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类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富个人化和情感化的一种文学体裁。刘基一生有着丰富复杂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体验,这些必然在诗歌中得到鲜明的体现。从刘基怀乡诗入手,探讨刘基家园情结产生的根源以及乡思、乡愁和家园情结所反映的人类的自然本性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种种压力,使得怀旧成为现代人疏导精神压力的重要途径,怀旧文学也自然成为当下文学的新势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古文明的传统农业国家,土地与每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乡情结与童年梦忆也自然成为当代怀旧文学书写的主旋律。当代作家通过个体怀旧书写,带领当代都市人寻找现代社会缺失的美好:自在的生活、朴素的情感、美好的人性等。  相似文献   

3.
王鼎钧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他少时因战事离家,有着"历经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经历。从逻辑层面上看,对兰陵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取、对兰陵现代文化的自觉接受、对兰陵民俗文化的深刻体悟,铸造了王鼎钧心中深沉的兰陵"家园情结",从而对中国的怀乡文化进行了提升。从历时与共时交汇的角度看,王鼎钧作品中深沉的兰陵"家园情结",昭示了兰陵文化"融会南北、综合创新、多善为学、热爱故土、勤劳善良、惜情重义、礼仪繁丰"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5.
特殊的经历孕育出林海音的女儿情结,它指称寻求庇护与娇宠的女儿性,它具体表现为空间自闭的恋家情怀、怀旧伤今的孤儿情结和顾影自怜的性别认同趋向。女儿情结使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停留于泣诉和哀求,对男权文化所规定的传统女性角色表现出难以割舍的亲和,但它也使作家的创作超越了直接的功利目的,注重对情感性灵的真诚抒写。  相似文献   

6.
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是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反思民族历史、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表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寻根文学作家们受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自主情结”的驱使,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7.
张承志的文学审美,明显的有一个文化历史情结,即对回族的寻根与认同,对哲合忍耶宗教的倾心;张承志创作的基调和母题,是寻找苦难,探寻生命意识并企望自我的超越;张承志受儒家文化思想的浸润,他的中后期创作,有一种形而上的思辩,有强烈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黄佩华的系列小说构成他所特有的桂西北叙事,成为壮民族生存状态与历史的形象记录,其小说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小说特征,他的创作来自于深刻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本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9.
唐诗中吟咏李杨题材的作品约120首,而张祜关于这一题材的作品有近三十首,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约有三端:一是反映李、杨之间真挚的爱情,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描写开元、天宝时期宫中的节日和戏剧表演,突出当时繁华热闹的场面,表现自己的盛唐情结,同时也透露出对统治者奢侈享乐、注重享受,忘记国家隐患的忧虑;三是叙写宫廷中的奢侈生活,批判了玄宗皇帝得意忘形之态,描写了杨妃及其家族得志猖狂之形,对宫廷生活的暧昧之处也有所揭露。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受公共政策研究思维和视角的局限,教育政策研究多从"精英立场"出发开展研究工作,没有体现出教育政策的特殊性,忽视了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而教育政策自身的特点、政策与文化的关系等,为教育政策研究提供了从"精英立场"到"草根情结"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现代社会,尤其需要开展具有文化敏感性的教育政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当代文坛“新历史主义”小说流派的叙述,主旨是消解社会性、消解意义,总的目的是解构历史。陈忠实《白鹿原》的叙述,主旨在于瓦解掉了权力话语具有决定论色彩的历史观,将历史的各因素看成一种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关系,偏重对历史的文化性阐发,并重构了历史过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清初思想家颜元对当时空疏的学风进行猛烈批判,力排宋学、汉学,主张习行,从实事实物中求道,但因其自身气质性格及所凭藉思想资源都来自传说中的三代,使得他在拿起批判的思想武器的同时又过于泥古而不知变通,无法突破旧有思想的桎梏。这或许正是颜元以及与他同时代士人们所难以摆脱的文化宿命。  相似文献   

13.
正受传统观念和历史资料的局限,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赞美农耕民族与农耕文化,甚至把游牧文明作为农耕文明的对立面加以看待,从而导致总体上对游牧民族与游牧文化的研究重视不够,评价较低的局面。王绍东教授的专著《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力图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站在民族平等、文明各有所长的角度研究问题,对战国秦汉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  相似文献   

14.
山东诗人王耀东以其乡土诗创作而闻名。在《在历史的眼睛里》、《失去的彩韵》等九部诗集中,作者王耀东惬意地进行着他的精神返乡之旅。然而,他的诗细微之处却传达出一种对现实乡土的最终疏离的无奈之情。在回归/疏离二元对立的态势下,在现实与理想默默守望的文化张力中,诗人描绘与揭示了当下人们的精神困境与困惑,构筑了在满足与失望的空隙被"悬置"的人们的群像。  相似文献   

15.
"文明湖北"是湖北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其目的是要把荆楚儿女造就成有修养的文明人。由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性试金石,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所以"敬老风尚"可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敬老风尚"历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在"文明湖北"建设进程中,应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孝文化传统,从思想、制度、法律、政策、机制、舆论、教育等多方面大力营建"敬老风尚",让和谐的文明之花在荆楚大地蓬勃开放。  相似文献   

16.
远古神话周穆王与西王母昆仑之会,在跨越自然空间的"心""物"交感中,孕育出中土与西域心心相系的古老的"历史情结";又以人的"文化的超机体因素"超越自然生态的"种内关系",而且大胆实施空间创造,把纷繁复杂的现实因素转化为"柔远能迩"、"和远又和近"的空间思辨;同时在"心"随"物"(自然空间)游中,展开对自然的诗意想象,以生命的执着冲破内心孤独,努力践行追求和谐、统一的空间行为,从而在"原生态自然"中编织了关于中原与西域不可分割的"生命"之链,升华了"历史情结"。  相似文献   

17.
舒伯特<小夜曲>开头部分钢琴伴奏所营造的回声效果,是创作者精神气质上"自恋"的一个鲜明表征;歌词中对爱的热烈追求及感伤迷惘,意味着创作者对极端个人的自恋主义的摆脱;<小夜曲>后半部分,焦急、渴望、冲动的曲调,使生命在"忘我"中与宇宙融为一体,衍化为充斥于天地之中的"大美",象征着创作者对自恋情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冷山》是与《飘》齐名的美国南方小说,这两部作品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战争和爱情为主线,两个女主角都在乱世中找到真爱,然后分别,重逢,再分别,从上层社会的淑女变成勇敢坚强的成熟女人。两部小说中都充满了浓厚的南方情结。就其中的家园意识和回归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南方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们对土地的眷恋在小说中的反映,以及战争的残酷和对生活的执着等这些互相交织的因素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以其独具的诗性魅力立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这种诗意源于她内心无法释怀的湘西情结以及蕴藉其中的浓郁的原始主义情怀,她把这种情结凝结成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少女形象,从而构成了小说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20.
舒伯特《小夜曲》开头部分钢琴伴奏所营造的回声效果,是创作者精神气质上“自恋”的一个鲜明表征;歌词中对爱的热烈追求及感伤迷惘,意味着创作者对极端个人的自恋主义的摆脱;《小夜曲》后半部分,焦急、渴望、冲动的曲调,使生命在“忘我”中与宇宙融为一体,衍化为充斥于天地之中的“大美”,象征着创作者对自恋情结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