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指出山水写生以相机抓拍替代手工描画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对景创作”的涵义和方法,阐述提升对景创作意识对山水写生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写生是认识自然、感悟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艺术创作过程,是山水画创作的前提。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山水写生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注意解决写生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可染在写生中提出注重观察、对景创作、洋为中用这些有创新意识的写生观念,并且在写生实践中创造了“密林烟树”的画法,在光的运用和积墨法上也有新的突破,从而使他的写生作品将西洋近代绘画注重感性真实和对象个性特色与中国画的笔墨相融,颇具现代特色,为他的山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传统的中国画理论为主导,结合作者长期以来进行山水写生与创作的经验体会,阐述了山水画写生的目的、意义与步骤方法。同时,也阐述了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以及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构思过程、创作方法及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杨韦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4):135-137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研习中国画过程中,水墨山水写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水墨山水写生是借景抒情.水墨山水写生由于其工具、材料的特殊性,与其它画种的写生有着不同之处.要想较好地掌握水墨山水写生,应注意:明确写生的目的和要求;整体观察,有感而画;巧妙取景与构图、讲究笔墨技法.  相似文献   

6.
吕旸 《文教资料》2010,(5):96-97
本文首先就色彩归纳写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对归纳色彩写生作品的特点作了介绍和总结:其次就色彩归纳写生的两种表现风格进行详细论述,从构图、构形、构色三个方面分析色彩归纳写生的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最后就色彩归纳写生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和功用.以现代设计作品为例.分析色彩归纳写生的特殊意义.并指出,色彩归纳写生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为艺术设计和装饰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色彩归纳能力无论对于初探设计色彩的学生还是成熟的艺术设计师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砚边谈写生     
正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山水画兴盛的宋代,画家多善于观察自然、重视写生。他们的画重在表现生活中的真山真水。今天,写生已成为画家收集素材、锤炼笔墨的重要手段,也是美术院校培养学生必设的课程之一,它给中国画的创作注入蓬勃生机,也带来无限发展的可能。我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更痴迷于笔墨挥洒、物我两忘的写生状态,写生成为我从临摹转向创作的桥梁。在写生经历中,我面临的挑战从未停止,对它的思考也从未间歇。粗略想来,有以下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8.
写生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创作源于社会生活,写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本文试从写生的特点,结合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写生论、写生方法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等方面论述了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画山水写生实践教学分析的方法,突出分析山水写生如何心物交融,如何表现物象不似之似,如何植根于民族文化母体,如何启迪笔墨创新灵感。它优化了写生实践教学的全程理论指导,有利于学生奠定浓厚的文化艺术理论基础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美、凝炼美,强化美感意识,开发艺术创新潜能,使山水画写生作品更加趋于对自然景观的提炼与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水墨园林》是苏少版《美术》第12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精选了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两幅《谐趣园》,一幅是对景写生.一幅是据写生重新创作、都是为了表现颐和园湖外有湖、园中有同的和谐之趣,对景写生.以概括的方法有机地表现了客观对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写生在当代山水画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创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好地接近自然,感悟自然,这就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前提;而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交替进行,又使它们相互促进,这又使山水画写生为更好地进行创作提供了可能。但是写生与创作之间又有很大区别,它与创作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但又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是郭熙对山水画创作提出的一个美学命题,它要求山水画“体道”,表现自然对象全幅生动的气韵,强调形神兼备,创造意境,技法上要求笔墨浑融,虚实结合,从而表现大自然的生命精神,创造山水画的美。  相似文献   

13.
郭煕的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师法造化,真实探索自然山川的奥秘,对中国山水画观察、表现自然的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溪山楼阁图》,将宏伟奇险的山川景象和精工之极的界画楼阁融为一体,表现出画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皴法、树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艺上,对前人的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变革。山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雄伟壮观;杂树表现丰富,层层推远;楼阁一笔不苟,井然有序;留白连天接水,上下呼应;设色古雅沉稳,层次分明,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北宋山水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郭煕提出的"三远"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他对中国山水画作出的最大贡献。"三远"不仅科学合理地结构了画面的布局形式,而且还指向了一种精神的追求,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西方风景画和传统中国山水画,是不同的两种绘画样式,构建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审美取向上也有不同。在油画风景创作中,吴冠中他既取西方油彩之优———色彩,及西方的现代观念,也取中国山水之精神,博取中西之长,融成一家之言。在吴氏对于油彩的"翻新"中,他以"移花接木,移山填海"的创作方式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他将中国山水中的观察方式和创作观,饱游沃看,面面观;中国山水的拉大法,拉近法等以虚实来营造空间;以及山水的人格化等等这些中国山水精神带入到油画风景的创作中,与西方油彩中最本质的———色彩及现代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吴冠中独特的艺术语汇。吴先生不囿于师承,不屈于风尚,"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追求情感的表达,书写了他独有的艺术标格,明示了吴先生对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渗透,成就了异于"他者"的吴氏油彩。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写生是画家贴近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最为直接的手段,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除了认真学习传统技法以外,还要注重写生.  相似文献   

16.
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开辟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在古今中外山水风景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机无限的景象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7.
先秦两汉绘、刻艺术孕育着的自然山水因子,从以人物为主的背景和陪衬中剥离出来,进而形成为独立的山水画,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山水题材与其它绘画题材的分离,分离之后的初创以及初创后的独立发展等程序.而顾恺之则是这一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油画山水谈     
油画山水是将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意识融入油画风景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画种。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具体从油画山水的哲学基础,油画山水的气韵和意境,油画山水的写生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该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自然观,在作画时奉行以小见大的宇宙观,以尺画显天地,在描绘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表达画者主观的内心世界。古代自然观以哲学性探讨为依托,以参禅悟道为主要形式展现。道以艺现,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囊括于艺之中并显现出独特的布陈置势,画道之理。中国山水画在全景式构图中通过山川之势与“人间之味”的排列布局体现人与自然相和之意,于截景之中突出刻画山川之性营造气韵生动之境,山通情,人晓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地。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展现出千人千味,生机百生,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可观乾坤之景。  相似文献   

20.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招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