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与人文在古代的融通是朴素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迎来了工业文明。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演化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人类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学大战"使科学与人文分隔加剧,但是,走向融通是二者的发展趋向。既坚持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原则",又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马克思主义理论兼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拓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科技文化的高度,论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分析了当代科技进步的新特点;探讨了科学与文化、安全科学与安全文化的关系。从综合减灾的大安全观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指出了安全、减灾、环境保护三学科间的交融是安全科学技术学科拓展的方向;构设了综合性安全、减灾、环保新兴学科的框架;预测了该学科领域可望发展的新学科群。  相似文献   

3.
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康乐两县的中心小学、教学点、村小共16所小学的131名女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伊斯兰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冲突与交融为临夏积石山、康乐两县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康乐两县的中心小学、教学点、村小共16所小学的131名女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伊斯兰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冲突与交融为临夏积石山、康乐两县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本文从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在功能结构上、体育价值观、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看到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利用交融之处找出东方体育文化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利玛窦辞世整整400周年。为纪念这位将西学东渐的第一人,日前,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合作推出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中方精选了62件展品,着重通过服饰器用、文人书画  相似文献   

7.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本文从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在功能结构上、体育价值观、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看到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利用交融之处找出东方体育文化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针对为先进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先进文化内容推陈出新、提供便捷传播途径、塑造先进文化主体的4个方面,分析了信息科学技术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新的科技平台,提出了要通过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观点,旨在促进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两个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根据两者研究对象的一致性,研究人员的相互交融渗透性以及两个学科的优势互补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建立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联盟是发展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的学科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艺术呈现的方式和色彩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经济发展都十分重要。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是当今重要的两大热门话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艺术等多元化设计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路。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式。一、科学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尤其是科技在艺术方面的应用,为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也为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需要合适的文化土壤,创新文化是一种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的文化。加强科学与人文教育,建设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的外部文化环境,加强科学与人文兼顾的创新价值评价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呈现错综复杂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与科技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高密度联系.文化多样性孕育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科技进步提供异彩纷呈的文化背景,推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科技进步又对多样性文化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统一与繁荣.因此,二者之间的互动互补,相辅相成,对于发展我国的科技与文化事业,形成世界科技文化的新格局,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两大方面。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发展科学技术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方针。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以高水准的社会风貌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思想氛围 ,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进步 ,而且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科学精神、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由我国各族人民创作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与传承了民间歌曲、民间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大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民族民间音乐体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冲击和挑战.由胡亚妮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理论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在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所面临的传承困境及应对策略作出了具体分析,为学术界开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摄影与绘画是当代平面艺术的两大主要门类,绘画有着上千年的成熟发展历史,摄影虽然是门年轻的艺术形式,因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民众,其发展和普及势头甚至超过了传统绘画艺术。在信息与科技时代,一切事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相互碰撞、交融,我们把这两大艺术形式拿出来分析当代艺术的交融与发展,以期在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上对摄影与绘画的关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人类社会对地球各种生命形式的巨大影响下,生物多样性不再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相互分割的自然单元,人类的文化价值观、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不可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文明和经济发展。自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加快消亡的威胁。在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诸多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关键因素。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互动共存关系表明,传统文化的消失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过程,文化多样性不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见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鑫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220-222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特有的时代烙印,而数字化时代为艺术和科学的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彼此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数字化设计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的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而在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设计文化,正是设计艺术与特有文化的结晶,以数字化产品的形式传达着艺术语言、思想、理念、情感,以及民族文化、时代文化。在数字化时代,设计文化有自己的内涵、特征,人为设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它的魅力所在,稳定性和多样性又让它异彩纷呈,设计文化不仅是我们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也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设计文化的构建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出版的知识服务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科技期刊以传播科技信息的方式促进着科技文化的交流,推动着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和越来越难以预测的方式深化、分化、交融的信息时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一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也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对科技知识信息之复杂而变化多端的需求。如何使期刊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读者的各种需要,又能保持、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探讨知识服务的理念和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建构知识网络的策略与方法,可能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战略定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技术中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史,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多元文化起源,具体分析了科技传统中的文化多样性,指出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多样性对于民族的进步与文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视野国际化21世纪,知识经济是主流,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将取得新的突破;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东西文化激荡、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中国将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因此,新世纪的人才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适应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并在知识、视野上必须全球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