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自然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两种现象:①教师“满堂灌”。②教师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放开学生。前者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后者没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我的观点是:在一节自然课中,既要有引导,又要有放开。引导是为了放开而“引”,绝不等同于“灌”。如果没有“引导”环节,“放开”将会是无目的地放开。“放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如果只有“引导”没有“放开”,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培养诸多能力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引导”与“放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总之,在一节课中,学生有能力通过自行探索而…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上课 ,课上起来轻松 ,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 ;如果放开学生手脚 ,学生热情高涨 ,你争我赶 ,却被人批评说 :“太乱了 ,不象话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上“乱”的现象呢 ?我的观点是 :乱中求序 ,因势利导。首先 ,“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 ,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教师一定认为 :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尤其是现代体育教学 ,更加提倡“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课改实验区的教师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学生放开了,参与讨论了,自主探究了,但时间不够用,怎样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呢?为什么会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穿新鞋走老路”,往往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缺失。在有的教师看来,凡是写进课本的内容就不能不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采取“放开搞活”的办法。所谓放开,是指教师要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相信学生。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东西,尽量放开让他自己学,没有训练价值的作业不要做。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可能导致厌其烦地学,如果经常事无巨细都反复讲解,那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该听的他也不听了,该做的他只是敷衍一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之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上起来轻松,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如果放开学生手脚,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却被人批评说:“太乱了,不像话!”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的“乱”呢?首先,“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老师一定认为: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体验情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学会相处,学会做…  相似文献   

6.
“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理解。”“做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然而我们看到,在目前小学课堂实施“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教师提出的任务离学生生活太远,是为了解题而设置的“文字游戏”,学生被动参与而缺乏探究兴趣;或者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有的课堂简单地把“做数学”等同于“做游戏”,导致课堂活动丧失了“数学”的意义有的课堂问题解决过程过于程序化,导致做数学失去了“做”的意义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做数学”的几个…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似乎老师在课堂上能施展的空间在逐渐缩小,但是完全将课堂放开给学生,也几乎没有一个老师真的敢这样大胆去做,那么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就要从“台前”转到“幕后”了。一个生态的课堂,既是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灵魂得以碰撞的地方,也是始终能在老师教学目标框架内学完规定课文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唐敏 《化学教学》2009,(12):9-10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例如:苯酚和乙醇分别与金属钠反应,在不做实验的情况下,就简单地认为前者反应快。一旦做实验就发现第一,二者的状态不同;第二,即使在水浴的条件下,使二者状态相同了,但二者在液态时的粘稠度也不同:再做下去还会发现其他问题。所以脱离了条件,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尤其是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理不出头绪,所以就会出现“课上一听就会,自己做做不对”的无奈状况,问题出在哪里?“听”与“做”之间的差距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上起来轻松,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如果放开学生手脚,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却被人批评说:“太乱了,不象话!”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观点是:乱中求序,因势利导。首先,“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老师一定认为: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11.
洪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他要求学生能像闻一多那样慷慨激昂地讲演。一名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表情激愤地读开了:“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来后……”洪老师连连点头:“读得很好!很好!不过,还可以放开些。放开了,还可以读得更好。闻先生在讲演时,不是激动得捶了桌子吗?像李公朴这样的爱国民主人士竟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暗杀,他怎能不气愤,不仇恨反动派?你如果也有这种愤怒的感情,你也会捶桌子的!”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练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另一种是教师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不会。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值得反思和探讨。“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  相似文献   

13.
谢宇农 《生物学教学》2004,29(10):29-30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必做的重要实验,它是讲授“光合作用”时所做的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在历年高中实验会考的“高中生物学实验考查试题”中也都有它。在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常会发现按照教材指导,有时很难获得高效率和满意的实验效果,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经过探索对实验材料的选取、提取剂的使用做了一些改进,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实验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刘军 《小学语文》2007,(4):58-58
除了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常常是“我的课堂我说了算”,长此以往,教师也会不识自己课堂的“庐山真面目”。我就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如何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课堂呢?我做了个尝试,主动邀请两位备课组同事来帮助我诊断课堂,给我的课“把脉”。由于是主动邀请,再加上目的就是请两位老师来发现问题,所以我没有任何顾忌,感觉轻松自如。讲课过程中,也不像以前要考虑听课老师会怎么想怎么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一堂课上完,我迫不及待地想听到两位老师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放”与“收”,指的就是教学策略问题。所谓“放”,说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眼睛去看,放开手脚去做,放开头脑去想,放开嘴巴去说。所谓“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实行自主、开放性学习以后,学生在自然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和冲动,使过去一向有条不紊的课堂常常风起云涌,波澜叠起。为此一些其它学科来听课的教师常反映:自然课太乱了,现在自然课堂上,学生太不受约束了,胆气也太大了些。大家关注的“乱”,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实验前胡思乱想。在没有做实验前,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猜想可谓“胡思乱想”,且各自振振有辞。例如《毛细现象》一课,我先演示了水沿着毛巾上升的实验,问:“水为什么沿着毛巾上升呢?”有的说,是因为毛巾很软;有的说,毛巾薄、粗糙;还有的说…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在教学上,求的是一个“变”字,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来应对教材的变化,赋予课堂生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化,而不要“新瓶装旧酒”,运用固有的教学思路来教新教材、新内容,这样做只会让课堂教学“原地踏步”“创意皆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像熄灭的火焰,无光、无热。  相似文献   

18.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对于听、说、读这三者做得比较到位,然而一旦面对写作,很多学生却往往会无从下笔,甚至马上就会有恐惧、厌烦的情绪.其实,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文,是最好的学习伙伴.依托文本,将练笔与文本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文,读写结合,将“厌作”变为“喜作”.  相似文献   

19.
董桂兰 《成才之路》2011,(15):41-41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其实,我们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看成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应成为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者,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故而,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做到“三思”。  相似文献   

20.
杨国海 《教师》2012,(30):79-80
提起“说文解字”,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语文教学,其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离不开它。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水平低下的学生,对数学文本的敏感度差、理解慢,常常是一知半解,进而养成机械地、呆板地解答问题的习惯。比如,有些低年级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见到“多”就用加法解,看到“少”就用减法做,求长方形的周长,必用“(长+宽)X2”来计算,假如你用“长+宽+长+宽”来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