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的境界     
林渺 《学习之友》2006,(12):5-5
这是在我曾经就读的那所大学里流传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那场黑白颠倒的政治运动中,一个中文系的老教授和一个音乐系的老教授同时被下放到非常偏僻的农场。他们每天的工作都一样,就是铡草。一年以后,那位中文系的老教授不堪生活的重负,含恨离开了人世。而那位音乐系的老教授仍然默默地铡草,劳动之余还要哼上几支曲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6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2.
南瓜的力量     
课堂上,一位老教授对弟子们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的生命有多大承受力?”他让学生们对此进行辩论。正方说,人的生命承受力是巨大的,可以无限开发,譬如: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曾遭受过无数次的洪水、干旱、瘟疫、战争等灾难,可是人类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并推动发展着自己的文明;反方却说,人的生命承受力是脆弱的,尤其是在灾难和痛苦面前,譬如艾滋病毒、车祸、战争等,可以轻易把一个生命摧毁。这个辩论主题略微有些“枯燥”,因而学生们之间辩论得并不十分激烈。于是,老教授就暂时保留了对这个主题的辩论,他决定带领弟子们做一个时间较长的“南瓜生…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电脑》2005,(7):79-79
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相似文献   

4.
脱口而出     
《中学文科》2009,(6):4-4
我拿着一麻袋钱去上大学.换来了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某招聘会上一大学生感慨  相似文献   

5.
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8,(9):17
期中考试后的一天,老教授在课堂上点名让一个他很欣赏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可是,那位同学居然答错了。课间休息时,老教授特地找到那个学生询问情况。原来他有好几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闷闷不乐。老教授听了之后,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8,(Z8)
期中考试后的一天,老教授在课堂上点名让一个他很欣赏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可是,那位同学居然答错了。课间休息时,老教授特地找到那个学生询问情况。原来他有好几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闷闷不乐。老教授听了之后,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8.
看到了吗     
我们四个是流浪者:教授、脏彼得、麻袋和埃迪,我们就这样一块儿流浪,不知有多少年了。我就是埃迪。绰号这事挺有趣的,就拿教授来说吧,他曾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教授,但后来他开始酗酒,就失去了他的家庭、工作和名声。有一天他在流浪者居住的贫民区醒来,除了满脑子昏昏沉沉的酒劲儿,一无所有。后来他终于下了决心,认为戒酒对于自己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所以他就那样做了。麻袋得了这么一个绰号是因为他从来不穿鞋。他宣称:双脚套上两只麻袋,能给他更大的保护和更多的自由,更舒服,同时还不必花钱。当脏彼得从军营回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 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相似文献   

10.
向往才会赢     
据说一个科研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大家疲惫不堪。尤其令人沮丧的是老教授身染重病,奄奄一息。弥留之际,老教授托付给众人一个小木箱说,这是我一生的心血,你们一定要走出去,把它交给上级领导!众人掩埋了老教授,化悲痛为力量,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林。那盛满老教授“一生心血”的小木箱被打开,但里面只是一些石块!至此,众人才明白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他哪里是要人们为他带出自己的著述,他是给了众人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给了众人一个美丽的向往:走出大森林,不只为了活命,更有老教授临终的嘱托。为了老人的遗愿,大家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躺在床上的"老教授"已经奄奄一息,但是他还不肯咽气。他在等待小汤姆。老教授是马戏团的魔术师,小汤姆是小丑。两人都是马戏团的明星。然而,小汤姆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老教授是个大骗子,他的魔术都是骗人的把戏,而他靠动作和语言逗乐观众才是真正的本事,为此他经常和老教授作对,有的时候还在众人面前揭穿老教授的魔术。对小汤姆的挑衅,老教授  相似文献   

12.
最大的麦穗     
犤读故事犦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  相似文献   

13.
很小的时候,奶奶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桌上有三个苹果,吃了一个,佛祖问他的弟子还有几个苹果。弟子回答说还有两个。佛祖摇摇头说,有三个呢!两个在外面,一个在里面,佛祖指指肚子。  相似文献   

14.
感受恩师     
有人说,恩师不常有。人在学习、成长阶段侥幸碰到一位恩师,就是人生莫大的福份。近日读几篇记述老师的文章,间隙伏案冥想,不觉间便盈盈地感受到恩师的历历风范。1932年,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章太炎北上讲学,在北京的弟子功成名就。由于章太炎乡音极重,估计多数学生听不懂,已是名教授的钱玄同和刘半农自告奋勇做翻译,一个口译,一个用粉笔在黑板上笔录,一丝不苟,毕恭毕敬。坐在下面听讲演的学生,见自己的老师现身说法,说不出的佩服和敬重。钱玄同是当时国文系的主任,章太炎去他所在的学校讲演,钱扶上扶下,执弟子之礼甚恭。…  相似文献   

15.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使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让他喝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武林秘笈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森林里,危机四伏。突然几个快如闪电的身影闪出,翻过山坡,穿过树林,在一个破旧的草舍前停了下来。定眼一看,四人一身黑裤白衣的夜行装打扮,个个体型健壮,身手敏捷,目光锐利。白衣上印着“光华”二字。原来是“光华派”的四大弟子。大弟子尧忠,善舞枪,一招腾空点枪,星光点点,点亮了夜空。二弟子尧德棍法了得,棍把时左时右,似阵阵狂风扫落叶。三弟子尧礼,舞刀弄剑,刀刀有力,剑如烟花,千变万化。四弟子尧文智慧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其掌拳尤其厉害,双拳冲出有如双龙出海,海浪翻滚直冲云层。如今为了…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做过许多有趣的游戏,最难忘的便是“袋鼠蹦”。那时我上二年级。有一次上活动课,老师拿来四个麻袋,说:“这节课我们来做袋鼠蹦的游戏。”说完便拿起其中一个麻袋,把双脚伸进袋里站稳,双手捻着袋口,用力一蹦,身子稳稳地立在地上。老师蹦跳的样子很像袋鼠,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也疯狂”,怎么样,心动了吧?是不是也想马上去做做“袋鼠蹦”呢?老师把我们分成四队,游戏开始了。有的同学双脚刚站进袋里,双手用力一提袋口,一不小心坐进了麻袋;有的前脚站进袋里,后脚刚一离地便被绊倒在地;还有的刚提脚想往袋里站…  相似文献   

18.
一个六岁的小男孩经常到邻居老教授家里去玩儿。那个老教授是个玩县厂的机械设计师,还是许多玩具厂的顾问。就像现在作曲家的家里必须有架钢琴一样,老教授的客厅里有很多小机床和稀奇古怪的玩具,在孩子的眼睛里,他简直就是个魔术师,他家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神奇和令人羡慕。  相似文献   

19.
杨雁斌 《师道》2004,(7):23-23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20.
心态和命运     
纪广洋 《学习之友》2008,(10):46-46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深冬,一位从京城“下放”的老教授,携家眷来到我们村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或者说劳动改造。老教授一家4口(夫妻俩及他们的小女儿和长孙)就住在我家的后院里,而且一住就是十多年。我们一家人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对老教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我的两个叔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