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因过于强调其工具性,往往忽视了其人文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穷的负面效应。教师应从整体把握、具体分析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不仅仅是吸收信息 提起阅读,许多人马上想起吸收信息。确实,吸收信息是阅读的最重要功能,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是从这一角度去解释阅读的含义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其实,阅读除了吸收信息外,还有其他功能。因此,对阅读含义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外延。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率,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和学习方法。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按整体性原则来理解文章;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阅历来理解文章;3.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文章;4.引导学生培养归纳总结解堤技巧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领会和感悟文本中的文字内涵与意义的个体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学主渠道中,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品位,进而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改善其阅读主体的素质状况呢?笔者以为,在端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认识的前提下,从注重理解性阅读的层面提高到重视鉴赏性阅读的层面,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读解技巧的训练深入到对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开掘上来,从被动、机械的阅读进入到主动、创造性的阅读,才能产生高起点的阅读,从而获得高层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研究性学习正逐渐变成一个流行话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已经开始在一些处在改革前沿的学校进行运作。但到底什么才是研究性学习?学习本身就具有某种研究性,无非有深浅宽窄的不同。如果不加以追问的话,研究性学习提与不提有什么不一样呢?同时,何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应用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吴建勇 《现代语文》2009,(12):29-30
阅读是什么?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结构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解释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吉布森等人认为:“阅读乃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9.
靳长影 《语文天地》2011,(22):27-28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特殊地位,应引起语文教学者的重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这样给阅读下定义:"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活动"。很显然,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汇集了众多语言符号的作品是客体,当主体从客体的一系列"语言符号"中"取得了意义",阅读就得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阅读的主体———学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而汉语阅读教学过程既是实践创新问题,又是理论创新回到实践创新的基础。汉语教学最优化的结构,不是使之模式化,为了从教学的内部机制上促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最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王捷 《学语文》2012,(1):79-80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品德、阅读能力、审美情感、道德情操以及人格和个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而利用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韩峰 《快乐阅读》2013,(27):9-10
本文从当前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出发,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探究成因,从培养阅读能力,统一各种因素,"新、活、深"等三方面探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菁 《中国教师》2012,(9):23-25
<正>作为语文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学业测试中的弱项。为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直接以中考试题为材料进行大强度的阅读训练,希望通过多做题来强化解题技巧,提高阅读成绩。这种训练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收效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语文考核中阅读占据的分值都较大,综观往期高考试卷,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地看出阅读的重要性。而为了能够真正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让其养成较为良好的语文素养,本文基于高考试卷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心智技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对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要求是“学生要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探究”.我认为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意识,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这在推行新教材不久的地区,尤其是这些区域内的农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感知阅读感知是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识别和辨认,它是阅读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字词知觉就是感知字词图形的特征,并确认它的声音和意义。这对小学生来说特别重要。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在字词知觉中同样表现出这种整体性倾向。汉字是由笔画、偏旁构成的图形。由于知觉的整  相似文献   

19.
任宝剑 《学语文》2007,(5):30-30
现代文阅读题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难点。这个"难"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句话:无"章"可循,无"路"可套,无"法"表达。先说无"章"可循,步入高三,对于现代文阅读这一块,教师和学生都知道重要,想抓却没的抓,不知该抓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