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发展期的社会结构性风险,由此造成的社会阶层固化引起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针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风险,应该采取由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性治理举措,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营造市场公平竞争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就业促进政策和就业能力提升相互配合,克服社会结构性风险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提高大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总结与评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该问题研究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无障碍建设成为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的重要内容。总结了信息无障碍建设在我国的实践成果和障碍,结合社会排斥理论,从制度排斥、教育排斥、观念排斥3个方面,对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政 《教育探索》2011,(12):15-17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制度排斥导致部分流动儿童“上不了学”;经济排斥导致部分流动儿童“上不起学”;文化排斥导致部分流动儿童“上不好学”.应对策略:加快户籍改革步伐,消灭制度排斥,让流动儿童上得了学;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和收入,削弱经济排斥,让流动儿童上得起学;关心流动儿童生存状况,减轻文化排斥,让流动儿童上得好学.  相似文献   

5.
社会排斥视角下幼儿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排斥对幼儿教育公平性的影响包含了显性的排斥制度和隐性的排斥机制的影响.显性的排斥制度包括户籍制度排斥和组织制度排斥,隐性的排斥机制包括社会网络排斥和空间区隔排斥.追求幼儿教育公平,应该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制度性排斥屏障;应该增加财政投入,理顺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应该明确幼儿教育性质,使幼教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以减轻社会排斥因素对幼儿教育公平性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飏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6):12-14,36
社会排斥描述的是一种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的诸多社会现象。贫困现象作为其中一种,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国目前农村贫困现象非常严重。政府一直是消除农村贫困的唯一主体。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身处国家体制外的NGO参与扶贫对于缓解和消灭农村贫困现象、提高农村贫困救助的效率、实现农村贫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育正在普遍范围内被社会排斥。这种排斥不是来自乡村之外,而是来自乡村自身,是一种集体式的社会气馁和因不认同乡村社会而产生的主动逃离。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重新审视乡村与城市关系的前提下重塑乡村教育目的,改变乡村无涉的课程价值观,改变乡村文化在课程内容中的缺席局面,切实加强乡情教育,以增进乡村社会之团结。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排斥与反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遭受社会排斥,它们并非孤立地产生着影响,而是相互交织地发挥着作用,一个方面遭受排斥还会引起其它方面遭受排斥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矫正目标发生偏离、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社会公正遭受侵害、法治社会难以实现的不利后果,使社区矫正制度的理念无法障显、功效无法发挥。为了使社区矫正制度的功效得到更大的发挥,消除或减弱社会排斥带来的不利后果.我们必须从转变观念、情感支持、物质帮助、提高技能、机会平等、政策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反社会排斥.这些反社会排斥的措施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有这种整体的观念才能使社区矫正制度不会孤军奋战。  相似文献   

9.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立法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社会排斥是由多维度的因素造成的,强调群体或个人被排挤于现行主流社会之外。农民工养老保险缺失是由于制度对他们的排斥,被排斥到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福利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6,(4):58-62
笔者在对呼和浩特市残疾人就业状况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结合访谈案例从社会环境排斥、观念排斥、教育排斥三个维度分析了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基于此,从承认政治的视角出发拟构建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爱的承认、权利的承认以及团结的承认。  相似文献   

11.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and intergroup exclusion in childhood reflect different, but complementary, aspects of child development.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focuses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traits, such as wariness and being fearful, to explain bully–victim relationships. In contrast, intergroup exclusion focuses on how in‐group and out‐group attitudes contribute to social exclusion based on group membership, such as gender, race, ethnicity, culture, and nationality. It is proposed that what appears to be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in some contexts may, in fact, reflect intergroup exclusion. Whereas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research assumes that victims invite rejection, intergroup exclusion research proposes that excluders reject members of out‐groups to maintain status differences. A developmental intergroup social exclusion framework is described, one that focuses on social reasoning, moral judgment, and group identity.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化是语言发展的直接因素。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不仅受到语言本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到人们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从男女性别差异心理、求异求新心理、模仿从众心理以及求雅避俗心理等四个方面阐述社会心理对语言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看来,课堂教学引入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排除障碍、明确目的等功能。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引入。常用的引入方式有直接引入法、温故引入法、设疑引入法、故事引入法、情境引入法、活动引入法和随机应变引入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传统化在国人心中积淀而成的自是之心,其表征一是夷夏之变、朝贡制度,二是西学种源说,总体趋向是封闭、保守、僵化。鸦片战争后,人们在对待西洋明问题上的态度可分为崇洋、喜洋、媚洋、惧洋、仇洋、忌洋等。对于从自是之心到崇洋心理的转型原因,知识层宣传中不如西并导致中西地位的反向互换,是关键所在。与媚洋、仇洋相比,崇洋、喜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由它取代自是之心,是适应现代化需要而对传统化的扬弃。  相似文献   

15.
课堂人际对话是一个永恒的教学话题,在不同的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中,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常解常新。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思想结构。随着社会和时代精神结构的变革,今日之学校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师生冲突频仍,反社会倾向日甚,团体派系滋生,自我排他者日众。这些具有社会心理性质的教  相似文献   

16.
人机工效学(Ergonomic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试图描述和诠释人和机器、环境的互动关系。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系统中,人(学习者和教师)、工具(计算机)、工作环境(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处于特殊的互动关系中,因此,用人机工效学方法研究CALL有其独到之处。西方研究者以这种研究视角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的CALL研究,文章对这些研究的背景、理论依据、研究成果等做了简要评述,以期对我国CALL研究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Catherine A. Buell 《PRIMUS》2019,29(3-4):205-209
Abstract

In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PRIMUS Special Issue on Mathematics for Social Justice we provide a brief history of social justice in the context of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pedagogy and explain the purpose and motivation behind this movement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语汇分析是人格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收集的人格特质描述语词、特质单元的归类命名、维度的划分等,与美学中关于美丑的描述语,美的优美、壮美、悲剧、喜剧等风格范畴分类等,有着高度关联与类似性。西方人格特质研究的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以及“大五人格”等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和当代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者杨国枢、杨中芳、王登峰、黄希庭等的研究,都或明或暗地显示了这样的特性。大五的普适性、简洁性和宽广的包容性,体现了多样统一的最高美学原则。中西方比较总的来看,人类对人格持有几乎相同的扬美抑丑倾向,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人性本善或本恶的伦理学与哲学命题。按照美的范畴对人格术语归类和释义,不失为人格语词分析的一个可取角度。对人格语词分析的美学审视,开启了人格心理学及其方法的新视野;为心理学、美学和更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人格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行而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