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超常搭配,就是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它往往是不同辞格的具体运用,有着其独特的修辞功用。《故乡的榕树》中有几处语言的超常搭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2.
语言搭配不仅指一个语言单位与同一序列中其他语言单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还体现在纵向聚合关系的选择倾向上,是人们在不断的言语活动中习惯形成的词语之间的“相互期待”。语言运用中,关系项之间的搭配往往会受到语法规则、语义特征等方面的选择性限制;然而,语义或语法特征不相容的词项在同一组合结构中会形成搭配变异,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来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以此获得新异、形象的表达美感功效。搭配变异是获得修辞效果的一种主要手段和理据来源,体现在隐喻、移就、通感、矛盾修饰以及轭式搭配等辞格的运用上,呈现出独特的修辞美学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比拟和移用这两种辞格,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较为常见,h容易混淆请看:①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c以念奴娇·昆仑》)②忆往昔峰峰岁月调(/沁园春·长沙》)在这两个句子团,都把适用于人的词语‘调尽”和“岭炼”分别用来写物——“昆仑”和“岁月”试问,哪~句是比拟,哪一句是移用?再看:③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以内蒙访古》)④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回了的歌喉。以威尼斯州在这两个句子围,又都把适用于动事物的词语“拖”和“配配”用来写甲事物“山坡”和“歌喉”试问…  相似文献   

4.
语言变异是指脱离常规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往往在特定的语境下生成,形成种种特殊的修辞手段,这些超常的修辞手段即变异辞格。变异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本文提出了变异辞格的概念,分析了变异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他们的形成原因及其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词语搭配是指一些词与另一些词同时出现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为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经常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巧妙的改变词汇的搭配组合方式。词语搭配的变异是获得修辞效果的一种主要手段,主要体现在矛盾修饰法、移就、通感、轭式搭配、话语反讽以及隐喻等修辞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课堂这个特殊的语境下,为了达到艺术化的教学阐释境界,教师的教学阐释语经常有意识地突破常规的词语组合或句子构造,进行超常的搭配,即是使用比喻、比拟、移就、反语、夸张等辞格,以收到特定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感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句子当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虽然成语中通感辞格的运用没有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广泛,但是在成语中也存在很多通感辞格。本文主要从通感辞格的角度来讨论成语,探讨通感成语的分类、其他的辞格兼用两个部分,主要探讨通感成语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打破各感觉间的界限,使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挪移,即让两种感觉互相沟通的现象,通常被称为“通感”。通感在语言中的运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它是不是一种独立的辞格,或者是不是某辞格的一个小类,在修辞学界,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好些人认为通感主要通过比喻而表现,应是比喻的一种。仅  相似文献   

9.
在口语交际和古今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能看到舛互用法,但舛互的辞格身份却并未得到一致认同。从修辞学、模糊语言学、语用学、逻辑学和心理学角度对舛互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舛互是以模糊词语为基础、由于交际主体的心理需要和语言顺应策略而形成的一种语表矛盾、语里符合逻辑的修辞方式,它具备辞格的三大必要特征:固定格式、超常方式、特殊效果,应属辞格范畴。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使用变异,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本文从词语的超常用法、超常改装和奇妙的词语组合三方面来分析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王德春、陈晨两位先生在《现代修辞学》一书中指出:“‘创新’就是突破语言的现行规范,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创造新的语言手段。”该书在有关论述中讨论了词汇平面上词语创新现象。本文讨论的语义创新组合,是词语意义的临时组合创新。即在言语中词语不改变原有的语言意义,但却突破了语言为之规定的组合规范,从而成为新的违反常规的但依赖语境又可以合理解释的语义组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辞格运用于语言是一种普遍现象.辞格所具有的特殊作用赋予了它在语言交际中不可替代的位置.使之有了久经不衰的广阔用武之地."拟人"以"通感"为其语义构成基础,在英语语言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语用功效.  相似文献   

13.
莫言自谓"莫"言,笔下确实千言万语,语言甚是汪洋恣肆、千变万化。通过建立莫言小说语料库,分析莫言用词的特点,从相关数据中发现,词义多变以及词语超常搭配是莫言小说用词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在词义的灵活运用上,作者倾向于以字面义代替理性义,褒词贬用以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词语搭配上,作者多选用移就、隐喻、通感三种方式进行超常搭配。通过分析莫言的用词特点,拟从中探寻其语言表达突破常规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化对莫言小说语言的理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14.
语言里的反义词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把客观事物的矛盾关系,或一个问题的两面,借规范性的反义词语,通过对照完整地反映出来,这样既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又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中学语文课本里选用的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不少反义词的妙用,一些本来没有反义关系的词语或者不甚规范的反义词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却  相似文献   

15.
萧红作为近现代女作家,以其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词语超常搭配,从语义层面看,有主谓结构、定中结构、述宾结构中的语义超常搭配,并配合出现的辞格类型拟人、拟物、移就进行分析。并且还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来分析词语的超常搭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超常搭配是指某些合乎大众所接受的语法规则但在词语的组合关系上又突破某些语法规则和搭配习惯的语言现象。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超常搭配具有一定的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杜诗"高、大、深"艺术境界由语义蕴涵造成,其构建语义蕴涵方式有:利用词语多义性,形成"复义";取配对词语之一,构成相关联想;中断语流,形成语义蕴涵;锤炼语句结构,或使某些词语不定位,或使词语组合超常化;描写反常事象,透露言外之意;运用辞格,蕴涵语义。  相似文献   

18.
中学的修辞教学存在着“通感”是不是一种修辞格,它和比喻、移就、比拟这些修辞格又如何区分的难题。 很多传统的修辞书都没有把通感列入修辞格加以阐述。中学语文课本里在讲修辞格的有关章节中没有列入“通感”,但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一些超常语言形式也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崭露头角,诸如词语的超常搭配(如副词修饰名词)、句法成分的超常组合以及句式的超常搭配等等.本文主要探讨超常的句法组合,这种组合指的是句中某个句法成分由多个结构繁复的短语或类似复句的材料组成,并且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如"我们天天的月月的年年的不知忍了多少气吞了多少声多少次隐瞒了自己多少次扭曲了自己."  相似文献   

20.
试论通感与比喻的兼用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与比喻的兼用有着较高的美学描绘功能,它同时具备通感和比喻两种辞格的结构特点,构成它的心理基础是联觉和联想,它的语言形式主要有单句形式、复句形式、句群形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