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兰芳摔盆     
佚名 《学习之友》2010,(5):40-40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过的戏里,有不少女人吃惊的细节,他都演得惟妙雌肖。为此,他曾呕心沥血,反复琢磨过。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布莱希特与梅兰芳两个现实主义大师,运用的戏剧手段却各有巧妙不同,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最基本特征是:主张演员和角色之间,观众和演员之间、观众和角色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梅兰芳是中国传统戏剧最具代表性最成熟的代表,这种传统戏剧同西方戏剧区别甚大-确实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3.
朱文娟 《今日教育》2013,(11):70-70
冯忠方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谈梅兰芳,说梅兰芳一生都坚持一个对艺术的态度,就是:“说我孬者,乃我师也。”梅兰芳拿手戏是《杀惜》,每次都爆满,大家听完之后,喝彩声不断,因此,梅兰芳演这出戏比较多,演完之后,他都是问观众对这出戏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相似文献   

4.
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家有一条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凡拜他为师的,跟他学艺的,不论子侄亲友,徒子徒孙,都要先接受这“八字祖训”的教诲,然后再说演戏的事。  相似文献   

5.
数学史上许许多多的大师,似乎都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这让普通人望尘莫及,除了对这些天才仰慕之外,都会慨叹自己的资质平平或天生愚钝.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这些数学大师日常生活中在记忆上的表现有时却使人感到意外,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糟糕.而这些令人觉得有些“荒唐”的小故事,其实蕴含了他们记忆超常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梅兰芳     
近来,陈凯歌导演、众明星加盟的贺岁大片《梅兰芳》正在热映,影片讲述了一代伶王梅兰芳的传奇人生。在使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重回人们视线之余,影片本身也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本期将“梅兰芳”作为关键词,为大家解析相关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京剧的发展离不开众多艺术家的改良和推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将京剧带到海外的并掀起一场“京剧热”的梅兰芳。梅兰芳的美国之行不仅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还旨在展示中国国民的形象。本文根据1930年美国报刊对梅兰芳访美演出的评论,考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观众对中国的看法,解构其中隐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话语。本文认为美国观众眼中的梅兰芳是台上传统的女性化形象与台下现代男性公民形象的辩证统一,既满足了美国人对中国的东方主义凝视,促进了京剧在美国的广泛传播,又冲击了美国人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改善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正确有效地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教将近20年.一路走来,少不了坎坷。每当泄气、倦怠、失去信心的时候,总会想起梅兰芳学艺的故事。梅兰芳年轻的时候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绝收留。但天资的欠缺并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跟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  相似文献   

9.
林革 《课外生活》2010,(7):44-45
有一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院长的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很特别,说话的人声音压得很低:“请问院长在么?”“很抱歉,院长出去了。”秘书答道。这时,电话并没有挂断,那个人明显有些犹豫地接着问:“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  相似文献   

10.
梅葆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被父母宠爱,父亲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次,六岁的梅葆玥随父亲外出吃饭,在餐桌上看到一盘自己最喜欢的垆肉丸子,因为菜放得离自己太远,她就站起来,伸着筷子去夹菜,身材矮小的她,费了好大的劲,依然夹不住那道菜,急忙向父亲求助.  相似文献   

11.
魏尊 《小读者》2012,(6):8-8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从小就失去父母,童年十分凄苦。后来.他跟随老师学京剧.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小就没有像许多孩子那样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因此.大伙都说他是苦水里泡大的。后来,他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但是,尽管生活好了,可是,梅兰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疼爱孩子并非体现在生活上的满足和给予.更应在心理和人格上进行塑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因此,梅兰芳不仅在社会上大名鼎鼎,而且,在家中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父亲。  相似文献   

12.
13.
健忘的章鱼     
王磊 《初中生》2011,(6):44-45
海鳗是章鱼的天敌,这种深海杀手常常出其不意地对章鱼进行攻击,然后以极其凶猛的方式将章鱼活活吞进肚里。  相似文献   

14.
健忘的母亲     
张丹 《良师》2011,(4):27-27
“我忘记了……”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我仔细地回忆,过去几十年来,母亲究竟都忘记了一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叶兵 《教育艺术》2006,(2):38-38
应当感谢张绪武、梅绍武二位先生。他们联袂主编的《张謇与梅兰芳》向人们展示了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这些史料,记录了20世纪初一位中国名闻遐迩的爱国实业家,同一位中国最具盛名的京剧艺术蒙之间的忘年之交。这段史实,这段佳话,足以填补20世纪初京剧艺术发展史上一块空白。  相似文献   

16.
健忘的老师     
早自习时,张健忘老师从后门走进了自己班的教室。张健忘:怎么这么吵?谁是这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0,(9):43-43
墨尔本一名妇女在家中搞大扫除的时候翻出一张去年买的乐透彩票。她打电话查询了一下,没想到竟是当期头彩得主之一,可以分得澳币25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健忘的画眉     
佚名  毛国锋 《少年读者》2008,(11):25-26,38
那天,我刚刚走进滨河公园,便听到从小树林中传出了画眉的叫声。循声走去.我看见一只画眉正在花坛里跳来跳去。我仔细观察.寻找它腿上应该有的细索,结果没有看到。啊,这是一只逃出樊笼的自由鸟儿。它自由自在地.一会儿跳上月季的花枝,扬起头来歌唱一阵,一会儿又跳进草丛里,尾巴一翘一翘,向我张望。它那得意的神态,确实招人喜爱。  相似文献   

19.
20.
“我的老师记性可好了,整本书都能够背下来!”“我们的老师记性更好,开学不到三天,就记下了全班同学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