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主谓谓语句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句式,也是语法学界早就描写到了的一种语言结构。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从而研究这种语言结构,还是近几年的事。那么,什么是主谓谓语句呢?主谓谓语句就是马建忠说的“凡有起语构词而辞意未全者”的结构作谓语的句子,也就是陈承泽说的“以句为说明语”的句子。再说清楚一些,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句结两里包含了大,小两个主谓关系,即全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主谓关系以及充当全句谓语的主谓词组中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因此,  相似文献   

2.
许多古汉语著作都谈到“主谓结构加‘之’字”的问题,认为这是古汉语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也谈到这个问题。高中第一册中《师说》一课的“思考和练习”说:“之”“用在主谓关系中,表明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  相似文献   

3.
读了张俊同志写的发表在《语文函授》一九七七年第八期上的《〈捕蛇者说〉中的几个文言虚词》一文,我们深受启示,为了互相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想就主谓之间的“之”字的用法,谈点看法。关于主谓之间的“之”字的用法,张俊同志是这样论述的:“‘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其成为复句的一个分句。”主谓之间用上了“之”字,作为句子的独  相似文献   

4.
主谓谓语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陈承泽提出“得以句为说明语”(见1921年《学艺》第二期)的看法以来,许多汉语语法论著都详略不同地对主谓词组作谓语这一句式作了论述.到目前为止,正象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对这类句子的存在“已经不再有人反对了”.就连主张对多项名词性短语作线性分析的范继淹也在《多项NP句》一文中承认“主主谓”的分析法“从研究角度看,不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中,主谓词组可否作句子成分?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用句子形式主语和句子形式宾语的地方,在上古汉语里用的是名词性仂语,而不是句子形式。”(《汉语史稿》中册396页)又说:“包孕句  相似文献   

6.
主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谓语句。本文讨论主谓谓语句可以转换成其它句式的几种情况,及其转换的条件。例如:A 句“小王个子高”可以分别转换成 B 句“小王高个子”或 C 句“高个子小王”。本文在讨论时只谈 A 句式转换成 B、C 句式,而不考虑 B、C 句还原成 A 句式,所以称为单向转换。为行文方便,用 S 代表句子的主语,S_1、P_1分别代表谓语主谓词组中的主语和谓语.S+S_1P_1代表整个主谓谓语句。  相似文献   

7.
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极为相似。两种句子从形式上看都是“主||谓 主→谓”。多年来,语法学界对此有些探讨,各家所编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或浅说辄止,或合而为一。我们试图集中展示出两种句型的特点,进行辨析以供参考。虽然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结构顺序相同,结构成分相似,但表达的意义不同,因而分属两种不同句型.请看:(1)我请求他给我讲解。(2)我知道他来了.这两个句子的结构相似,都有两个主语,两个谓语,但仔细分析,并非相同,实质上其结构形式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一 李新魁教授在他的《汉语文言语法》一书的词类活用一章里,对谓语和宾语的特殊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这个论述是精辟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补充之处。我要补充的就是,一个句子是一个整体,换句话说,即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抛开句子的主语而不顾,单纯去分析谓宾关系,就不利于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不利于分析这个句子主谓宾之间特殊关系的形成。因此,我认为在分析古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谓宾关系时,不能抛开主语而不顾。这正是本文要谈的古汉语中主谓宾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古汉语中“之于”句式的图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以下简称《古代汉语》)在说明介词“之”字的用法时,说“有时侯,不是在主谓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里,一个主语加上一个谓语,中间用“的”字连接的结构,吕叔湘、朱德熙称之为“主渭短语”,陈宁萍称之为“名词化小句”。古代汉语也有类似的结构,中间起连接作用的是“之”字。从古代汉语这类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采用“主谓短语”说,那些中间不用“之”字连接的主谓结构则称之为“主谓小句”。 古今汉语主谓短语有对应之处,也有不对应之处。其对应之处,我们以现代汉语为参照标的。古代汉语的素材主要见诸先秦两汉的古籍,引证的书目除《周易》、《尚书》按惯例称《易》、《书》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之’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但它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种是用在主谓关系中,表示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这种用法通称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下简称“取独”,——作者)另一种是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的倒置。这两种情况下,‘之’仍是结构助词,但不能译为‘的’……”这两种特殊用法的“之”是不是如上所说“不能译为‘的’”呢?我看大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先看例子。《汉书·魏豹传》里有这样一个句子:“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救魏”颜师古注:“楚遣项它,齐遣田巴”。这实际上是把两个句子(如颜师古所注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句子。这是古汉语里一种修辞手法,叫“并提”,有的叫“分承”,也有的叫“合叙”。这种修辞手法也可以说是在一句中同时表述两件相关的事。它的好处是可以使文辞简练,句子紧凑,因而常被古人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在中学文言文里也能遇到,例如: 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意思是“句读之  相似文献   

