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与纸媒时代评论的不同,并提出自媒体时代,在多元话语体系的现实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以理性、客观的评论先发制人、先声夺人,打造自身观点的权威性,强化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众声喧哗中,让理性的声音成为引领。  相似文献   

2.
曾丽红 《报刊之友》2012,(1):110-111
中国的报刊时评虽然已经蓬勃发展,但还不够成熟规范,存在着表达效率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对激情与理性合理尺度地把握,事实上,激情与理性就如同时评写作翱翔的双翼,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3.
“不缺信息缺观点,不缺新闻缺时评”,成了我国众多主流媒体面临的尴尬现状。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中,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燕山 《新闻前哨》2008,(6):60-61
随着电视、网络媒体、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报刊评论遭遏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众强环伺的情况下打开新局面,已经成为当前十分严峻的话题。而作为报纸的灵魂与旗帜,时评首当其冲。时评作为报刊的主打歌唯有迅速亮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报社立于不败之地。而做大众话题的设置者和引领者也将被提上报社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只有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符合受众需要,引导舆论走向,成为信息时代的意见领袖,报社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时评兼有新闻和评论的特点,必须在保证依据的事件和话题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形成恰当的情感判断,在以事究理、依理评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理性判断。时评的吸引力、说服力和竞争力取决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较之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更显平易近人,较之新闻述评更能给受众以思考和启发。以情动人,激发情感共振,要充满激情、展露真情、彰显温情;以理服人,追求见解共鸣,要就事说理、依理说事、依事究理;协调情理,实现化合反应,要以理驭情、用情说理、情理交融。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受众意识。真正确立了受众意识,写作时评时就会努力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自2002年《南方都市报》开辟时评专版揭开国内报业时评竞争的序幕以来,一时间,时评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炙热景象。  相似文献   

7.
周怡 《新闻界》2007,(5):71-72
时评呈现出与新闻事件联系的紧密性或共生状态.平面媒体的时评走向品牌化与集合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向着超长或超短两个方向发展,超长时评是广播谈话与电视新闻评述,起短时评莫过于广播电视中的手机短讯时评;网络评论最富有创意的一面是受众的参与性以及连接空间的无限性,其中个人媒体的发展前景无限.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你好,明天》是人民日报在微博平台上的官方即时互动专栏,也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栏目自开设以来,坚持每日发布一篇原创时评,其单篇时评的转发量、评论量以及话题关注度均居于微博榜首。栏目始终把握正确定位,坚定创新传播理念,不仅多次获得人民日报社"好新闻奖"和"年度精品奖",更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其权威发声,理性引导的传播理念,图文并茂,互动沟通的传播方式,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的热点内容成为《人民日报》官方媒体的重要补充,也使其成为官媒线上微平台的代表栏目。本文将以此栏目为例,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闻时评栏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玉柱 《编辑学刊》2023,(2):101-105
纸质期刊曾是传统阅读时代的宠儿,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纸质期刊的读者流失严重,市场大幅度萎缩,盈利能力急速下滑,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出现了一些期刊停办的现象。文章以大众类期刊为例,探讨其衰落的主要原因,分析所面临的困境和机遇,从而探寻其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路径,以期以小见大,促进期刊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一种时尚在媒体出现,那就是以时评身份登场的新闻评论版面,其在媒体的发展态势,用诗人岑参的这一千古名句来形容,实在是恰如其分。应该说,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风靡媒体。《新京报》、《广州日报》、《青岛早报》、《珠江晚报》……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既有各级党报,也有都市报,全国众多媒体以各自的方式开办了时评类版块,且这些版块大都处于二、三版等十分重要的位置。令人鼓舞的是,时评类稿件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其影响力也愈…  相似文献   

12.
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是中国网络媒体最具代表性的原创评论栏目.该专栏致力于打造人民的话语平台,被誉为"网上第一评".本文对2007年全年<人民时评>的文章作了调查分析,以展示其作为公民话语平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时评,顾名思义,就是因时而评、合时而著的新闻评论。如果把时评的蓬勃发展以版面化和显要化作为显性标志的话,时评的快速成长期是近十年的事。1998年11月初《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问世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为王的时代。果不其然,2002年《南方都市报》拿出几个版面做时评版,因其影响力与操作思路方面创举而成为时评界的翘楚。从彼时始,时评在一些纸媒体上风生水起、攻城略地,刚开始这个模式很多人是质疑的,说这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但目前看来,这  相似文献   

14.
赵烽 《新闻三昧》2008,(5):32-33
近些年来,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在社会上得到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那么,新闻时评有些什么功能、特点.写作时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  相似文献   

15.
广播,从其传播介质特征说,是以声音实现传播效果.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突出以话传神、以听动心的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聆听有思想的新闻"这样广告式的语言强调其新闻与传播的特征,可见受众不但要"听清楚"新闻,还要从新闻中"听出来"思想,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让受众"听明白"观点.听觉的要求首先是悦耳,其次是赏心,让点睛的话语赏心悦耳,也就成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如何做到赏心悦耳,写作时如何考虑让听众"听明白"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盛兴"的热言时代,本文主要分析在这样的热言时代下,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相互关系;并创新性地引入"公共话语场"概念,从理论层面探析在第三次时评热潮的头一个10年里,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话语权的实现搭建话语平台,公民又如何通过时评这一言说文体表达其话语;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对如何更有效地让公民通过时评最大限度实现其话语权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朱国良 《新闻实践》2006,(11):50-50
关注社会,分析社会,引导社会,对热点新闻、重要新闻进行深度开发,提高思想的“附加值”,这是一张报纸思想高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言论要把握时代脉搏,引导社会生活,给人精  相似文献   

18.
传播话语在公共事件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一些涉及公共利益事件的报道中,我们的传播话语仍是"宣传"的语言体系。宣传话语在危机时代不利于权利的表达和问题的解决。媒介需要构建公共话语。  相似文献   

19.
2005年8月,重庆天气正在酷热中“冒火”。与此同时,我的一篇章也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中小小地“火”了一把,这就是发表在重庆日报2004年5月18日的时评《“越位”与“缺位”》一,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评论类)。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是人类生命中的必经之路,一般主要指女性更年期,在更年期时表现出来的种种症状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本文主要探讨大众媒介在更年期话语演变的过程中,如何影响了更年期概念的叙述和判断,使得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形象遭到夸张和妖魔化,同时,媒介带来的话语导向又反过来影响了女性意识的再构建。本文意在探讨在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女性意识的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