀内涵;利用文学表现手法和"说"新闻形式播发新闻,带给听众"听"的享受。正确采集音效资料,为"带响"的新闻报道增色添辉。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广播新闻优势更加明显,在节目创优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7.
邹志伟  洪蕾 《今传媒》2010,18(9):154-156
作为两岸政治对峙的特殊情况,对台广播因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文风、语态上常出现制式宣传、宏大叙述等误区,导致报道的可听性不强,无法"入耳"更难以"入脑、入心"。增强对台广播的可听性,须贴近并服务于台湾听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文风和语态上淡化宣传味,善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感染力,在表现手法上加强"细节描写"、追求"报道艺术"、善于"留白",以增加报道的可听元素。  相似文献   

8.
茹红 《中国广播》2010,(2):42-43
“三贴近”原则是广播电视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广播作为一种听觉文化,其“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便是可听性。具有可听性,才能真正提升广播的生命力。本文结合厦门经济交通广播的特色,从广播与听众的关系、广播报道的着力点及节目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功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广播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与听众交流时,既要站在交流对象立场上想问题,维护他们正当利益,做他们的代言人;更要善于从交流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要做到心中有"航标",言谈明是非。只有这样才能对听众提出的一些问题,对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情绪进行有效地疏导、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节目的导向作用。那么,主持人如何才能获得听众的心理认同,贴近听众呢?  相似文献   

10.
教育话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它牵动着千家万户,有相当大的听众群。如何把广播教育节目做好、搞活、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听众,是值得教育记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歌 《河北广播》2001,(5):35-36
作为一名音乐广播编辑,要想把广播节目做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听众、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使自己成为音乐创作的“高手”。  相似文献   

12.
提高经济报道的接近性,就是指在报道中根据听众的特点去采编新闻内容,满足广大听众的心理需要和生活需要,同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贴近,同听众的衣食住行贴近,同听众的思想感情贴近。接近性之一:寓宣传于新闻事实中经济报道首要职能是宣传党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3.
《驻村夜话》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生动展示西藏"驻村"工作成绩而策划推出的一档夜间访谈类直播节目。以嘉宾访谈的形式,邀请驻村干部走进直播间,讲述发生在驻村干部和基层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节目轻松自然、交流感强、贴近听众,在西藏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范少俊 《视听纵横》2006,(3):114-116
在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网页上可以看见以下这些文字:理念:以人为本,以听众为本,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会于频道每一档节目及其细节之中。定位:服务于城市生活,主打城市中青年听众群。风格:轻松幽默。人们听广播是为了追求轻松愉快,获得更多有效信息,教育应隐于“可听  相似文献   

15.
刘茂菊 《河北广播》2006,(5):108-109
近年来各地的专业频率越来越多,其中生活广播作为贴近百姓生活的专业频率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地电台的关注和听众的喜欢。那么作为生活广播,如何才能围绕生活做好这个主题呢?邢台电台生活频道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围绕生活做好生活广播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本世纪开始,广播进入了说你说我说身边事的模式,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传播方式满足了听众的需求。浙江电台新闻台在今年的省“两会”报道中,秉承“三贴近”的原则,创新节目内容和形态,把话筒更多地伸向普通代表和委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走转改"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锦州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中心播出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听众的节目,许多稿件反映顾原生态的百姓生活,充满浓浓的乡土味道,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这一切都源于新闻工作者踏踏实实走基层深入生活,与听众倾心交谈,真正走进了听众的心。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市级广播节目要想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突出服务意识,根据地方特点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节目,办出名牌栏目,抓住听众、打动听众,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广播节目,满足受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的理论,任何产品的价值都是通过消费主体方面得以实现的。广播新闻产品的消费主体是听众。这些产品中所包蕴的新闻价值,也只能是在听众方面显现出来。而广播新闻又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一瞬即过,稍纵即逝,不留痕迹。因此在广播宣传中必须贴近听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也就是紧扣听众心理,才能使听众加深印象,提高宣传质量,最终实现其新闻价值。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广播是让听众用耳朵飞翔的艺术",而现场直播以其快捷活泼的形式、身临其境的特殊效果更能将这"飞翔"带入更高的层次之中。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典型报道,现场直播几乎都是广播人首先考虑的传播手段。然而鉴于广播与电视在传播形式上的差异,广播的现场直播更应该强化四种意识,即:坐标意识、信息意识、真实意识、声音意识,才能把广播现场直播做的更加贴近听众,在"走、转、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