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推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事关当时国际格局力量对比,为世人高度关注。当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时,苏美对中共政策都富有弹性。新中国领导人当然希望人民政权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使新中国有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中共“七大”曾确定过友苏的基本方针,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仇美。中共试图独立自主地奉行同双方友好的政策,甚至成为美苏之间的桥梁,缓和他们的冲突,从而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爱国将领张治中等社会名人贤达极力主张新中国外交“向美苏二面靠”。但是,能否在苏美对抗中保持中立,不主要取决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实现了对时代主题认识的新突破;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国际关系,实现了从“非友即敌”到“亦友亦敌”的观念转变;运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提出了妥善解决国际争端,灵活处理不同性质国家关系的新思路;运用同中见异的思维方法,坚持并赋予了独立自主外交战略以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50年代开基立业的“一边倒”的战略抉择,50年代末60年代初寻求独立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70年代顺时达变的“一条线”的战略调整,到改革开放后走向独立的“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以及冷战后普遍开展的与世界大国或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革命化外交时代,将输出革命作为对外交往中的主要任务。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着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对地缘政治进行分析,开始采取措施纠正对美国的激进外交政策,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国的务实外交政策取得了成效,不仅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困境,而且一跃成为70年代“战略大三角”的一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中国同时与美、苏领导的两大集团关系恶化,中国外交环境出现了困难。面对困境,中国领导人及时地调整了对外战略,使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改善,也为冷战格局的变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从建国之日起,周恩来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一代外交新风。50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是“一边倒”,在中苏结盟的基础上形成反美统一战线。周恩来处理同美苏两个大国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60年代未70年代初,中苏外交陷入僵局。晚年的周恩来致力于推动中美缓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提高是基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条线"是毛泽东根据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战略态势和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变化所作出的外交决策,其主旨在于把"一条线"及其周围的国家和地区结成广泛的"联美遏苏"国际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对付苏联霸权主义.从"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实施效果看,它不折不扣地成为我国外交的重大历史转折.  相似文献   

8.
从建国之日起,周恩来以决策人、指挥、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一代外交新风。50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是“一边倒”,在中苏结盟的基础上形成反美统一战线。周恩来处理同美苏两个大国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60年代未70年代初,中苏外交陷入僵局。晚年的周恩来致力于推动中美缓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提高是基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主题 3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 (包括对外政策 )主题提示本主题主要叙述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复杂多变的对外关系 ,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大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关系史是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一页 ,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为彰明的特征。整个国际关系史实际就是一部冲突、合作并存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史。其间的外交斗争既有明线 ,又有暗线 ,盟友是一种表现 ,仇敌是一种表现 ,还有似敌非友 ,似友非敌的暧昧关系。国际关系又是人类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 ,从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中 ,我们可以领略到外交斗争的智慧与谋略、机遇与胆…  相似文献   

10.
朱世光 《中学历史教学》2008,(1):49-52,87,88
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背景和必要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中苏、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同全方位对外开放、对外关系取得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努力。重点掌握: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本主题主要叙述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复杂多变的对外关系,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大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关系史是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一页,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为彰明的特征。整个国际关系史实际就是一部冲突、合作并存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史。其间的外交斗争既有明线,又有暗线,盟友是一种表现,仇敌是一种表现,还有似敌非友,似友非敌的暧昧关系。国际关系又是人类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从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外交斗争的智慧与谋略、机遇与胆识、灵活与变通、惊险与刺激。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抉择:中国50年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新中国50年外交政策先后进行过四次战略性抉择、调整:50年代开基立业的一边倒"的战略抉择,既是新中国领导人外交思想合乎逻辑的发展,又是国际客观形势使然;50年代末60年代初寻求独立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既是由于中国受两面夹击的局面所困而致,也有左"倾思潮影响的痕迹;70年代顺时达变的一条线"的战略调整,是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和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80年代走向独立的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战略以及冷战后普遍开展的与世界大国或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已全面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国际冷战格局发生变化,总体呈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苏的对非政策也相应做出了调整,同时又在安哥拉、非洲之角和扎伊尔等地加强了新的争夺,中国在这种态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并尽可能地发展了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倡导并奉行了非意识形态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指导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取得了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提出,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并首次适用于处理中国和亚洲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50年代中期起至6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成功地运用于发展中国同亚非拉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指导中国与民族主义国家关系取得了成功。中苏分裂后,原来主要针对新兴民族国家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摒弃,而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指导的“革命外交”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马建元 《考试周刊》2009,(51):54-55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场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的起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维护和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是美、苏对外政策最根本的依据与动因的话,那么美苏传统文化的迥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则不仅为美、苏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支撑,而且充当了冷战的宣传工具。同时,势力范围的划分和争夺既是美、苏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又为"两极化"的国际力量格局创造了地缘条件。此外,还存在美苏领导人认识的差异。所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确定对外宣传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完整而公正"地展现美国形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决策者转而奉行强势的反共宣传政策,不断强化对外宣传机制的建设。50年代中期后,美苏双边文化关系日益获得突破与发展,在形象修辞与反共论调的双重驱动下,美国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定而高效运行的公共外交结构。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新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边倒”方针以及“联苏抗关”的国防战略。“一边倒”是面向以苏联为核心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其着眼点是意识形态的一致性,目的在于明确新中国外交的重点方向。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带有明显的军事结盟性质,着眼点在于国家的安全利益.目的在...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前后,围绕着中国局势的发展,在美苏国共三国四方之间形成独特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政局的演变,也冲击着东亚的国际形势。美苏冷战成为制约内战、制约国共关系变化的重要外因,但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它们各自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判断和有关的政策决定。当美国企图以美苏和国民党的暂时联合,达到孤立乃至消灭中共的目的时,中共对当时的内外形势做出深刻的认知分析,充分利用美苏国共之间的各种矛盾,借用一切于已有利的机会和力量,制定正确的策略方针,逐渐取得对国民党的绝对优势,赢得内战胜利。随着中共与美国关系的破裂,中共最终做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抉择,美苏在远东的冷战就以中国为轴心而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83教材第103页写道:“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这里使用“开始”一词,值得商榷,因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卡特政府即调整了对外战略,加强了对苏的强硬态度。这涉及如何评价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84教材第103页在叙述80年代中期苏联对外政策变化时写道:“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采取了从阿富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等措施,并放弃了70年代扩张所得。”这里所写“放弃了70年代扩张所得”指的是什么?是放弃从对中国的扩张所得?前面没有提及。是指从出兵阿富…  相似文献   

20.
俄苏“红色经典”是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一批在特定时代出现的,具有革命色彩的俄苏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被译介到中国,对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50、60年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背景中被经典化。在这个过程中,非文学的人为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俄苏“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接受视域中成为经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