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在饲料、肥料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秸秆还田中应注意技术要求,对秸秆还田机械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作用、措施和机械化技术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前平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太行山前平原的重要农业资源,可还田、饲用、制沼气以及作为食用菌生产和化工原料,其中还田和饲用是主要利用途径。秸秆还田表现出显著的水分、培肥和增产增质效应。覆盖能提高水分利用率约10%;小麦-玉米两熟制的50%-60%秸秆还田加施化肥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平衡;秸秆覆盖的作物增产约10%,果树增产约20%。秸秆还田采取覆盖、留茬和翻压等方式,实施配套技术。秸秆利用技术应纳入到整个农事操作技术体系之中,实施秸秆还田、饲用处理以及沼气技术、发展秸秆多级利用技术,提高秸秆转化效率,发挥秸秆在农牧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层次上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如可调整为直接还田、饲用、制沼气、食用菌生产、化工原料、其比例分别为:60:25:10:3:2。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秸秆年产量高达7. 6×109t,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秸秆作为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重要的有机肥料之一。因此,探寻一种既能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又能降低生态风险的秸秆处理方式已经成为农业与环境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实验,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0%、12. 1%和43. 8%;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在±0. 05mass%范围内波动;各处理土壤p H值略有升高,增幅为0. 06~0. 28个单位。同时,秸秆还田使玉米均高和产量分别提高了29. 2%和54. 6%,且土壤水分含量对秸秆还田的有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代粮快速养猪,不但是降低饲料成本,节粮养殖的重大突破,而且为秸秆过腹还田,实现猪多、肥多、粮多、钱多的目标,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将摘除棒穗的秸秆,用机械直接粉碎撒于地面,然后,再用机械耙切深耕翻埋。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比传统的秸秆还田法省去割、捆、运、铡、沤、撤等多道工序。可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能把握农时季节,提高作业质量,增进肥效。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除做为燃料直接利用外,本文秸秆还田的角度阐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的意义,并详细地说明是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的主要方法,客观的分析了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出秸秆还田是当前我国农村节约能源,利用生物能源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苏、浙、皖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军  朱利群  陈利根  李群 《资源科学》2016,38(6):1099-1108
为了系统地研究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合理政策建议,本文以小农经济制度理性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Logit模型的建立,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模型,对苏浙皖三省473个农户样本的秸秆资源处理行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禁烧补助以及农户对秸秆焚烧认知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主要受禁烧政策执行力度、家庭生活能源情况、秸秆还田意愿和还田技术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首先,要继续实行秸秆禁烧政策,并加强对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知识宣传;其次,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扶持制度;最后,要通过政府、企业及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相似文献   

8.
秸秆的综合利用实际上解决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问题。采用秸秆还田或有效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秸秆还田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而且将秸秆在还田培肥的作用做出研究。秸秆在还田以后不但能够将土壤中的养分提升,将土壤物理的性质做出恰当的改变,从而将生物活性有效的提升。秸秆在还田以后,相关的农作物都得到了较好的增产情况。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当对翻压数目、补氮所使用的数量等控制好,确保秸秆能够充分的粉碎。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秸秆还田后需要对指定区域进行秸秆覆盖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性秸秆覆盖率检测系统方案。基于对秸秆还田机工作时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检测出秸秆覆盖率并作为分散样本,进行指定区域的覆盖率估算。  相似文献   

11.
