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雷磊  张伟 《科技风》2014,(8):74-74
为进一步研究掌握特厚综采放顶煤工艺下高韧性煤层顶板控制规律,特对我矿Ⅱ020203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破碎等特性进行了监测分析,工作面使用ZFD10000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采用PM32电液控制系统监测支架压力状况,同时对来压期间顶板破碎带与顶煤回收、中部夹矸等之间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表明,特厚高韧性煤层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明显,来压期间受顶板支护状况受煤层韧性及节理产状对顶煤破碎程度较明显,选取较高支撑工作阻力的ZFD10000型综放支撑控制顶板。该研究对类似特厚煤层顶板管理、工作面支护具有较好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峻德煤矿地处黑龙江鹤岗市最南部,是一座年核定生产能力达3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矿井主采侏罗纪煤层,随着矿井开采不断延伸,矿井顶板灾害问题日趋突出,尤其是冲击地压和复合顶板频繁影响,严重制约了矿井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我矿积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大对冲击地压合复合顶板的综合治理,见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下面以我矿二水平北三层三四区煤层冲击地压和复合顶板防治为例,谈一谈对顶板灾害的预防和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峻德煤矿地处黑龙江鹤岗市最南部,是一座年核定生产能力达300万吨的特大性煤矿,矿井主采侏罗纪煤层,随着矿井开采不断延伸,矿井顶板灾害问题日趋突出,尤其是冲击地压和复合顶板频繁影响,严重制约了矿井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我矿积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大对冲击地压合复合顶板的综合治理,见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下面以我矿二水平北三层三四区煤层冲击感光度和负荷顶板防治为例,谈一谈对顶板灾害的预防和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龙湖井田范围内的54^A层,煤层厚0.75m,底板有0.2m原砂质泥岩及2m厚中砂岩,回采中使用DZ0.8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来压时,单体支柱钻底,造成顶板下沉量大,且顶板破碎经常发生的切顶支柱扑倒和局部冒顶事故,不但严重威胁安全,而且单产只有0.3—0.4万t/月,初期支柱均穿铁制底鞋防止支柱钻底,但操作复杂,工效低,铁鞋管理难度大,丢失严重,不但材料费大幅度提高,而且生产管理难度大。由于54^A属上部煤层,提高54^A煤层的单产对释放其它下部煤层,保证我矿生产接续,意义非常重大,经过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我们采用气囊与单体支柱联合支护在一采区右四片54^A采煤工作面进行试验,结果相当成功,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矿煤层和巷道特点,对第十五层回采巷道支护进行改进:即采用挂网锚梁支护代替传统的架棚支护。经过三年的实践,该支护方法较之传统方法体现了诸多优势:即可以防止经常发生的离层、冒顶现象,又能有效地控制顶板,安全性好、效益高,而且维护费用低,是采准巷道较为理想的一种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6.
许永溪 《学会》2001,(2):42-43
通过矿井地质工作 ,认识、利用煤层压薄带 ,认识、搞好顶板管理 ,认识、预报断层等等。说明我矿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矿井地质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密切关系、搞好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九八年我矿对井田范围内的几层坚硬顶板的薄煤层支护工艺进行了广泛的考查,调研和论证,选择了工作面的气垛与单体液压支柱联合支护的新工艺,并在一采区的右三片58上采煤工作面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相当成功,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右三片58上采煤工作面,煤层厚度为0.75m,平均倾角为40℃,宜接顶为2m厚的黑色粉砂岩,老顶为5m厚的黑色坚硬粉砂岩,煤层中含有0.15m厚的坚硬夹矸石,工作面走向长300m,倾斜长80m,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落煤方式为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工作面运输为搪瓷溜槽运输;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支护方式为单体液压支柱与气垛联合支护。一、支护方式的选择1.顶扳压力计算(经过矿压观测的可用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V右六工作面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用新型高预应力锚索支护满足了留巷支护强度需要,在沿空留巷支护技术上取得成功,使回采工作面少掘一条巷道,既节约费用,又缓解接续紧张的局面。我矿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研究沿空留巷技术,降低万吨掘进率,缓解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减少掘进费用,节省送巷时间留巷顶板实现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在同一井田因区域不同,顶板组成岩性及分层厚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较大差异,会导致顶板控制的难度增大。鉴于煤层顶板的特殊属性和变化情况,应找出显示区域顶板岩层稳定性的特征,对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经过对新安煤矿几个煤层顶底板分层参数的测试,结合现场观测及理论分析,对新安矿各区域巷道围岩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锚杆支护形式和设计参数,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锚杆支护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实用的巷道支护技术,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巷掘进速度也不断提高,由于锚杆支护的隐蔽性,顶板离层观测已经成为监测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的有效手段,现就几种不同顶板离层观测方法及仪器的观测效果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各中顶板离层观测仪器的分析方法,同时总结我矿顶板离层观测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复合顶板压巷道支护是国内外巷道支护的重点难点,而复合顶板在我国煤矿坑道中应用广泛。复合顶板极软煤层巷道是围岩变形剧烈且顶板容易脱落难于维护的巷道。笔者凭借相关工作经验,对这类巷道的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通过利用锚杆支护和注浆的方式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顶板支护,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等手段,能够保证复合顶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龙湖井田57#层煤厚2.66-3.18m,为龙湖矿回采的主力煤层,因煤层厚,回采过程中,对顶板的有效支护一直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难题。为解决回采57#层时的支护问题,龙湖矿的技术人员一直在积极的探索。经过几年广泛的考查、调研、论证,2001年我矿大胆定制了DZ3.2支柱.采用三排七柱的支护形式在一采区右四片57采面进行了一次采全高试验,试验结果相当成功,回采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东海煤矿六采区34上煤层和34煤层的具体情况,分析深矿井极近煤层采空区下部煤层工作面巷道的布置方法,利用矿山压力理论计算极近煤层之间巷道布置,并制定巷道顶板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山西凌志达煤业有限公司15号煤层首采工作面坚硬顶板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坚硬顶板的预裂软化设计方案.同时,对坚硬顶板预裂软化的数值做了模拟分析,为15号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七煤集团龙湖分公司一采区在回采57#煤层时,由于工作面顺槽为全煤断面,即巷道两帮为煤体,顶部为煤层顶板。在回采过程中,采动附加应力高,采用木棚支护不能有效控制顶板及两帮,尤其在距工作面往外40m范围内,巷道变形严重,顶板及巷道两帮位移量大,根据实测,顶板下沉位移量为0.3-0.4m;  相似文献   

