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一直以来,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内在属性。纷繁宇宙变化无常,大千世界世异时移,改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文化场域,不变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创新的不懈追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的一种核心观念——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传播关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与执政合法性维护相统一的思想,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政党存在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既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组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创新能力与工作本领,更要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时代内涵、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基本途径等方面全方位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进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两种生产理论的实践在我国人口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人口政策对我国人口红利产生了影响。另外,意识形态对我国人口政策也起到了影响。在社交媒体中的社会舆论对现今社会意识的影响越来越重,甚至对整体的政策制定都带来了影响。因为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对于社交媒体的把控越来越重要。社会舆论在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加具有民族凝聚力,才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6.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因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是政党权威合法性的重要资源.两者须臾不可分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消除意识形态领域中"左"和"右"的思想倾向给执政党带来的合法性危机,邓小平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着手建构先进的意识形态,邓小平通过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执政合法性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是执政合法性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性是执政合法性的的活力源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样性是执政合法性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维护执政合法性的有效手段.从而既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社会主义在前进发展过程中,旧社会势力某种暂时复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的论断,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最近有人提出反对激进主义,要用文化保守主义代替政治激进主义,其根本目的是要消除主流的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温邓小平这个论断,对克服我们的麻痹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意识形态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科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它是在批判继承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它一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相对于一切旧意识形态,它具有全新的理论特征,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当代我国社会现实和科学分析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思想旗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科学把握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内容及建设全过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内涵及本质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它的理论基础;从其四个层面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它的生命之魂;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思想之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从提出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核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第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回顾和反思20世纪毛泽东思想传播的基本历程和历史路径,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也随之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背景、思想条件和广泛的现实原因。因此,我们要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分析了解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深化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中承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自由思想又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有机内核。在厘清民主与自由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将自由置于西方政治传统思想背景下解读,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民主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必须统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及依法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对广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对意识形态教育造成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内在联系,避免空洞说教,以知识教育为载体,以意识形态教育为灵魂,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和知识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正式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求,是应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危机的现实需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便体现了党重建文化领导权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合规律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根本的和基本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构建和发展其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实际上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其方法的运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政治合法性是人民对政权的一种内心的认可和服从态度。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功能品格对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是我国无产阶级政权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在发扬马克思主义历史优越性的同时,我们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在当前遇到的现实挑战,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是维护我国无产阶级政权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要在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担当起自身的使命,必将奠定在其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基本途径,大学生自我教育与修养是其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自身修为、知识与道德、语言与行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群众路线是建立在对国情深刻认识和对时代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心理也在发生变革。如何在文化的现代化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推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