13.
一主谓结构在一定条件之下可成为独立的句子,倘在主谓结钩之中加上一个“之”字,就不再有作为独立句子的可能性了,所以现在一般文言语法书说这种“之”字的作用在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如: (1)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3)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孟子·尽心下)“德流行”、“民多于邻国”、“武王伐殷”都是主谓结构,都有成为独立句子的可能性,但在主语、谓语之间加上了“之”字之后,就取消了它的独立性,它们分别是所在句中的主语、宾语、分句。吕叔湘先生对这类结构所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兼语式”,就是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兼语词组是由“宾语兼主语”这种成份构成的一种词组。(黄伯荣《现代汉语》)如“请他来”,“他”是兼语,是“请”的宾语,兼作“来”的主语。从整个句子角度来看,兼语句有两个谓词,后一个谓词可以同前一个谓词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下面的句子,是现代语法学界公认的兼语式: (1)你叫他马上来。 (2)大家选他当代表。 (3)他有个妹妹在大学念书。 (4)我请你写一篇文章。 (5)这件事使我非常着急。 (6)班长命令我们开炮射击。这种句式是古亦有之的。在我国先秦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句子通常有主语和谓语。主谓短语具备了主语和谓语,本来就具备了句子的资格,但是当它"包含在别的句子里面时,暂时失去这个资格"(吕叔湘《文言虚词》第4页),这就应该在主谓之间加一个"之",此谓之取消主谓短语的句子独立性。譬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相似文献   

16.
0.1主谓短语充任补语的句子是汉语包孕句的结构形式之一。这种句子的显著特点,是由两个主谓结构构成,其中一个包孕在另一个之中,中间有形式标志“得”(De)。如果用“S1+P1……”代表母句,“S2+P2”代表子句,全句即“S1+P1+De+S2+P2”。下面从三个方面讨论这类句子:(1)主谓补语的表义作用;(2)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在主谓间使用的频率很高,其意义和用法又很复杂,而中学教材中多数未作注释,少数则简单地解释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给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试就中学教材中“之”字用在主谓间的几种形式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8.
现在比较流行的,尤以郭锡良、唐作藩等编著,王力、林焘校订,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古代汉语》教本,一般都把《左传·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两个“而”当作连接偏正结构(状中)(见郭·唐本《古代汉语》上册337页)的连词。本人认为:这个句子中的两个“而”是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连词。要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整个句子的结构。首先,从“一鼓作气”的结构谈起。“一鼓作气”是一个大的主谓结构,其中主语“一鼓”是个动词性的偏正词组,谓语部分是个小的述宾词组。主谓间,谓语对主语“第一次击鼓”的情况加以陈述。接着,我们再来看“再而衰”的结构。“再而  相似文献   

19.
虚词“非”字常见用法之一,是用在判断句主谓之间,使整个句子表示一种否定的判断。例如: 管仲非仁者与? 《论语·宪问》 回也,非助我者也。 《论语·先进》 是非君子之言也。 《礼记·檀公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这种“非”字,在词性方面,有否定副词说和系词说,否定副词说者以为“它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系词说者认为它“是否定性的系词,是实词,不是虚词”(见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意义方面,有“不是”和“不”两种解释,而均以后者为极少数。翻译则一致为“不  相似文献   

20.
一、主谓谓语句的界定同主谓谓语句容易发生混淆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是主谓谓语句子,还是宾语前置句。如:①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仔细研究。②像这样的事情谁肯干。对于这类句子,有人认为是宾语前置句;有人认为是主谓谓语句。起初,黎锦熙、王了一、吕叔湘、朱德熙均持第一种观点。黎锦熙先生在《变式句的图解》一文中说“‘这个意思我懂’。在对话时只这一句,当然要照正规的说法为‘宾踞句首’”。研究这类句子,我们不仅要考虑语义结构关系,而且要考虑语法结构关系。“宾踞句首”之说,过于强调语义结构关系(施受关系) ,而忽略了汉语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