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二册中的《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教材的重点之一.这部分教材叙述了北宋初年的两次对辽用兵、澶渊之战、澶渊之盟以及澶渊之盟后辽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共四个自然段,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这部分教材与试用本相比,变动较大.试用本关于辽宋关系部分的标题是一个,即《辽的建立和辽宋关系》.修订本则把这部分变成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是《契丹的兴起》,第二个是《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在第二个标题下面,新增加了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的内容.下面按课文顺序对教材作些分析并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册中,本章的标题列为:“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与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辽、宋、夏、金、元”,这既指明了本章教学所涉及的历史范畴,又启示着教学的重点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有关"辽、夏、金的建立与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规定如下:(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上子目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五章第四节、第五节的子目完全一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4.
九世纪以来,雄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日益强盛起来,继之以党项族为主建立“大夏”。它先同北宋和辽,后同南宋与金形成对峙鼎立的局势。西夏境土全处于宋、辽之间,但党项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历来落后,一直被北宋封建统治者卑视为“小蕃”,备受歧视、奴役,致使宋、夏民族矛盾日渐尖锐、复杂,时相攻战,故而引起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争。  相似文献   

5.
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正统观念的变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宋代的服饰有别于汉唐,形成特定的服饰文化.同时,辽、夏、金作为以武力建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吸纳汉族文化的同时,本民族文化也取得长足进展,与此相应,其民族服饰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蔡长春 《新高考》2006,(11):30-32
【考点指津】1.正确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两宋时期的特殊形势,使民族关系呈现如下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西夏、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三次议和并以岁币等屈辱方式换取和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  相似文献   

7.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相似文献   

8.
问:修订本《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册(以下简称修订本)宋元部分,在章节子目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答:宋元部分在章节的安排上,把原课本第二册第四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辽、宋、夏、金元》分为四章,各章的分节和内容请看课本.这次比较大的变动是把原课本第四节《金和宋的关系》的内容,分为两节,一节放在北宋的一章讲,一节放在南宋的一章讲.这样分,一是因为原来的一节内容太多,一节课讲不完.更主要的是,这样划分,历史的阶段性比较清楚,可以显现出,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也可以显现出,金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对北宋、南宋均有巨大影响,从而说明金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的“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列为阅读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但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与其经济发展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之间存在共同时态相互联系和历时态因果关系.因此这类问题,考生应引起注意。复习时应认识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和重要形式.理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三大发明及其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0.
北宋西北区民族分布众多、成分复杂,尤其宋与辽夏鼎立对峙的军政边防格局,使得宋政府关于调整汉族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闻、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非常之多.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证了宋太租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后,出自巩固其皇位的需要,在北宋统一战争中,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放弃了周世宗“先北后南”的战略,失去了攻取政治腐败的辽穆宗政权的机会,给辽后继者以喘息机会,造成了辽、金攻宋和宋、金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证了宋太祖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后,出自巩固其皇位的需要,在北宋统一战争中,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放弃了周世宗“先北后南”的战略,失去了攻取政治腐败的辽穆宗政权的机会,给辽后继者以喘息机会,造成了辽、金攻宋和宋、金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设计思路"辽夏金元的统治"是部编高中教材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二课,从知识体系上看,其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上一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密切相连,揭示了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继唐五代所建立的北宋政权,是在封建经济特别是作为封建经济补充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960年至979年近20年的时间内,北宋政权次第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同时在统一的过程中,又建立和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就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总历程来说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两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向前发展的结果,在阶级和阶层的关系上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情况;同时这一时期在民族问题方面也由于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族的先后兴起,各族的统治者力图扩大剥削面,相继南向发展,建立了辽、夏、金、元等国家,和汉族的宋王朝产生了剧烈的民族斗争.在北宋的时候,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阶层操纵政权,这一阶层为着保护他们对农民的剥削特权和商业的利益,故对外坚主求和;而对内由于大量集中土地,抢夺财富,造成了阶级间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对立.因而北宋的统治者便把主要力量放在对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国防虚弱。”读过历史的人就一定会感到他的话要么没有讲完,要么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原因有很多,并非只有“国防虚弱”。如果有人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防虚弱。”就不会给人这种感觉,因为他已经对自己的判断范围作了界定:“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德瑜 《高中生》2009,(22):8-9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战"与"和"1.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如匈奴对秦汉,突厥对唐,契丹、女真、党项对宋,蒙古对宋、明等。②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155页:“1125年,金军俘获辽的皇帝,辽朝灭亡。”“金灭辽以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就在灭辽的当年冬天,挥师南下,大举进攻北宋。第二年春天,金军渡过黄河,进逼东京。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从课本叙述来看,给人这样的印象:宋徽宗传位宋钦宗是在金灭辽的第二年即1126年。但事实上宋徽宗传位宋钦宗是在1125年。《宋史·徽宗纪》:“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诏内禅皇太子即皇帝位。”宣和七年即1125年。据《辞海》宋徽宗条曰:“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年底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十院校编写的高…  相似文献   

18.
西夏根据宋、辽、金三个强国力量的消长,制定与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前期与辽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结为姻亲,互相声援,牵制宋朝。女真兴起后,又被迫背辽奉金,一百年间(1124—1226年),贡使二百余次,以换取金的信任和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丁勇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6):136-136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经正式公布,我校人文学部杨丽娟博士主持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生态意识研究”和王善军教授主持的“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两项课题获批立项,资助金额均为15万元。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与辽、西夏、金四个政权出现于我国中世纪的后期,它的存在历时一百六十六年(公元九六○至一一二六年)。它长期处於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之中。由于北宋汉族为主体的封建政权,生产发展、商业繁荣,加上其他各种社会历史因素,至使众多的受制於辽、西夏、吐蕾和其他民族政权的各族酋豪,部落和人民投诚“归明”於北宋,即所谓“归明人”。北宋政府对归明人专有一套统制办法。研究宋史者鲜有涉及。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读书所得,就北宋政府对归明人的优待政策、限制以及如何管理,作一考述。不妥和错误之处定多,尚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