16.
复合顶板掘进工作面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是顶板的控制管理,特别是过顶板破碎带时,很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密度至关重要。我矿在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或破碎带,采取包括缩小锚杆间排距、加密锚索、架工字钢棚、打前探锚杆等辅助措施以及采取注玛丽散等方法,加强顶板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七煤集团龙湖分公司一采区在回采57#煤层时,由于工作面顺槽为全煤断面,即巷道两帮为煤体,顶部为煤层顶板。在回采过程中,采动附加应力高,采用木棚支护不能有效控制顶板及两帮,尤其在距工作面往外40m范围内,巷道变形严重,顶板及巷道两帮位移量大,根据实测,顶板下沉位移量为0.3~0.4m.  相似文献   

18.
近距离煤层复合顶板支护技术在矿区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矿区的生产安全质量和效率,论文将结合笔者已有的工作研究,分析近距离煤层复合顶板支护方面的内容,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观点限于笔者的学术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春印 《今日科苑》2007,(14):113-113
急倾斜煤层倾角为大于35‘的煤层,由于倾角较大,因此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活动,开采工艺、工作面矿压显现等方面都具独有的特征。一、急倾斜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事故类型有四种:(一)漏垮型冒顶事故:发生事故的工作面的顶板岩层比较松散,破碎或由胶结性较差的再生顶板,伪  相似文献   

20.
三软煤层指煤矿开采中遇到的软的顶板岩层、主采煤层和煤层底板岩层,煤层裂隙发育构造复杂,给掘进巷道及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三软煤层支护特点,并探讨了三软煤层巷道锚杆技术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