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采用"归化"与"异化"两种方法。本文基于对电影《冷山》中两种中译本字幕翻译,分析归化与异化方法在电影字幕译文中的应用,阐明两种方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作为“隐喻式语言”的诗歌自然离不开隐喻,隐喻翻译是诗歌翻译的关键。结合认知的观点,认为诗歌中的隐喻既有同质性的一面,又有异质性的一面,提出了中国诗歌隐喻的英译实践可归结为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分析一些古诗名句的译文表明,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换喻法与异化翻译策略中的明喻法、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是英译中国诗歌隐喻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英国长老会来华传教士宾为霖和王汉川博士对《天路历程》的译本为例,进行诗歌翻译的比较,表明在具体的诗歌翻译实践中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动态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达到"三美"。  相似文献   

4.
吴心瑜 《考试周刊》2011,(83):26-28
本文从对《爱玛》两个中译本中部分译文的比较分析入手,就异化和归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在文学翻译中应该慎重对待文化因素,避免造成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5.
罗耀慧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85-86,106
目标语读者主要通过译本了解原文,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对译作的翻译策略进行评估,能增强译者的翻译策略意识,进而提高翻译质量。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具体实例从词汇、文化和语篇等角度分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中译本,得出该中译本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的结论。最后,对该策略进行了评论,认为应该视情况而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汉诗《江雪》的不同英译文,并在其英文译本例析的基础上,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阐明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等诗歌翻译的不同策略是可以共融且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电影《超能陆战队》字幕翻译的个案进行分析,讨论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与俄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结合归化及异化翻译理论,探讨语言的地域差异,从译者主体性和文化因素分析归化、异化策略在影片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从清末第一首汉译英语诗《人生颂》传入中国以来,我国的英语诗歌翻译活动就一直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且成就卓著。英译汉的英美诗歌翻译,大致可分为两派——格律派和散文派,国内较少学者研究的吴宓就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吴宓的英美诗歌翻译实践和原则显示出格律派翻译的特点,讲究韵律、格律与原诗的一致,但内容上显示出归化的倾向,这与当时文学翻译的实际情况有关,也显示出其浪漫气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是世界文学史上的耀眼明珠,因此一直吸引着许多翻译学者进行翻译。不同译者有各自不同的翻译策略与原则。本文分析了许渊冲与弗莱彻的《长恨歌》英译本,认为在合理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下,归化和异化可以交替使用,从而简洁明了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同时也能高效地向译语读者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结合翻译策略和原则,探讨"目的论"对导游词翻译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导游词的特点出发,对其文本类别、表达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原则,以求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翻译的原则: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翻译界归化与异化翻译原则的争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归化与异化之争分为语言形式与文化两个不同的层面,不可混同,进而提出了我国翻译界应结合国情制定恰当的多元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最佳关联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源语(SL)和目的语(TL)之间的丈化差异往往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比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各自的利弊,在讨论翻译理论和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得出最佳关联性原则在翻译过程里的使用能够很好地把这两种翻译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爱娜  张帆  史晓静 《文教资料》2006,(17):135-136
异化与归化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翻译态度。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经常面对文化差异的难题,是采用倾向于源语文化的异化翻译,还是倾向于译语的归化翻译。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某些习语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保留原著中的民族特色和形象,探讨了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习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有关归化与异化翻译的争论始终是翻译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将以归化与异化为角度,对威廉·硕特的《水浒传》译文第一章内容中的一些部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的经典片段为依据,探讨了孙致礼先生译本和张经浩先生译本的长处和不足,以及出现不同译本的原因。通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对两个汉译本经典片段进行了对比赏析后,本文发现做类似于《傲慢与偏见》这样的文学翻译时,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补充,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创造出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常用的翻译手段似矛盾般对立存在。二者究竟该如何取舍一直为翻译界所争论。然而,在强调这个矛盾的对立面时,其统一的本质也不应被忽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性在广告词的翻译中较为突出。广告词的翻译要以广告的目的和效果为前提,适度选择归化或异化。只有遵循适度原则才能使商品在异国畅销的同时,也能兼顾文化传播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林语堂的译作之一,《浮生六记》一直都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对象。本文试图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探讨其在翻译中的灵活运用,进而使得我们当代译者从中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十年来翻译领域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本文基于异化和归化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杰克·伦敦所著《野性的呼唤》的两种译本,分析异化和归化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在翻译中应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之争是翻译界一个古老的话题,散见于国内的各种语言类学刊,《中国翻译》还专辟一专栏来讨论这一问题,这些文章大大推动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手段。归化翻译类似于意译,译文倾向于读者的母语,即以目的语为归宿;异化翻译近似于直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倾向于作者的母语。因此如何处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直都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议题。论文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即林少华译本与赖明珠译本,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应该如何把握归化与异化的尺度,得出的结论是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都是翻译的手段,根据文章写作目的的不同,不仅不能互相排斥,更要互为补充,才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使译文真正实现“信、达、雅”。两个中译版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从成语故事、感叹词等角度入手展开,力争找到作者、译者及读者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