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天红 《山东教育》2005,(16):63-63
择校相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它不是作为就近入学的对立物而制定的教育政策,但在现时已不能满足各类型学生就学的需求。择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是学生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还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保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斟酌,因为让钱参与柽校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禁止择校"政策的现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这本属于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却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抵制和舆论界的批评,很多教育界人士纷纷写文章指责这一行为,择校似乎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择校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是择家庭居所、择工作单位,也许就不会引来诸多麻烦。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轩颖 《教育探索》2012,(10):83-84
为解决"择校"问题,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已颁布一系列以"禁止"为主要手段的政策。禁止择校政策获得了一定的可预期与不可预期的积极结果,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可预期与不可预期的消极结果,因此是一种有效性不高的"择校"问题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4.
尽管人们对择校很排斥,但事实上又存在家长们主动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将孩子送到自己想去的学校。面对如此极端的现象,我认为,只有冷静而理性地看待择校,方能成熟地面对择校,解决由于择校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从1995年进入国家政策议程到2010年历经16年16次的勒令禁止仍呈愈演愈烈之势。在分析政策背景的基础上,以政策文本研究为视角,将禁止择校政策价值取向分为以分择校、以分和以钱择校并存、进入政策议程并禁止择校、经审批允许择校、严禁择校、触及根源但政策目标有所退缩等六个阶段,论证政策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对于审视择校问题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策学家艾利森认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1]。"在我国义务教育"禁止择校"政策执行中,某些地方的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将该政策替换性执行,择校费变为借读费后又异化为自愿捐赠,国家"禁止择校"政策历经16年16次勒令禁止反而愈演愈烈,"禁止择校"政策规矩难成方圆。  相似文献   

7.
“三限”政策对公立高中择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实证调查,认为仅依靠以治理教育乱收费为目的的"三限"政策(即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时实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原则)无助于解决公立高中择校问题。对个人择校行为的分析表明,"三限"政策只作用于低收入家庭,对其他社会群体没有影响。对三省高中收费和择校政策的分析显示,择校与高中财政性经费不足、限价与限量要求冲突、统一定价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不妥善解决这些矛盾,"三限"政策难以对学校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取得巨大的成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入学率、普及率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已经进入以确保公平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崭新阶段。但是,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其中“择校”问题作为长久存在、久治不愈、危害巨大的难点问题渐渐突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义务教育继续向前发展。为治理“择校”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颁布了大量“禁止择校政策”,仅仅颁布还不够,在此过程中还应确保“禁止择校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对“择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择校”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肖鸣政所谓"择校",照字面解释即是指学生或其家长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选择其所希望就读的学校。就"择校"行为本身来看,应该说是一种正常与正当的行为,是学生或其家长对人学学习活动的积极反应,是人的行为主观能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即由国家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学生放弃国家提供的免费义务教育,而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区以外花额外的钱“择校”学习,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应,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才能稳妥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即由国家为每一个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学生放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孩子的期盼,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许多家长的最大愿望。据了解,去年秋季开学,有一所学校的一位教师因为中考成绩好,开学又当了七年级的班主任,教室里一下子塞进来92人;还有一位知名教师当班主任,打招呼要进该班的就有200多人。试想,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身高、体重都在逐渐增加,而教室的面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 ,各国教育正在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地位。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许多发达国家除采取提高师资质量 ,加强学生的读、算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等措施外 ,普遍实行了“家长择校”制度。一、国外“家长择校”改革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早期 ,多数国家都是通过颁布法律 ,强迫适龄儿童入学接受教育 ,从而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一些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已普及到相当高的程度。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及教育自身的发展 ,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广泛认识。接受教育 ,…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慈善资金资助择校的概况、原因、战略及效果,并揭示了推动美国择校现象的强大的财富力量。本文通过研究这种特殊的制度形态对美国择校的影响,为我国学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采理解和审视美国择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限制与鼓励择校的有关情况,着重指出我国义务教育的政策是就近入学,提出了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以及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吴丹英 《教育科学》2012,28(1):6-12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涉及的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择校家长及学生、择校弱势群体等。各主体历经16年的博弈已深陷于择校困境之中。基于此,从博弈论角度探求其各自的价值取向及诉求,建构和分析各主体之间博弈模型,对择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审视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度缺陷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有责任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同时,公民有权利并有义务接受基础教育。多年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发文,强调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坚持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公共政策是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中外择校政策比较研究,确立规范的学校选择制度、允许学生及其家庭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校,更有助于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化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择校”现象的思考陈晓力当前,各地中小学“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其产生和蔓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学校内部因素,还有一些综合因素。就其发展趋势看,社会因素应占主要成份,当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方面也有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