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容和要求1.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掌握这几种图形的主要特征,并相应找出生话中的有关物体。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情况分析教小班幼儿辨认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计算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是:1.几何图形结构的分析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幼儿容易失去兴趣。2.用比较的方法分辨出两种图形的外形差别,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复杂、困难的。实践研究表明,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不仅可用视觉感知,同时也可通过触觉(手摸)并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这些撕贴画展现的是孩子们在户外玩球时的热闹场面,是我班幼儿用撕纸的多种方法撕出的他们玩球时的青天彩瞬间。我们主要用的撕纸方法有三种,按其难易程度排列为: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一声声"老师,我不会撕……""老师,我撕破了……"我就知道,孩子们在撕纸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中班学期初,孩子们初次接触撕纸活动,觉得既新奇,又有趣,动手能力、主动力都被调动了起来,但效果并不乐观,起初几次撕纸活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感到很困惑,看着孩子们对撕纸活动欲罢不能的样子,我认为对撕纸活动的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认清几个误区1.撕纸活动不是单纯的玩纸,拿纸撕着玩,而是要用手撕出物体的简单形状和轮廓,是一种手的精细活动  相似文献   

4.
撕纸画是一种选用各色彩纸,通过手撕、粘贴的办法而完成的画。撕纸画装饰性强,新颖别致,能表现出诸如剪纸、剪贴所不可及的独特风格。撕纸画很适宜幼儿制作。一方面,幼儿喜欢手工,喜欢撕撕贴贴。另一方面,撕纸画简单易学,操作时不需动用小刀、剪刀,没有任何危险性。“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幼儿通过撕纸、粘贴过程,可以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性,训练手脑并用的能力。当他们  相似文献   

5.
(一)孩子的经历各不相同,个性品质也各不一样,但每个孩子都是有创造潜力的,我们的责任是应当细心地去发现它、培养它、发展它。如我园有个孩子叫肖平,他平时很少讲话,也很少与同伴一起活动,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也似乎不感兴趣。一次,老师发现他独自在撕纸,就引导他撕出许多形状、大小不同的纸片,又把这些纸片拼成熊猫、竹叶、扫帚、草地等图形,编讲故事“讲卫生的熊猫”。一次吃点心时,老师又发现他蹲在小椅子前摆弄着饼干,原来他正在利用这些动物饼干编“捉迷藏”的故事呢。老师赞扬他,并鼓励他讲给别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要求: 1.继续教会幼儿用目测的方法和对称折迭的方法剪出简单的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2.教会幼儿用自然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 3.能正确使用浆糊,保持作品的整洁。二、教学准备: 1.剪刀每人一把,彩色纸(黑、红或绿)、浆糊、抹布××份。 2.范作蟹壳男、女娃娃头。  相似文献   

7.
小班的第一次撕纸课,我让幼儿随意撕纸后再学撕面条。我说:“比一比,看谁撕的面条又细又长。”孩子们非常认真专心地撕着,有的幼儿把撕下的纸面条摆放得整整齐齐,可有的幼儿却把撕下的纸屑满地乱丢。看着满地的纸屑,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时,冯佳小朋友说:“老师,我们把面撕好了,等会儿您煮了给我们吃啊!”我灵机一动:嗨,有了!就马上接着冯佳的话说:“好,你们把面条撕好了,老师这就煮。”我把圆凳翻过来当炉灶,把盒子放在上面当锅,对小朋友说:“锅里的水开了,快把面条拿来煮啊!”这一下  相似文献   

8.
锦囊妙计     
撕纸游戏 溶溶有个坏毛病,看书的时候喜欢撕书,刚买的新书,还没看几天,就已经支离破碎了,跟她说也没有什么效果。书上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手部动作刚刚发育,撕书能够训练他们手部动作。于是,我就干脆把撕纸变成一个游戏,给溶溶准备了很多废弃的报纸,她想撕的时候就让她撕。一开始只是无目的地撕,纯粹是满足她撕纸的欲望,后来慢慢地教她撕一些图案或者形状。在撕纸游戏的时候已经撕得过瘾了,看书的时候,溶溶就不再撕书了,而且也发展了她手指的动作,一举两得。 溶溶妈(海南)  相似文献   

9.
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感知、认识长方形、椭圆形,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和相似物体。 2、培养幼儿认识图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图形乐园”,准备两只小猴子(小猴身穿图形花衣服)。 2、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纸片和磁铁拼板,每人一套。  相似文献   

