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超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5,(1):76-79
将非圆曲线采用等距的方法进行分割,建立数学模型,对每一段等距分割产生的误差进行计算,推导出实际产生最大误差公式,设定实际产生最大误差值为变量参数,根据变量参数的大小减少或增加等距分割的步距,使数控编程产生的误差满足技术要求的最大误差,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回转体零件非圆曲线的主要位置,研究了不同位置的非圆曲线零件数控加工解决方案,最后,对于非圆曲线零件加工。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卞化梅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41-44
以椭圆为例,介绍了数控车削加工中,采用用户宏程序编制非圆曲线零件的加工程序的两种方法,并进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数控车削加工中非圆曲线零件的准确加工,简化了此种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 相似文献
4.
陶维利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5-7
非圆曲线轮廓是机械零件常见的轮廓要素之一,绝大多数数控机床只具备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功能。因此,在这些数控机床上加工非圆曲线只能用很多直线段或圆弧段来逼近非圆曲线,其中直线逼近法中的等间距法由于数学处理简单而被编程人员广泛采用。但是对于如何合理地确定间距的大小,很多编程人员往往采用经验法或估算法,结果不是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就是节点太多而使加工时间过长。本文从数学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根据编程允差合理地确定间距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介绍了一种在数控加工编程中由数学方程描述的非圆曲线的一种逼近方法,并以抛物线为例给出了计算机辅助编程的节点坐标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6.
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公式曲线的数控程序编制与加工,可采用宏程序。使用变量、算数和逻辑运算及条件转移,使得编制相同的程序更方便、简洁,同时尺寸及形位公差控制更加容易。研究了基于椭圆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设计及数控宏程序编制.有效地利用工艺方案实施配合件的配合精度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些曲线加工如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加工,机床本身具有宏功能,利用宏功能可以进行大量的重复运算,变量编程及程序跳转等功用,节省了大量的计算时间,减少了程序的长度,使用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8.
要充分发挥数控车床的作用,根据不同零件的特点和精度要求,编制合理、高效的加工程序是关键。从选择程序原点、进给路线、加工指令、特殊G代码等细节出发,结合典型零件的加工实例,探讨了数控车床手工编程的几种方法和利用MasterCAM进行自动编程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及其工艺特点,阐述了自动编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对非圆曲线的数控加工,提出了“先算后干”宏程序的编写思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验证,克服了“边算边干”的宏程序在数控车削加工中,所造成的加工时间长、加工后的零件表面质量差、刀具磨损快等局限性.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消除了机床在加工中产生的“过切”现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教师在《数控机床及编程》的备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即先整体再细节,先内容后策略的方法.该方法已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控机床归参考点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36-37,76
采用分析举例的方法阐述了数控机床归参考点的基本方式,讨论只有做到机械上粗定位,电气上精定位,才能极大地降低归参考点故障的产生。数控机床归参考点故障只有在其确定的回参考点方式下准确诊断,并加以及时排除,才能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开动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赵晓东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1):33-34
本文讨论了数控机床归基准点的问题。详细讨论了数控机床归基准点的工作原理、常见方法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分析了故障原因,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CAD/CAM系统具有自动生成数控加工代码功能,但价格昂贵。基于目前广泛使用的AutoCAD图形平台,利用Visil Basic6.0 DXF交互技术,描述零件轮廓,获取Polyline关联信息,对应数控指令编制NC代码生成程序,开发基于AutoCAD的锯磨齿机图形数控自动编程系统,提供一种从CAD直接到CAM的有效和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朱甫萍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41-43
针对选煤厂压滤机的电控系统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大,生产效率低的情况;分析了电控系统不合理的原因;对压滤机的电控操作系统重新设计了拉板控制电路,实现了拉板和去拉板的分块控制,并对控制电源主回路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操作简便,消除了安全隐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接受知识,开展既富构造性又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活动,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考虑的问题。拟通过找出JAVA语言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在JAVA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考核机制,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同时指出在JAVA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Although formal programming is considered a recognised programming model, many avoid teaching it because of its very high mental cost. For that reason we developed a microscopic environment based on Emil Post's theoretical machine as an introduction to formal methods of programming and in the framework of an introductory computer science course.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mall formal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imultaneous verification of algorithms; we give an example of problem solving in this environment; we present a small existing software simulating Post's machine; we propose two modules to facilitate the work in this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we present the didactic uses of Post's machine as an introduction to formal metho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