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前第一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遥感”的诞生,使得人类掌握了利用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地球客观而现实的时空信息、从空间高度分析并认识地球系统宏观变化规律的手段。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研究中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在遥感问世50年之际,在世界面临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挑战背景下,分析国际和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剖析空间对地观测的科学内涵和应用方向,对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让遥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4,(10):34-34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地球是一个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构成了有机的地球系统。该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对地球系统产生影响;反之整个地球系统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局部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生物圈的统治地位,那么人类活动究竟会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不仅是现代环境科学的重大前沿问  相似文献   

3.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在人们跨入空间城这一新领域。未来在空间城工作的人们,会像在地球上关注天气预报那样重视空间环境的预报,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空间环境一般是指距地面90~65000千米(约合10个地球半径)的“地球空间”。若从航天活动看,一般是指航天器环绕地球做轨道运动的空间范围。影响航天活动的环境因素有:太阳电磁辐  相似文献   

4.
关于测绘学科的新发展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渗透和集成,使测绘学科从原来只能利用测量仪器在局部地区获取观测数据发展为可利用各种星载、机载和舰载传感器实现对整个地球表面及其环境的几何、物理等数据的采集,从单纯提供静态测量数据发展为可实时、准实时地提供随时空变化的地球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5.
李鉴 《百科知识》2021,(10):4-9
在当前科学界最关心的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这三个起源问题中,最本质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问题.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否是适于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只有从太空探索中才能找到答案.人类进入太空,可以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宇宙奥秘,发现和利用太空资源,开展空间探测和科学实验.与此同时,伴随而生的以通信、导航、遥感为代表的空间应用和相关产业,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空间光学遥感器所经受的主要力学环境是在运载、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环境,尤其是遥感器所经受的各种振动载荷,它直接关系到遥感器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遥感器在空间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采用CAE技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进行动态刚度及动力学载荷响应分析,旨在考查空间光学遥感器抗外界干扰能力和运载、发射、试验过程抗破坏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光学遥感器具有较高的刚度,能够抑制动力学环境干扰,保持良好的动态特性,空间光学遥感器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成宇 《百科知识》2007,(4S):6-6
遥感技术集现代科技之大成,因为其中用到了很多领域的最新成果,无论是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是各种分析技术,都体现了现代科学的面貌。遥感卫星从空间观测地球,能够观察大量的地球信息,从而客观地反映各种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性。在近些年,人们已经拓展了遥感卫星的用途,最早用来观测气象,搜集军事情报,后来,又进行遥感资源勘探,如今考古工作也开始借助遥感卫星来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有关地球、地球资源及其各种自然作用的信息处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类信息称为"地球信息",大多可用遥感方法获取.对信息的需求实际上正在导致产生新一代的遥感系统.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家预测,2029年4月,将有一颗直径约30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36万千米。由于人们担心这颗小行星会在中途改变轨道,以至与地球相撞,因此科学家们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一个可怕的名字——阿波菲斯(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基于这种担心,英国行星学会和EADS Astrium公司共同发起了“阿波菲斯空间探索计划”,计划发射Apex探测器,解答阿波菲斯与地球的相遇将对其轨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自然 《世界发明》1998,(6):18-18
大自燕的威力在火山爆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地球内部喷射出来的灼热岩浆,可以覆盖良田、毁灭城镇,并且还使河流改道.对整个地球的气候环境都有所影响,尽管火山爆发对人类文明和植被有很大的破坏力,科学家们却认为这其实是地球自我降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人类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扬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嚣--地磁力飞行器.  相似文献   

13.
太空生物技术是指在地球环境以外的空间的生物技术。这种环境的特点之一是微重力(即通常说的失重)。在微重力环境中能够提炼出具有更高纯度和更高同质性的物质,这一潜在的可能性首先使生物技术专家们产生了在太空中利用生物技术加工高质量生物制品的设想。当然,这仅仅是微重力环境的有益应用之一。太空生物技术有着独特的发展前景。通常我们所说的“微重力环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从一般的物理概念上来说,“微”表示百万分之一。所以,顾名思义,“微重力环境”似乎应该是指其中的重力加速度只及地球表面重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1,(7):2+71-F0002,F0003
遥感卫星是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它们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探测。遥感卫星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也称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几种类型。下面就是一组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假色图片,图中的地球如调色板一般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15.
《百科知识》2011,(8):70+69-F0002,F0003
遥感卫星是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它们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探测。遥感卫星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也称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几种类型。下面就是一组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假色图片,图中的地球如调色板一般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16.
1 顺应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形成纵横交错的资助体系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我们目前唯一生存环境-地球的基础科学.地球科学通过对塑造地球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地球深部内层和日地空间等)的过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加深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并应用这种认识去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优化和灾害减轻等重大问题.一种基于行星地球的科学议程为人们所共识,包括对地球行星的结构、能量和动力、生态、新陈代谢等基本领域的研究.旨在对地球系统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变化的认识,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导致了很多环境问题,其排放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尤为严重,为应对温室效应及其他相应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低碳经济,世界各国严格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在这之下人们似乎忽略了二氧化碳的积极作用——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载体,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而生物质能应用潜力巨大,正确认识二氧化碳的作用对低碳经济时代能源的意义重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不仅使地球出现能源危机而且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危机,如何在环境与能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人类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功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  相似文献   

19.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20.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从空间观测地球和探索宇宙奥秘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此,人们广泛开展了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反演大气、海洋、陆地等参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此相应,提出了“遥感”这个名词,卫星遥感也伴随产生。随着其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目前全球已有包括中国风云系列的近30颗陆地卫星入轨运行,获取了海量的地球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