10.
<正>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撕贴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对小班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来说,撕纸技能是不局限的,只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向前向后对立地撕,并把纸撕下就是小班幼儿学习撕纸的方法,但这必须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幼儿愿意动手进行撕纸活动,所以激发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仅让幼儿这样练习,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会很快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撕纸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拼板(3~4岁)     
目标练习5以内点数,找出一样多,制作材料圆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水彩笔。制作过程1.在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纸上,分别画出两种数量相同的物体并涂上色。2.用彩色不规则分割线将两种物体划分开_3,沿分割线剪开。4压膜玩法1幼儿任取一张卡片点数出物体数量_2从剩余的卡片中找出数量、缺口形状与之相一致的卡片3拼摆两张卡片,将图形复原。拼板(3~4岁)@沙春荣  相似文献   

12.
杨阳 《幼儿教育》2003,(3):24-24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附幼的王老师教的是中班,我们趁小朋友休息的机会去她教的教室看环境布置。在作业展览栏里,几张幼儿的美术作业吸引了我。王老师介绍说:这是幼儿的涂色练习。老师课前也在幼儿作业纸上画好三个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在课堂上练习涂色,要求涂得均匀、细致,并把图形涂满。这样一来,这次作业不仅是一次美术作业,也是一次计算作业了。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涂色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仔细地感知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孙镜倩 《教育导刊》2007,(11):38-40
设计意图《问候舞》这首曲子的特点在于:每一段旋律中尾音出现的次数各不相同,而且尾音的节奏都有变化,有长有短,完全没有重复,这对于幼儿理解记忆乐曲有一定难度。所以设计活动时,教师采用以下几个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便于幼儿观察理解的学习策略来突破这一重难点:一是根据音乐内容设计撕纸的动作,引导幼儿听音乐撕纸,听到几声"(口当)"就撕几下,同时根据"(口当)"的长短来撕出相应长短的  相似文献   

15.
尤峰 《学前教育》2005,(12):29-30
图形认知能力指的是对具体形象信息的理解能力,如理解什么是圆形、理解图形的方位关系等。《俯瞰小城》是图形认知类的游戏,主要是发展幼儿对物体之间方位关系的理解能力。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地图,让幼儿对照地图  相似文献   

16.
我在小班的计算教学中,进行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尝试。我是这样复习4以内数数的: 一、重图数数出示一张图片,要幼儿说出图片上各种物体的数量。图片上画有两架飞机、一裸柳树(只画出半棵)、三棵桃树,桃树的两边各有一只熊猫,一大一小,小的蹲在一块石头上玩;池塘里有四只鸭子,一大三小;草地上有四朵花,一朵大,三朵小。我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启发他们尽量使自己的观察与同伴不一样,自己所数的数也与同伴不一样,鼓励幼儿敢于创新。如图上一棵柳树,三棵桃树,也可数成四棵树,一棵柳树只画出半棵,要仔细观察才能回答。又如两只熊猫,也可数成一只大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分类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小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班幼儿的分类操作需要建立在正确感知物体形状及颜色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近期在主题活动"图形乐"实施过程中,班上幼儿已通过配对游戏、沿着图形走等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也积累了一些色彩方面的经验,我利用"乐园游戏"这种幼儿乐于参与的户外游戏形式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分类,以  相似文献   

18.
目标1.复习巩固对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2练习图形配对。3.进行图形镶嵌。制作材料硬纸板、彩色纸。制作过程用硬纸板做成幼儿熟悉的水果形状。在上面画出不同形状(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的图形,将其挖空。将挖下的图形粘土小硬纸条(便于幼儿取放)。玩法1幼儿通过触摸,感知图形特征。2.将图形镶嵌在硬纸板上相应的缺口处。图形找家(3~4)@李娜  相似文献   

19.
活动构思   本活动旨在尝试让幼儿用美术的撕、贴、画技能,把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自己和同伴表演节目的影像,通过艺术加工,再现并保留在活动室的墙壁上,让大家共同欣赏。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旧报纸撕出各种简单的图形,并能用撕出的图形拼贴出人物的动态。   2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装饰衣服、添画五官。   3培养合作意识,能愉快地参与撕、贴、画活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外形特征,知道人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黑色底纸 (旧报纸制成 )、水粉画颜料和工具、浆糊、抹布。   3将…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根据中班计算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从他们的实际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采用了教学游戏的形式,收到了较好效果。如在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五种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我扮熊猫妈妈,小朋友戴上小鸡或小鸭、小猪、小兔的动物头饰,听着乐曲,学着各种动物的走姿到熊猫妈妈家作客。幼儿非常高兴,认真地等着和“熊猫妈妈”一起玩。我首先出示用五种几何图形组成(有小燕子、柳树、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