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清之际,关公崇拜在中国达到鼎盛时期。壬辰倭乱,抗倭援朝明将进入朝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第一座关帝庙。从此,关公崇拜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崇拜之风在朝鲜半岛几经沉浮,折射出朝鲜王朝不同时期的文化意蕴。至今,关羽的形象仍流传在韩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普通存在着一种排斥道德善恶标准、主张走中间道路,奉行黑白色(即善恶)混合的道德价值观,即道德灰色崇拜现象,这一现象已影响到社会化进步和经济发展建设。重视道德灰色崇拜现实的存在,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改善社会道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4.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真实人物,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神坛之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崇拜现象。本文就关羽产生地——关公文化之源,关羽如何走上神坛,国内外关公文化崇拜现象的产生、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永生 《文教资料》2007,(16):130-133
作为三国名将的关公,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毫无建树。可是,关羽却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究其原因,关羽的一生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著称,这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而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6.
成苏文 《华章》2007,(2):31
GDP崇拜是把发展看作一种经济现象,把现代化过程简单的理解为单维度的物质财富增长过程.只注重GDP的增长,而忽视社会协调发展,忽视人的道德品质,其结果是人们对于物质的无尽追求剥去了生命的精神意义,人们精神家园的迷茫,而市场经济失去公众的基本道德支撑,必然造成人们的道德精神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严重无序,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汉唐创建文治政府,进士科在唐代受到尊崇独贵,文士的价值和地位得到张显.社会普遍尚文,而朝廷的态度暧昧.及至中晚唐,文风渐至虚浮华艳,文学崇拜之风愈演愈炽,文士的修养和行为问题与名教产生紧张关系.由此,社会对文学的道德要求越来越强烈,开启了中唐以后的文学改革运动.这为宋代道德诗学的重建和张扬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造势,其意深远.  相似文献   

8.
佛陀崇拜以对道德智慧的尊信为其思想实质。佛陀崇拜源自于道德榜样之效习,建立于道德本心本性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反映了佛教在道德修养及人格发展问题上独特的境界次第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绵竹年画精品集里,关公之像出现频率很高.关公之所以在绵竹受到民众的拥戴,除了他自身具有的“忠、义、仁、勇”的品格外,还与绵竹所处地理因素、历史影响、全国的信仰繁盛之势以及佛教的推波助澜有关.这种对关公的崇信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关公是京津时期义和团崇拜的神灵群体中出现率最高的神位。团众拜关公属于官方赞许和民间拥戴的结果,关公本人从关羽、关公到大帝、关圣的复合身份,启示了义和团从"草民"和"义民"身份更换的认同。关公多元的身份和处境暗合了义和团在直东和京津时期的境遇转移。晚清宫廷和民间频繁的关戏演出为义和团拜关公铺设好了信仰体系与接受美学的土壤。关公的神学和戏曲传播学地位构成了团众的精神支柱。严酷历史状况下团众的悲情表演,不仅迫使团民还原了其世俗性地位,亦使得关公的正神形象蒙受耻辱,从而为后世中国废除关公的神学地位提供了文化阐释的依据。义和团拜关公现象促进了中国神学体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荆州民间信仰中,有悠久的巫鬼信仰与祠祀传统。荆楚民众宗教信仰,有非常强的功利性。万物有灵,能够影响生活的人、物和事都可能成为敬畏和祭祀的对象。善者求其保护和赐福;恶者小心供奉,以求免予其侵扰,不作恶一方,消灾免祸。关羽生前威镇一方,却死于非命。在民间的巫鬼观念中,自然满腔怨气,变为厉鬼复仇,且因其是武将,力量强大,破坏力更大,更加令人畏惧,在民众中的影响更深远。而关羽自身有许多民众敬重、向往和渴求的品质,促使关羽在荆州民间的形象向善的正面方向转化,最终使荆州民间对关羽的畏惧转化为崇拜。从而使得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传播中也需要借助其影响,因此关羽崇拜进入主流文化,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关羽并无绝伦超群之处。宋元以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关羽崇拜之风日盛,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以及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诠释与关羽崇拜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弘扬民族传统武德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并提出了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为丰富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诸多的神明崇拜中,关羽与诸葛亮的崇拜同源于汉末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人物。这两位刘备集团中的得力干将,在千年传说与信仰的相互作用下,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杰出历史功绩,加上被后人赋予的理想人格,终于发展成为全国崇拜的神明;但是在民间信仰和官方推崇的交互影响下,由于关葛二人的自身功绩和社会需求的差异,导致了崇拜规模、崇拜地域、崇拜形成关键时期等一系列崇拜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洛阳新安县农民李珍创作了神魔小说《鸿魔传》,塑造了成神以后的关羽———关圣帝的形象。这一新形象的形成 ,和洛阳地区的关羽崇拜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武术谚语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使用一些武术谚语,可以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习武实践、提高学生武术意识,并能够达到传授武术基本知识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关键,言教不如身教,每一个家长,老师,领导要处处做表率,要建立道德扬善抑恶机制,增强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其独有的特征及现实流变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又有密切的关系。在道德传承的过程中 ,应当认真把握传统道德的合理内核 ,不失时机地构建起全新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