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及其驱动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雪莲  张俊飚  何可  张露 《资源科学》2016,38(11):2117-2126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政府主推的一项绿色农业技术,探讨农户对这一技术的采纳意愿及驱动路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改进的MOA理论框架,根据湖北省3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EM模型,分析了采纳动机、采纳机会、能力(抗风险能力、操作能力)、信任与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不显著,而采纳机会、操作能力、抗风险能力则对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整体效应分别为0.665、0.291、0.644,信任则具有间接效应,其大小为0.304。从跨组回归来看,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抗风险能力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逐渐增强;随着家庭种植面积的扩大,采纳动机和抗风险能力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政府应该加快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进程、完善风险补偿制度、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政府信任建设以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秸秆回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便增进农户对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非常巨大,从其组成成分来看,秸秆的利用可分为:秸秆还田(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燃料化和作为工业生产原料四个方面。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不但能够减少以至消除农业废弃物危害,而且其本身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会对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丰富的能源和物质投入,从而减少农业生产过程的外部投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作物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意识、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本文就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立  赵丛雨  宋宇 《资源科学》2019,41(11):1972-198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农村土地由“二权分离”向“三权分离”转变,以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市场化,但也可能导致农户对承包经营权稳定性的整体预期下降,进而影响农民采取如秸秆还田等长期性土地投资的积极性。本文基于2016年河南省农户秸秆处置行为的问卷调研及565个地块样本数据,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置行为三阶段分析框架,并运用二元离散Probit模型分析和识别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权稳定性的差异,农户在拥有承包权的地块上具有更强的秸秆还田意愿。具体来说,样本农户在无承包权的地块上秸秆还田的概率比拥有承包权的地块平均低7.7个百分点。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采取额外措施提高耕作者在租赁、托管等无承包权地块上的还田意愿,避免因为土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农民采取保护性耕作意愿的降低,导致农村土地和环境问题恶化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陈海亮 《科技风》2014,(7):127-12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逐渐摆脱了以前粗犷的发展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雾霾正在吞噬蓝天白云。秸秆还田工程对于秸秆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希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让秸秆还田真正地改善农村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运用Agent建模方法,设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通过农户选择人工秸秆焚烧还田作业(传统耕作技术)与自购农机或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研究政府补贴、管制(惩罚)、农技推广(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影响。发现以影响耕作成本的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补贴和惩罚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但提高补贴比惩罚对诱导主动积极型农户采纳效果更为明显;三种政策相比,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措施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最佳效果;从政策影响农户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方式而言,提高政策刺激强度会促使农户倾向选择购买服务来实施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6.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十分巨大,仅东北地区每年的秸秆总量就达到上亿顿。而如此大量的秸秆如何无害化处理则成为了一项难题。以前通常采取就地焚烧的方式还田,但是由此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引发了诸如道路交通和防火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秸秆"五化"处理模式,即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和饲料化。但是,从处理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主要是受到运行成本、可操作性以及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本文主要针对秸秆"五化"处理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更有利于东北寒地黑土层保护和恢复的秸秆"肥料化"应用模式角度出发,提出选用适合东北低温、低湿度自然条件腐解剂结合秸秆粉碎深埋还田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措施。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量秸秆的处理问题,同时也为东北黑土土质恢复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政策工具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388份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工具刺激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3种政策工具的刺激对总体样本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政策工具在不同地区刺激的影响效果,分别对样本中属于大西南(非平原)和华北平原两类地区农户采纳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监管约束与惩罚、信息诱导措施在两类地区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刺激农户采纳该技术;补贴激励措施在非平原地区中的影响不显著,未起到预期效果,而在平原地区中对促进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起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的北部山区,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山岭坡地的茅草,这对实施“秸秆沃土工程”具备大量的资源基础。1999年,我县实施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秸秆还田沃土技术。2000年开始在全县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沃土技术,通过多年来的实施,现在每年推广秸秆沃土面积达15万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属于世界范围内普遍实施的一种增产方式,其不仅可以使农田增产,还能对农田的肥力增强,优化了对于秸秆的处理方式,将减少焚烧秸秆处理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焚烧这种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的环保发展要求,因此大部分的农业区域都会选择借助还田这种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对农田耕地基本结构进行改良,使土质变得更加疏松,本文就这种处理秸秆的方式对耕地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加一种分解剂,秸秆在常温下,只需两个小时的生化反应,就能制成富含高营养的秸秆饲料。这项新技术在我国不仅解决了提高秸秆饲料转化率问题,而且首次突破了食粮动物也能饲喂秸秆饲料的难关。应用这项秸秆分解新技术,可降低养殖成本20%—30%左右。 这项新技术是由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内蒙古兴安盟农牧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王善堂经过6年潜心研究、试验、示范、应用获得的。王善堂依据作物秸秆形成生化反应的逆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