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立网络用户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对网络用户的研究也提上日程。网络用户是研究网络用户的一门科学,它要研究网络用户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目的是加强网络传播研究,促进网络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理论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给传统的传播理论带来了很大冲击,很多理论假设都需要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重新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比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介传播的不同之处,对传播理论中的“知沟”现象作某些讨论,并通过讨论预测网络传播有可能加剧“知沟”的扩散。  相似文献   

4.
唐雷 《采.写.编》2023,(11):104-10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生态视角强调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社交网络作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对舆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以信息生态视角为基础,围绕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展开多方面研究,以期为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戴梅分 《青年记者》2006,(10):85-86
1998年5月举行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体——网络媒体被正式冠以第四媒体的称号。在网络传播中,网络聊天作为网络人际传播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QQ、E-mail、BBS是网络交流的主要工具,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必然要求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传播工具,作为远距离交流与传播的网络传播来说,这些不受地域、年龄、性别、时间等要素控制的传播工具是最理想不过的网络聊天工具。网络传播的各种特点,使随之产生的网络聊天语言也呈现出与传统语言不同的构造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伴随产生了网络传播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然而,网络在影响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传播着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而很少考虑作为受众的广大网络用户的需求和爱好。结果导致,网络传播信息量越来越多,可用率却越来越低,网站运行成本快速增加,网络运行效率却迅速下降,这就是网络传播的“经济悖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和道德失范的表现,提出了网络信息传播伦理道德调控的必要性,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伦理道德调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田 《图书馆学研究》2004,(6):99-100,F003
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并对网络载体传播与文献载体传播的未来角色和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无论对于网络传播还是网络传播研究来说,都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年。网络传播这一从前的配角开始登上前台卖力表演,吸引了业界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业界,第四届网络媒体论坛在南昌举行,第三届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网络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开展得红红火火;而在学界,《网络传播》杂志创刊,第一届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在南京召开,传播学者们藉着已有的传播理论知识,借船出海,以其广泛的触角和敏锐的视角,对网络传播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体的大规模应用,社会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次生舆情成为影响社会舆论传播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支点。在突发事件中,网络次生舆情呈现出社会恐慌情绪高、公众无端猜测多、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所以地方政府要从网络次生舆情的传播规律出发,引导网络次生舆情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促使网络次生舆情与官方主流舆论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2.
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一个普遍特性,网络匿名传播是参与的身份处于隐匿状态的传播活动。其匿名的特性体现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而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也都有助于匿名特性的成立。网络的先天机制及其诸多特点的交汇,使“匿名性”获得了无限的延伸。在身份隐匿的状态下,网络匿名传播更多的体现出了人的“本我”个性,它同时带来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维护传播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13.
陈红梅 《新闻记者》2007,(12):75-78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信息接触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状况及其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传播效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网络链接、网络信息定制、网络新闻传播等几个环节,介绍国外网络传播发展状况,以及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吸取传统传播效果优点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内容、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信息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新闻界》2005,(5):118-119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孙莺 《视听纵横》2005,(1):109-111
21世纪传播技术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使传播格局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也改变着人们的接受行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如何直面网络传播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是当今大众传播媒介必须应对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7.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交流--试析网络人际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人际传播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所进行的间接的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属于间接人际传播,它的传播过程完全借助于网络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蓬勃发展,世界进入了以“传播工具的革命”为特征的网络传播媒体时期。网络新闻传播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职业网络新闻传播者应运而生,对网络及其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传播技术掌握程度,成为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合格的标志。而且,从新闻实务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因新的传播技术的影响带来新闻传播实务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的变革,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的这种变革的表现尤为显著。在网络这一巨大得让人无法想像的虚拟空间中,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超文本性、多媒体性(聚成性)、交互性、…  相似文献   

19.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交流——试析网络人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人际传播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所进行的间接的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属于间接人际传播,它的传播过程完全借助于网络进行。...  相似文献   

20.
赵洁 《青年记者》2007,(6):72-73
道德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因此,考察新闻伦理关系,就不能离开社会交往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正是这样,它是在人类迈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网络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的一种,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时,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新闻伦理问题。简单地说网络新闻伦理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受传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进行社会交往与传播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是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依靠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是出于自律的要求而规定的成或不成的规范,它同样要求新闻传播处理好新闻与事实、传播与受众、新闻传播与社会利益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基于网络而构建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网络传播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趋势,因而也带来了一些新闻伦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