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教育科学》2004,(6):34-3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办事处和中心学校共同举行了“教育券”发行仪式。今后凡是具有当地户籍的学龄前幼儿和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都将无偿获得政府部门发放的“教育券”,以券的面值来充抵相应学费。据省教育厅有关人士透露,这是山东省地方首次发行教育券。  相似文献   

2.
杨晨  姜正川 《教育家》2004,(5):F007-F010
沐浴着教育新风,我们就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采访了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丁伯荣局长和周勇副局长。  相似文献   

3.
在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活跃着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创新的初中学生文学社团———临淄一中稷下风文学社。临淄一中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是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临淄区窗口学校。稷下风文学社建立于1982年,是淄博市较早的中学生文学社团,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本着学校“立足全面,奠基未来,让每个学生成为大写的人”的办学宗旨,稷下风文学社以“弘扬稷下学风,培育文学新人”为己任,注重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和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朱奉涛校长近影临淄八中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一所市级花园式区属重点中学。连续多年被临淄区教委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1年被山东省艺术教育委员会评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太阳风”文学社成立于1994年11月,现有社员300多人。由于文学社活动扎实有效,市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文学社和社刊在2000年分别被全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文学社研究中心评为全国优秀社团“百家”、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报刊示范“百家”。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社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语文组全体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课外文学名…  相似文献   

5.
章登明 《教育导刊》2004,(13):57-59
广州市黄埔区2003年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组在验收意见中高度评价我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成绩和经验,对教育局和督导室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教育强区验收通过后,我们认为,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使黄.埔区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以质量——这个教育永恒的主题为中心,努力办好令黄埔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建设教育强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前提,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黄埔区也于2001年1月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区委区政府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提出了今后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区,定位于把黄埔建设成为“教育先进、特色鲜明、教育综合实力强、有先导性的现代化示范区”,要求“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广州市中上水平”。按广州市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以及各区(市)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实…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市各区争创“教育强区”的大背景下,芳村区教育以“五大工程”为核心,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提质、培优、创特,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为出发点,以加速建设教育强区为落脚点,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使我区的教育整体上了一个台阶,为创建教育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临淄一中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淄博市教育先进单位,临淄区窗口学校。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176名,教职工129名。学校占地60亩,建有教学办公、科技、实验楼四座达18000平方米。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高:有2个学生微机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3个多媒体报告厅,1个网络中心;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联,有电信宽带网传输,多媒体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网络终端进教室;有配套齐全的软件资料库;理、化、生实验室达国家一类标准;语音、音乐、美术教室功能齐全,为教育教…  相似文献   

9.
黄海涛 《山东教育科研》2010,(12):F0004-F0004
2009年5月11日至12日,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教育学会主办,淄博市临淄区教育局承办的全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生态课堂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淄博市临淄区隆重召开。全省部分市分管教育科研的教育局长、各市教科所所长、部分县(市、区)教育局长、教科室主任和校长、教师代表等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我省自本世纪初开展创建教育强区活动以来,迄今已评出一大批教育强区(县、镇)。教育强区(县、镇)的创建,对于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然而,在荣获省教育强区称号之后,教育强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又当如何推进呢?中山市东区提供了一份富有借鉴意义的实践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为实施“科教兴区”的伟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区”,黄埔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适度超前的地位。在2001年1月16日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区教育局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按照《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从强化督政、督学功能,拓展督导外延、丰富督导内涵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黄埔特色教育强区督导制度,制定了《创建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方案》,着重通过制定教育强区督导评估目标,开展实施“五个工程”的督导评估和建立…  相似文献   

12.
确立"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以来,教育成为我区社会舆论的兴奋点,成为区委常委会议、区长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2001年,区长办公会议有90%以上是专门研究教育工作的.2002年2月,区委区政府联合成立了"东山区申报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庆强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刘尚斯担任第一副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常务副组长.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申报教育强区7个工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申报教育强区的准备工作.区委宣传部和区教育局组成联合宣传工作组.教育成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事业,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周忠 《中国教育》2005,(1):26-27
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育界,杨世臣称得上是个奇迹。从区“优秀校长”到“淄博市优秀校长”再到“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他的每一步都受到了人们的称道。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2005,(10):12-13
印台区大力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全区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1997年“两基”丁作通过省政府验收.2001年实现普及实验教学区目标,2002年又顺利通过省政府的“两基”复查验收,2003年被确定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2004年被陕两省确定为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向教育强区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芳村区,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教育的“五大工程”,稳步、快速推进教育各项工作,教育面貌发生了可喜的改观。今年,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把争创教育强区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明确提出了在2005年申报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目前,创建教育强区的论证、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一、明确了建设强区的重要意义把我区建设成教育强区是顺应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战略的时代需要,是维护和实现全区人民群众利益、推动全区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前进的根本需要;把我区建设成教育强区,必将为全…  相似文献   

16.
施进军  晏志成 《教育》2010,(10):29-31
“作为城区,学校硬件设施这一块很容易做到均衡。但软件建设需同步推进。”8月27日,在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会议室,教育局局长喻小健告诉来访的《教育》旬刊记者,“但我们现在更多思考的是均衡之后义务教育怎么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建设教育强区、实现高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雪野 《今日教育》2004,(12):20-21
最近.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本世纪前20年。把万州建设成为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市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具体要求就是普及幼儿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人口大区向人才资源强区、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建设教育强区,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的前瞻性和服务性,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社会经济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实施又好又快、率先发展战略,增强雨花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研究实施教育强区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夏建平 《湖南教育》2009,(12):29-30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乎民族复兴的未来。天心区作为省会城区,要按照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的部署,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教育工作,在行动上更加突出教育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省第一批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芳村区,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教育的"五大工程",稳步、快速推进教育各项工作,教育面貌发生了可喜的改观.今年,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把争创教育强区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明确提出了在2005年申报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目前,创建教育强区的论证、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